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劳模精神激励农垦人奋发有为
2014-04-30   来源:新乡农批网  作者:茂名新世纪   字体:【 】  浏览:54次   评论:0

PJPG002078337009

2009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右一)亲切接见阳江农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蓝秀(前排中)。

建垦60多年来,阳江垦区涌现出不少劳动“明星”,26人获省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

■ 来源阳江日报  记者/任绍华

实习记者/周道来

通讯员/关小珍

阳江农垦建垦60多年来,累计产出天然橡胶10.98万吨、水产品15.6万吨、水泥748.3万吨……上交国家利税5亿多元,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一代代农垦人的艰苦奋斗,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劳动“明星”,有省部级先进人物38人,其中26人获得了省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诠释了“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求实开拓,积极奉献”的农垦精神。“五一”劳动节前夕,记者走访了阳江垦区多位劳动英模,听他们讲述阳江农垦创业发展过程中的动人故事。

艰苦奋斗开创植胶奇迹

天然橡胶属于国家战略资源,广泛运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医药卫生领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天然橡胶封锁禁运,党中央作出了“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在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自领导下,开始了垦荒种植橡胶的艰辛历程。

1959年6月,年仅20岁的黄永镇来到三叶农场卫星分场,干了两年炊事员后,就开始上山垦荒种植橡胶。“不管天晴下雨,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赶到山上干活,午饭是在山上吃的,多是红薯、玉米、馒头、稀粥,要一直干到天黑才收工,晚饭后还要到河里挑石头盖房子……” 当年农垦创业的艰辛,如今已年过七旬的黄永镇仍历历在目。

那个特殊年代,个个激情满怀,人人不畏艰难。但相比之下,年富力强的黄永镇,依然是农垦队伍中的佼佼者:普通的两夫妻,每天只能挖20个左右橡胶坑,但黄永镇夫妇每天能挖近50个;普通工人每次挑担重量是100斤左右,但黄永镇每次能挑200余斤!“那时根本不会偷懒,只知道不顾一切地猛干!”黄永镇说。

1963年,经过层层严格的推选评比,黄永镇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他带领的班组也被评为先进集体。“我去湛江领了奖状和纪念章,班里13名工人每人奖了一把锄头!”黄永镇说,他心里特别高兴,因为他是阳江垦区最早获此殊荣的三人之一,其余两人分别是三叶农场的刘亚益和红五月农场的郭强。

改革开放之初,在老一辈农垦人白手起家、风餐露宿艰苦创业的基础上,新一代农垦人创造性地使橡胶树在北纬18度至24度大面积种植,推翻了世界上关于北纬17度以北是植胶“禁区”的传统论断,创造出人类种植史上的奇迹,荣获国家科学发明一等奖,成为农垦发展史上一块金灿灿的里程碑。

愈挫愈勇创佳绩

阳江垦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区,经常会遭到台风、寒冷等自然灾害的影响。2006年8月,强台风“派比安”袭击阳江,造成垦区大量开割树折断、倒伏;2008年初,阳江遭遇近几十年以来最严重的低温霜冻极端天气影响,同年9月,又遭到强台风“黑格比”重创,垦区橡胶树损失惨重,干胶产量比上年锐减3000多吨;2013年8月,强台风“尤特”再次重创阳江,垦区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

台风、寒害可摧毁橡胶林,但摧不垮农垦人的精神!面对一次次无情的自然灾害,阳江农垦人都是在抹去眼泪后,再投身到抗灾复产中。三叶农场女胶工蓝秀琼,就深刻诠释了什么是面对灾害时的“百折不挠、越挫越勇”。

2006年强台风“派比安”袭击后,蓝秀琼承包的961棵开割树严重受灾,但在她精心抚管下,2007年她取得干胶总产4627公斤、平均单株产量4.81公斤的好成绩,是当年计划任务的204%。2008年初,受罕见寒害影响,蓝秀琼承包的2510株橡胶树因寒害影响70%不能开割,同年9月又因强台风“黑格比”影响,她岗位的胶树全部受灾,长达40天不能割胶,但蓝秀琼全力以赴抗灾复产,当年仍然完成干胶产量1175公斤。2009年,蓝秀琼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阳江垦区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职工。

除了频繁自然灾害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橡胶作为大宗商品,受国际市场影响大,干胶价格最高每吨可超3万元,而最低每吨却只能在1万元左右徘徊。面对自然灾害和变幻莫测的市场,阳江农垦人不气馁、不屈服,一方面科学研发,种植抗风、抗寒、高产的橡胶品系,另一方面着力发展水产、畜牧、水果、工业、建材、商贸等产业,使垦区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劳模”精神催人奋进

据统计,建垦60多年来,阳江垦区涌现出的劳动“明星”,还有严武钊、袁光媚、许文銮、刘秀莲、黄仕安、林爱国、杨金益、关崇辑、曾传溪等,被授予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五一”劳动奖章。此外,还有两次获得广东农垦割胶技能比赛磨刀单项冠军的黄仕等,在阳江垦区都是声名远播。

在1991年就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秀割胶工”、1997年又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的袁光媚,如今虽已退休在家,但当年艰苦奋斗的“劳模”精神,依然在支撑着她直面生活坎坷。2009年,她的丈夫因中风摔倒致瘫痪。从此,袁光媚数年如一日,克服各种旁人无法想象的艰难,每天坚持给丈夫擦洗身子、按时喂饭、换洗衣服,从没有想过放弃,这在阳春已传为佳话。

垦区最早获“广东省先进工作者”的黄永镇,如今已年过七旬。尽管因当年垦荒劳累过度而落下了病根,如今站立行走都有困难,但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依然坚定地表示,非常愿意义务为农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打扫卫生、给绿化树浇水等。“建设美好家园,不仅要靠艰苦奋斗,还要讲团结奉献,希望这种宝贵精神能传承下去。”黄永镇说。

近来年,在阳江农垦人的努力下,在垦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垦区农场职工社保、子女上学等问题逐步解决,职工人均居住面积由不足10平方米增加到22平方米,农场及生产队道路全面实现硬底化,职工收入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大幅提高,大批水库移民、复员转业军人和城镇知青、归国难侨得到妥善安置……

“我们垦区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一代代农垦人的努力,离不开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这种精神已融入农垦人的血液,成为农垦人为之骄傲的农垦精神,激励我们更加奋发有为,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开创农垦事业新辉煌!”阳江农垦局局长李大胜说。

Tags:劳模精 农垦人 责任编辑:茂名新世纪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阳春市农林水产局送科技下乡为农.. [下一篇]阳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名列..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