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4年之后,假日办宣告撤销,这个名词也走进了历史。9月15日晚,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同意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明确撤销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其职能并入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从假日旅游转为旅游工作,从“协调”变为“联席”,新机制确立后,不但级别和规格更高,在思路上也更加综合而全面。由单纯的假日旅游向承担五大功能的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转变,不但释放出积极的改革意义,也落实了推进改革的实质性举措。
而“今后节假日怎么休”成为公众最关心的问题,黄金周、小长假的集中休假方式会逐渐转向更为灵活、自由的“带薪休假”吗?
副总理任召集人 规格高于“假日办”
在专家看来,由国务院旅游部际联席会议接棒,规格将高于“假日办”。对比此前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不仅仅是名称中的“协调”变为“联席”,不论是召集人,还是成员单位,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均提格、扩容。
新组建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分管旅游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担任召集人。副召集人由国务院副秘书长毕井泉等5人“团队组成”。
成员单位包括国务院的28个部门,其中既有与旅游产业直接相关的部门,如交通运输部、铁路局;也有旅游产业“支撑”部门,如文化部、食药监总局等。除农业部由党组成员担任联席会议成员之外,其他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成员,均由副部长(副局长、副主任)担任。
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职能包括五大项:对全国旅游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提出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旅游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
对比此前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不仅仅是名称中的“协调”变为“联席”,不论是召集人,还是成员单位,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均提格、扩容。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的召集人是国家旅游局局长,未上升到国务院领导层面。其职能并入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两相对比,不仅级别提升,参与部门也增加了外交部、教育部、中医药局、扶贫办等9个。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介绍说,作为国务院层面在各个部委之间协调假日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假日办在确保假日旅游有序运行、推动各地更好为游客服务,以及对我国旅游经济制度环境进行优化和改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假日办已不再适应现在的散客化、大众化的旅游市场。
为何撤销全国假日办?
2013年来,从“‘三选一’征集放假安排”到“公布除夕不放假”,全国假日办不断陷入舆论场。撤销消息一出,让不少网友大呼“不给除夕假的假日办早该撤销”,也有网友存有疑惑:为何要撤销,放假安排会变么?
“舆论对全国假日办的关注实际上是源于对长假短缺的不满,但却把愤懑发泄到了假日办身上。”刘思敏说,“1999年‘黄金周’出现后,对旅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成立了假日办这样的应急机制。起初这种协调机制作用比较大,运行几年以后,‘黄金周’ 前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已经成为常态,全国假日办的作用不再那么明显,需要革新。”
此外,全国假日办自10日发布的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调查已正式结束。数据显示,对于“您对现行的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是否满意”的问题,网友表达出一边倒的“不满”。有个别网站,网友的不满意率甚至超过了80%。
放假、休假的初衷,是为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让群众放松身心、调剂生活,以实现劳逸结合。而事实却是,一个7天的假期,却往往要挪用3个正常周末来弥补。如此拼拼凑凑,带来的自然是零零落落休几天、上几天的无奈与尴尬。看似分秒不差、严丝合缝的休假安排,但若是少了一份人文关怀与体谅,效果恐怕很难令人如意。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国假日办此次开展的相关调查,及时而必要。
蔡继明认为,此前我国的假日制度主要是为了旅游经济服务,假日“绑架”旅游,旅游业单纯地和假日捆绑在一起,致使节假日的不断调整引发了群众的不满。
从假日旅游转向带薪休假
一直关注假日旅游的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等受访专家认为,撤销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后,相当于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即公众熟悉的“全国假日办”也随之撤销。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的一个热点话题就是法定节假日的假期究竟该如何安排?这将是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面对的首个问题。
“公众的观念已经改变,‘黄金周’、‘小长假’这样的调休休假方式,需要改变”,蔡继明说,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以来,原“全国假日办”就屡次陷入“黄金周”存废等舆论风潮中,“我国从1999年开始采用‘黄金周’休假方式,当时是出于振兴假日经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考虑。但法定节假日被旅游‘绑架’后,引发了人流集中等连锁问题。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休闲生活、旅游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赞同挤掉双休日、拼凑‘黄金周’、‘小长假’的休假方式”。
蔡继明表示,“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带薪休假条例》,去年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也没有提‘黄金周’概念,而是多次强调‘带薪休假’。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前不久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常务会议,也是重申带薪休假,并且将落实带薪休假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
在他看来,《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了“2020年基本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等目标,“国家旅游业的战略发展,要求成立更高层级的管理机构,统筹、协调下一步旅游产业发展会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假日旅游的问题,因此组建了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蔡继明认为,不论是民间,还是国家政策,都在从“黄金周”向“带薪休假”转向,因此,撤销“全国假日办”,成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也是顺应这一变化。
带薪休假面临的挑战
撤销“全国假日办”,建立更高规格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显然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所提出的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目标。实践证明,无论是落实《纲要》还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此前的“全国假日办”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过,撤销“全国假日办”、建立新机构能否做大旅游蛋糕,尤其是能否在2020年基本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还需要在未来进一步验证。从理论上说,目前落实率为50%,以强有力的机构来落实剩余50%应该不是问题,但是,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也面临不少挑战。
挑战之一来自地方政府。带薪休假制度能否落实,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或者地方劳动监察部门。地方政府之所以不愿意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主要原因是照顾企业利益,或者说是为了地方经济、税收等。而地方劳动监察部门不作为,既是因为要看地方主要领导的脸色行事,也是因为懒政。
挑战之二来自民营企业。民企解决了中国80%以上就业问题,但民企却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一大难点。由于目前劳资双方地位仍不平等,再加上就业压力存在,所以,某些职工所说的“别说休年假了,就连双休日,我也得随叫随到”,是一种普遍现象。
挑战之三来自法定假期。如果法定假期总天数多,一些企业会认为影响效益而不愿意让职工再带薪休假,因为制度规定“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企业一般不愿意职工既在法定休假日带薪休假,又在年休假期间带薪休假。但是,很多人在带薪休假难以落实的情况下强烈呼吁恢复五一黄金周,延长春节假期,即增加法定假期总天数,如何权衡企业与职工的诉求,也是一大挑战。
稿件来源: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