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打好“桥牌”积极主动融入港珠澳经济圈
2014-09-27   来源:梅州农批网  作者:尤娜1314   字体:【 】  浏览:29次   评论:0

PJPG000031017242

研讨会现场。

昨天的研讨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纷纷为阳江蓝色崛起建言献策

今年4月下旬以来,省政协调研组深入我市开展“抢抓机遇超前谋划,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专题调研。在昨日下午召开的“蓝色崛起——抢抓港珠澳大桥开通机遇加快粤西发展”专场研讨会上,调研组针对调研情况,建议我市要抢抓港珠澳大桥开通的历史机遇,完善城乡规划,加快营商环境建设,完善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蓝色崛起。

“五个坚持”助阳江率先突围

2013年,阳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建设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客观指标排名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人均生产总值42017元,在粤东西北地区各市中率先突围,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调研组分析,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阳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坚持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发展成果惠民、坚持不懈抓党的建设。

近年来,我市在确保环保的前提下,大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发展集聚、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540亿元,增长30%,工业占GDP比重提升至44%。此外,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完善和优化以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系统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和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截至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0.3公里,比省的目标要求提前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已建成码头泊位15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9个,年吞吐量1516万吨。

大桥开通后机遇与挑战并存

调研组认为,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和产业转移等,也会随之发生新的变化。这将直接影响阳江城市发展,也将促使阳江成为粤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除为城市发展定位带来新机遇外,大桥开通后,将形成连接港澳—珠江西岸—粤西地区城市群的大交通循环网,连同已建、在建、拟建的各等级公路、铁路和城际快速轨道等,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阳江的对外交通格局。

此外,大桥的开通将为产业加快发展带来新机遇,如促进临港经济、制造业、特色渔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市更快更好地发展仓储货物运输等现代物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使阳江可能成为粤西地区重要的货运中转区和集散地。但大桥的开通,也给我市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污染的压力,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创建,乃至如何避免粤西沿海地区发展产业雷同和市场竞争无序。

借开通契机打造“三城三区”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是加快粤西沿海地区城镇建设的良机。调研组建议,阳江要把握这一机遇,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形成以阳江市为中心,带动县、镇、村发展的粤西新型城镇片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将打造“三城三区”,即能源新城、刀具产业城、环境保护模范城、临港经济新区、海洋文化旅游区、海产品深加工贸易区作为重点。

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形成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因此,我市还需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全市企业征信系统和公共管理平台,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督,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与信用奖惩政策体系。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往镇一级和主要景点、产业园区、生产基地的高等级公路和经济线的建设;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凸显产业特色,以建设成海洋经济强市为目标,打造“三城三区”。

PJPG000031017242

研讨会现场。

昨天的研讨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纷纷为阳江蓝色崛起建言献策

今年4月下旬以来,省政协调研组深入我市开展“抢抓机遇超前谋划,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专题调研。在昨日下午召开的“蓝色崛起——抢抓港珠澳大桥开通机遇加快粤西发展”专场研讨会上,调研组针对调研情况,建议我市要抢抓港珠澳大桥开通的历史机遇,完善城乡规划,加快营商环境建设,完善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蓝色崛起。

“五个坚持”助阳江率先突围

2013年,阳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建设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客观指标排名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人均生产总值42017元,在粤东西北地区各市中率先突围,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调研组分析,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阳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坚持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发展成果惠民、坚持不懈抓党的建设。

近年来,我市在确保环保的前提下,大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发展集聚、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540亿元,增长30%,工业占GDP比重提升至44%。此外,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完善和优化以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系统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和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截至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0.3公里,比省的目标要求提前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已建成码头泊位15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9个,年吞吐量1516万吨。

大桥开通后机遇与挑战并存

调研组认为,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和产业转移等,也会随之发生新的变化。这将直接影响阳江城市发展,也将促使阳江成为粤西区域性中心城市。除为城市发展定位带来新机遇外,大桥开通后,将形成连接港澳—珠江西岸—粤西地区城市群的大交通循环网,连同已建、在建、拟建的各等级公路、铁路和城际快速轨道等,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阳江的对外交通格局。

