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快马加鞭 奋力追赶
2014-07-24   来源:桂林农批网  作者:幻月魅影   字体:【 】  浏览:31次   评论:0

“经济发展振兴赶超”指数

QQ截图20140724093250

2013年7月,广东召开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再次吹响解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集结号”,粤东西北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快马阳江”乘势率先杀出!

2013年,阳江地区生产总值首破千亿大关,人均GDP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追上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增速居全省之首。而更令人欣喜的是,阳江经济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态势。最近,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都市报主导完成的《2013年度粤东西北“振兴指数”蓝皮书》显示,阳江以88.4分的绝对优势居“经济发展振兴赶超”指数榜首,“快马阳江”在粤东西北12个地市中再次赢得瞩目。

《蓝皮书》是一份由大众媒体独立观察,融合民间智库、学术机构智慧的第三方评估报告,通过量化指数的形式,透视粤东西北振兴进程。其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项指数——“经济发展振兴赶超”指数综合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增速、GDP增速和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六大经济指标,每个指标均同时兼顾了存量与增量。不唯GDP论,重在体现经济发展振兴赶超的质量。

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教授,广东省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会长郑方辉认为,综合指数,能够更全面地衡量经济发展的振兴程度,更好地体现《决定》关于振兴发展的本意。比照榜单,各城市能发现自身存在的“短板”,这对振兴发展中的粤东西北城市形成了一份导向鲜明的激励“正能量”。

除了人均GDP率先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之外,位于榜首的阳江市各项经济指标表现均堪称亮眼。在“经济发展振兴赶超”指数的指标体系中,人均GDP虽然是最核心的指标,但其70%的权重都放在2013年度的增量上,并非仅仅考虑存量水平。数据显示,阳江市2012年人均GDP仅为36096元,落后全国平均水平2000多元。仅仅1年时间,阳江市人均GDP就跃升为42017元,一举追上全国平均水平,年度增量高达近6000元。而粤东西北多数地市人均GDP增加值不超过3000元。正是这一振兴跃升,为阳江加分不少。

人均财政收入年增410元、GDP增速15.3%、人均GDP增速14.5%……这几项核心指标,阳江市也在粤东西北12个地市中摘得第一。尽管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算很高,但这些表现已足以让阳江脱颖而出。

回首过往,我们倍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实现人均GDP赶超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新起点上,阳江继续朝“2018年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人均GDP达到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的90%左右”的目标进发。我们相信,乘着省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东风,阳江定会在粤东西北抒写出更美丽的篇章。

《2013年度粤东西北“振兴指数”蓝皮书》显示

阳江多项核心指标排第一

1人均GDP

阳江率先达到全国平均线

10

数据显示,阳江市2013年人均GDP达到42017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比2012年增加5921元,远远超过其他11地市,在得分计算上,获得存量、增量的双项满分。人均GDP最低的是梅州,仅为18603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年度增加值亦为12地市中最低,仅1207元,为阳江的1/5。

2人均财政收入

阳江增加值最高

11

根据12地市地方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和2013年末常住人口数,可计算得出2013年各地人均财政收入(不列入上交中央部分)。从增量看,12地市人均财政收入平均增加了255.22元,其中,阳江增加值最多,为410.92元。

在综合了人均财政收入的存量水平和年度增量后,阳江在这一项指标中拔得头筹。

3人均GDP增速

阳江人均增速排名第一

12

2013年粤东西北GDP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约高2个百分点,其中,GDP增速最高的是阳江,达到15.3%。人均GDP增速上,12地市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1.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各地市的人均GDP增速数据显示,仅有汕头和清远低于10%,增速最高的仍是阳江。


“经济发展振兴赶超”指数

QQ截图20140724093250

2013年7月,广东召开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再次吹响解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集结号”,粤东西北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快马阳江”乘势率先杀出!

2013年,阳江地区生产总值首破千亿大关,人均GDP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追上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增速居全省之首。而更令人欣喜的是,阳江经济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态势。最近,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都市报主导完成的《2013年度粤东西北“振兴指数”蓝皮书》显示,阳江以88.4分的绝对优势居“经济发展振兴赶超”指数榜首,“快马阳江”在粤东西北12个地市中再次赢得瞩目。

《蓝皮书》是一份由大众媒体独立观察,融合民间智库、学术机构智慧的第三方评估报告,通过量化指数的形式,透视粤东西北振兴进程。其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项指数——“经济发展振兴赶超”指数综合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增速、GDP增速和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六大经济指标,每个指标均同时兼顾了存量与增量。不唯GDP论,重在体现经济发展振兴赶超的质量。

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教授,广东省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会长郑方辉认为,综合指数,能够更全面地衡量经济发展的振兴程度,更好地体现《决定》关于振兴发展的本意。比照榜单,各城市能发现自身存在的“短板”,这对振兴发展中的粤东西北城市形成了一份导向鲜明的激励“正能量”。

除了人均GDP率先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之外,位于榜首的阳江市各项经济指标表现均堪称亮眼。在“经济发展振兴赶超”指数的指标体系中,人均GDP虽然是最核心的指标,但其70%的权重都放在2013年度的增量上,并非仅仅考虑存量水平。数据显示,阳江市2012年人均GDP仅为36096元,落后全国平均水平2000多元。仅仅1年时间,阳江市人均GDP就跃升为42017元,一举追上全国平均水平,年度增量高达近6000元。而粤东西北多数地市人均GDP增加值不超过3000元。正是这一振兴跃升,为阳江加分不少。

人均财政收入年增410元、GDP增速15.3%、人均GDP增速14.5%……这几项核心指标,阳江市也在粤东西北12个地市中摘得第一。尽管GDP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算很高,但这些表现已足以让阳江脱颖而出。

回首过往,我们倍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实现人均GDP赶超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新起点上,阳江继续朝“2018年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人均GDP达到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的90%左右”的目标进发。我们相信,乘着省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东风,阳江定会在粤东西北抒写出更美丽的篇章。

《2013年度粤东西北“振兴指数”蓝皮书》显示

阳江多项核心指标排第一

1人均GDP

阳江率先达到全国平均线

10

数据显示,阳江市2013年人均GDP达到42017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比2012年增加5921元,远远超过其他11地市,在得分计算上,获得存量、增量的双项满分。人均GDP最低的是梅州,仅为18603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年度增加值亦为12地市中最低,仅1207元,为阳江的1/5。

2人均财政收入

阳江增加值最高

11

根据12地市地方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和2013年末常住人口数,可计算得出2013年各地人均财政收入(不列入上交中央部分)。从增量看,12地市人均财政收入平均增加了255.22元,其中,阳江增加值最多,为410.92元。

在综合了人均财政收入的存量水平和年度增量后,阳江在这一项指标中拔得头筹。

3人均GDP增速

阳江人均增速排名第一

12

2013年粤东西北GDP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约高2个百分点,其中,GDP增速最高的是阳江,达到15.3%。人均GDP增速上,12地市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1.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各地市的人均GDP增速数据显示,仅有汕头和清远低于10%,增速最高的仍是阳江。


突 围路 径

“三大抓手”推动阳江加快发展

机遇与困难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

阳江要想在粤东西北12个市中率先突围,关键还是靠自己,要利用好省出台扶持粤东西北发展的政策奋力追赶,依靠“三大抓手”加快发展、转型跨越。

长期以来,交通落后、未形成区位优势是粤东西北发展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突破这个最大的硬制约,当前,省委省政府正以粤东西北地区为重点掀起“交通建设大会战”。未来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阳江与珠中江地区进一步实现交通“无缝对接”;待深茂铁路开通后,阳江至广州仅1小时多一点,真正融入珠三角核心区1小时经济圈。

加快工业化进程是粤东西北发展的必由之路。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是后发地区加快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市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合作建设珠海(阳江)、中山火炬(阳西)、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东莞长安(阳春)等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园区数量为全省地市之最。截至目前,全市4个产业转移园区累计引进项目434个,投资总额762亿元,其中建成投产项目216个。园区去年有36个项目投产,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值35亿。

城镇化滞后,城市经济不发达,尤其是地级市中心城区不大不强,难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制约粤东西北加快发展的重要障碍。根据我省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实施方案,去年底,《阳江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公布,今年3月滨海新区管委会已正式挂牌运作,新区起步区和核心区建设进展顺利。在推进阳东撤县设区上,我市制定了撤县设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方案,申报材料已获省政府批准通过,并上报国务院。

前 景展 望

阳江具备提前

实现目标基础

在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后,阳江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阳江发展的新目标及实现跨越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新机制,这也是粤东西北12市中第一个出台贯彻落实省的《决定》的地方性政策文件。

阳江印发的《决定》中,涉及到“两个率先”,一是力争2013年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实现人均GDP赶超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另一个便是到2018年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阳江用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达到全国人均GDP水平的成绩证明,在粤东西北12市构建而成的这部大“发动机”中,阳江完全能够成为核心部件,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接下来,阳江的目标便是2018年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2020年人均GDP达到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的90%左右。

市委政研室主任黄仁兴认为,到2018年,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是我市站在全省的角度,根据实际统筹考虑确立的。省的《决定》提出“粤东西北地区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粤东西北地区位居前列,2013年阳江人均GDP增速14.5%排名第一,“经济发展振兴赶超”指数居粤东西北12地市之首、人均财政收入增加值最高,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我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服务业、农业的支撑点和投资项目潜力进行科学研判,我市应该也可以提前实现目标。同时,按2013—2020年我市GDP年均增长13%、保守估计人均GDP年均增长11.5%,全省人均GDP年均增长7.5%计算,到2020年我市人均GDP可达全省平均水平的90%左右。

专家点 评

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教授郑方辉——

综合指数更显

振兴发展本意

“经济发展振兴赶超”指数,选用了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GDP增速等人均指标,所占权重达到65%,极大地强化了人均概念,同时也兼顾了GDP总量等衡量经济“堆头”的指标。这样形成的综合指数,能够更全面地衡量经济发展的振兴程度,更好地体现《决定》关于振兴发展的本意。比如,人均GDP和GDP就是不可互换的两个不同量值。如果单纯以GDP总量计,阳江仅仅排第六位,甚至不如清远,但综合各项人均指标的表现后,阳江获得了绝对优势。比照这份榜单,各城市也能发现自身存在的“短板”,这对振兴发展中的粤东西北城市形成了一份导向鲜明的激励“正能量”。

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

阳江是湛茂阳

地区的“黑马”

通过对区域发展后劲指标的研究发现,在未来发展中,全省9个区域都有一匹“黑马”,比如湛茂阳地区的阳江。阳江经过多年的能量积蓄,在整个广东的未来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阳江在现有的基础上要想确保发展后劲不减退,需要阳江各级领导班子高瞻远瞩,超前思考,充分利用正在崛起的优势,实现“弯道赶超”,建设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幸福阳江。■ 撰文/陆 超 赵 慧

■ 制图/沙佩瑜

Tags:马加鞭 责任编辑:幻月魅影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江苏13市面向全国招揽博士后最高.. [下一篇]漠阳江多数河段仍保持Ⅱ类水质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