此外,大桥的开通将为产业加快发展带来新机遇,如促进临港经济、制造业、特色渔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市更快更好地发展仓储货物运输等现代物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使阳江可能成为粤西地区重要的货运中转区和集散地。但大桥的开通,也给我市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污染的压力,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创建,乃至如何避免粤西沿海地区发展产业雷同和市场竞争无序。

借开通契机打造“三城三区”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是加快粤西沿海地区城镇建设的良机。调研组建议,阳江要把握这一机遇,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形成以阳江市为中心,带动县、镇、村发展的粤西新型城镇片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将打造“三城三区”,即能源新城、刀具产业城、环境保护模范城、临港经济新区、海洋文化旅游区、海产品深加工贸易区作为重点。

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形成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因此,我市还需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全市企业征信系统和公共管理平台,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督,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与信用奖惩政策体系。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往镇一级和主要景点、产业园区、生产基地的高等级公路和经济线的建设;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凸显产业特色,以建设成海洋经济强市为目标,打造“三城三区”。

PJPG000031017302

嘉宾们在阳东了解刀剪产品。

地方声音

港珠澳大桥促资源和资本更好对接

阳江市委书记魏宏广——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在促进港澳和珠三角西岸地区经济和珠江口西岸地区交通、旅游、城市发展上将产生重要影响。阳江既是粤西地区连接珠三角的交通走廊,也是连接珠三角经济圈和东盟、北部湾经济圈两大板块的桥梁和纽带,是两大经济圈的重要陆路咽喉和节点城市。我们将打好“桥牌”,更加积极主动融入港珠澳经济圈,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港珠澳地区共同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快速集聚,为促进整个粤西地区融入珠三角发挥积极作用。

江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悦胜——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来自香港物流企业投资或合作会扩大及更加密切,粤西旅游市场对港澳乃至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将得到提升,输港农产品基地西移将成趋势,绿色农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商机。借大桥开通之机,粤西城市应合作建立港口协作机制,并与港澳和北部湾地区形成海运会谈机制,促进航运企业的深层次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开展港口发展政策、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交流,推动服务技术标准、港口便利化等政策的统一。

湛江市副市长庄晓东——

粤西地区资源丰富,但资本相对匮乏,港澳地区一直是我们重要的资本来源地。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可以使粤西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港澳地区的资本优势实现更好更快的对接。因此,粤西地区要实现蓝色崛起,对接港珠澳大桥开通,要做好产业对接,打造经济增长极;要做好城市扩容提质和城市文化对接,提升城市品位;要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打造便捷的交通网络;要做好载体平台对接,通过工业新城、经济开发区、滨海旅游、产业转移园等载体和平台建设,增强吸引力和承载力。

茂名市副市长杨润贵——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加快发展是粤东西北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的唯一出路。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必将推动珠三角与港澳地区的对接,全面推动大珠三角均衡优化发展。同时,也给整个粤西地区振兴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茂名、阳江、湛江山水相依、人文相近,必须抢抓机遇,强化对接,全力推进粤西振兴发展。要抓好湛茂阳城际轻轨、粤西(湛江)机场等区域性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抓好与高速、机场、港口等衔接的快速通道项目,实现对外交通高速化,尽快融入珠三角经济圈。

PJPG000030986102

全国政协调研组成员和嘉宾参观海丝馆。

专家建言

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巡视员陈鸿宇——

打造“珠中江阳”要素流转支撑网络

阳江选准“突破口”的关键在于立足自我、对外开放、融合成网,其中,跨行政区划的合作是主线,融合形成“珠中江阳”的要素流转支撑网络是目标。这就需要从珠三角东西岸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中寻找发展机遇,可以整合阳江的“大海陵湾区”和“大珠江口湾区”、“大广海湾区”三个湾区的规划,形成各具特色又协调发展的根据;重点整合好阳江港和珠海高栏港、江门银洲湖、广海港区之间的港口资源,促进“珠中江阳”湾区和港口建设形成网络。

其次,可以学习借鉴中山(火炬高新区)和阳西合作的模式,从产业链延伸拓展的角度,支持阳江的传统产业融入“珠中江经济圈”;创造有利条件吸引香港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香港的服务贸易、环保、医疗服务、教育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在阳江布点,成为香港服务业的“前店后网”向粤西和内地扩展的重要平台,促进“珠中江阳”临港产业形成网络。此外,要加快筹划连接港珠澳大桥的高等级公路、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促进“珠中江阳”交通等基础设施形成网络。

省社科院竞争力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丁力——

阳江潜在发展空间不可小视

在接轨香港的过程中,人们看到更多的是阳江需要什么,几乎没有人关心今天的香港需要什么,阳江能给予什么。如果说阳江希望就粤港澳大桥开通进一步拉近与香港的距离,那么后者也许更加重要。

粤港澳大桥的开通,为香港金融服务进入粤西市场提供了便利。与深圳不同,粤西地区没有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野心,更多的是希望用香港之水解当地发展之渴。阳江不锈钢项目成功上马显示,充分利用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合作机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阳江潜在的发展空间不可小视。

阳江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在制度层面上积极与香港对接,积极引用与香港配套的金融法律制度,必要时可申请成立粤港金融(两岸人民币)服务特别合作区,以期获得来自上层政府更有力的支持,以更多低成本的香港人民币给阳江发展注入活力,可以部分解决长期以来阳江内生动力不强的难题。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垂林——

突出报道好阳江高含金量成果

阳江是粤西重镇。近年来,阳江在加快发展中转变方式,努力实现幸福追赶,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双化驱动、蓝色崛起、融入珠三角”的战略,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成绩斐然。

阳江独具优势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文化资源,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为这些优势注入倍增效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将突出报道好这些高含金量的成果,为阳江加快发展鼓与呼。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杨志红——

香港法制值得内地学习借鉴

我七八年前到过阳江,现在的阳江和以前相比,阳江城市面貌变化很大,人气旺了,阳江人民的幸福感足了。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给珠江西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香港和澳门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香港除了金融、服务业等方面的优势,香港法制也值得内地学习借鉴。粤西要更加深入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营造更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此次专场研讨会非常有意义,希望粤西各市能更多地去香港,与香港政府和企业家交流,更多地去香港宣传推介,增进彼此间的沟通了解,让更多香港人士知道粤西在一日千里的发展,从而到粤西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省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研究所顾问杨道匡——

大桥开通前须理顺司法管辖权

我对港珠澳大桥表示谨慎的乐观。港珠澳大桥像一根水管,直径很粗,水流很通畅。但口岸就像水龙头,开关没有把握好,直接影响水流量。港珠澳大桥的香港段、澳门段和内地段有三种司法制度进行管理,澳门和横琴作为分界线,靠近澳门是澳门的司法,靠近香港是香港的司法,一直延伸到口岸是香港司法,桥上是香港管,水下是珠海管,这样的体系很复杂。

港珠澳大桥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在开通之前理顺司法管辖权。对于产业发展对接,建议阳江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先导,举办“珠江西岸旅游发展论坛”,与珠海、江门、茂名和湛江共建黄金海岸旅游休闲带。

阳江市委政研室主任、副教授黄仁兴——

为珠三角提供宽广发展腹地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下一步就要以推动建立粤港澳自贸区为契机,以优化粤港澳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消除妨碍区域一体化和创新能力建设的制度保障。

要遵循区域产业分工与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则,构建一个梯次合理的产业发展框架,由粤西、内陆省份提供发展腹地,港澳、珠三角提供资金、技术和先进理念,在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比如,支持阳江立足区位资源优势,依托港澳、珠三角雄厚的资本、技术和先进管理,在新能源、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滨海旅游业等产业链高端发力,力促上马高新企业,催生层次更高的临海产业带,与内陆地区甚至东盟等国形成产业梯次。

撰文/赵 慧 姚寿高 摄影/李向东 谭文强

Tags:打好 桥牌 融入港 经济圈 责任编辑:尤娜1314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下一篇]秋葵真的是“神奇蔬菜”?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