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常识介绍
在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北京夜空中绽放出“五环”、“笑脸”、“脚印”等一个个美伦美奂的安全环保烟花,中国用自己的实力,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现了科技与标准完美结合的精彩绝伦的华彩乐章。当今,标准化水平已成为各国各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标准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通过标准与专利的融合,实现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份额和垄断利润。标准竞争已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又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标准到底是何方神圣?本版为您作一些常识介绍。
1 标准化发展史
(1)原始标准化。一部人类进化史就是一部人类同自然界搏斗,在劳动中进化的发展史。由于生存的需要,在劳动中逐步形成了带有标准化色彩的工具和原始语言基础上的符号、记号。这种无意识的标准化,虽然处于萌芽状态,但却是人类第一次伟大的标准化创举。
(2)古代标准化。人类有意识地制定普遍遵守的准则,是由社会分工所引起的。在古代社会,人类社会进行了两次大分工。一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一次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社会上出现了专门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社会分工引起的直接结果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产品的交换,古代标准化也随之产生。古代标准化主要表现为:①语言、文字和符号的标准化。在古代社会,语言交流已开始使用有明确统一含义的语言,并产生了记录语言的符号、记号及文字。在世界不同的部落和国家,产生了统一使用的语言文字标准。②度量衡器具的标准化。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在计算、度量、计时等方面产生了统一的、简单的计量标准。秦统一中国后,用政令对计量器具、文字、货币、道路、兵器等进行了全国规模的统一。③石器和青铜器的标准化。人类的劳动首先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开始的。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石器、青铜器无不具有标准化的特征,尤其是用作兵器的铁器、铜器更是在制作工艺、材料使用上体现了标准化。 ④建筑标准化。为了抵御风寒和野兽的袭击,人们在建造栖身之处的过程中,迈开了建筑标准化步伐。据查证,古代埃及、中东、印度和我国华北一带,人们用一个木制的砖模,就地生产砖坯。 ⑤交通运输标准化。随着社会生产、市场贸易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各种马车、战车等交通工具发明创造出来,各种道路也开辟出来。长期的生产和使用,促使人们总结出严密而科学的制作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古代标准化虽有许多光辉成就,但仍属于局部或孤立事例,没有达到像工业化时代那样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开展的程度。
(3)近代标准化。人类有意识地组织标准化活动是在18世纪70年代以后。18世纪初,首先在英国发生了以纺织机和蒸汽机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近代标准化发展起来的基础就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完成。随着大工业生产代替了手工业生产,分工要求越来越细,客观上要求加工对象的原料、形状、尺寸及加工工艺、管理标准化,因此标准化方法如简化、互换、统一等在工厂实践中逐渐产生并被应用。
(4)现代标准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现代管理的新阶段。标准化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现了新的特点:①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 ②系统理论成为现代标准化的基础; ③国际标准化发展迅速;④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日益重要。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医疗保健技术和环保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标准化作为一种手段。在新技术研究阶段、开发阶段、利用阶段介入,尤其是研究、开发阶段的介入,这有利于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正像工业化社会有一系列难题需要通过标准化来解决一样,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社会将有更多更难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标准化来解决,从而亦为标准化提出了一系列高难的课题。对此,只有加强标准化的研究,加强标准化工作机制和运行体制改革,加强标准化管理,建立高素质的标准化人员队伍,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一系列标准,才能为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依据,才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标准化常识介绍
在第29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北京夜空中绽放出“五环”、“笑脸”、“脚印”等一个个美伦美奂的安全环保烟花,中国用自己的实力,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现了科技与标准完美结合的精彩绝伦的华彩乐章。当今,标准化水平已成为各国各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标准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通过标准与专利的融合,实现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份额和垄断利润。标准竞争已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又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标准到底是何方神圣?本版为您作一些常识介绍。
1 标准化发展史
(1)原始标准化。一部人类进化史就是一部人类同自然界搏斗,在劳动中进化的发展史。由于生存的需要,在劳动中逐步形成了带有标准化色彩的工具和原始语言基础上的符号、记号。这种无意识的标准化,虽然处于萌芽状态,但却是人类第一次伟大的标准化创举。
(2)古代标准化。人类有意识地制定普遍遵守的准则,是由社会分工所引起的。在古代社会,人类社会进行了两次大分工。一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一次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社会上出现了专门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社会分工引起的直接结果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产品的交换,古代标准化也随之产生。古代标准化主要表现为:①语言、文字和符号的标准化。在古代社会,语言交流已开始使用有明确统一含义的语言,并产生了记录语言的符号、记号及文字。在世界不同的部落和国家,产生了统一使用的语言文字标准。②度量衡器具的标准化。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在计算、度量、计时等方面产生了统一的、简单的计量标准。秦统一中国后,用政令对计量器具、文字、货币、道路、兵器等进行了全国规模的统一。③石器和青铜器的标准化。人类的劳动首先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开始的。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石器、青铜器无不具有标准化的特征,尤其是用作兵器的铁器、铜器更是在制作工艺、材料使用上体现了标准化。 ④建筑标准化。为了抵御风寒和野兽的袭击,人们在建造栖身之处的过程中,迈开了建筑标准化步伐。据查证,古代埃及、中东、印度和我国华北一带,人们用一个木制的砖模,就地生产砖坯。 ⑤交通运输标准化。随着社会生产、市场贸易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各种马车、战车等交通工具发明创造出来,各种道路也开辟出来。长期的生产和使用,促使人们总结出严密而科学的制作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古代标准化虽有许多光辉成就,但仍属于局部或孤立事例,没有达到像工业化时代那样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开展的程度。
(3)近代标准化。人类有意识地组织标准化活动是在18世纪70年代以后。18世纪初,首先在英国发生了以纺织机和蒸汽机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近代标准化发展起来的基础就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完成。随着大工业生产代替了手工业生产,分工要求越来越细,客观上要求加工对象的原料、形状、尺寸及加工工艺、管理标准化,因此标准化方法如简化、互换、统一等在工厂实践中逐渐产生并被应用。
(4)现代标准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现代管理的新阶段。标准化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现了新的特点:①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 ②系统理论成为现代标准化的基础; ③国际标准化发展迅速;④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日益重要。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医疗保健技术和环保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标准化作为一种手段。在新技术研究阶段、开发阶段、利用阶段介入,尤其是研究、开发阶段的介入,这有利于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正像工业化社会有一系列难题需要通过标准化来解决一样,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社会将有更多更难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标准化来解决,从而亦为标准化提出了一系列高难的课题。对此,只有加强标准化的研究,加强标准化工作机制和运行体制改革,加强标准化管理,建立高素质的标准化人员队伍,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一系列标准,才能为保护环境和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依据,才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 标准化活动过程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减少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指制定标准、宣传贯彻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标准实施情况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PDCA (PDCA循环)是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PDCA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每一个循环完成后,标准化的水平和效益就提高一步。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有利于稳定和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的质量,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增强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先进的科技成果可以通过标准化手段,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3 标准、标准化及标准活动的作用
在国家标准GB/T 3935.1—83给出了标准的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涉及工农业、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对外贸易和文化教育等领域,包括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包装储运等多种类型。标准外在表现形式是由各个标准化主管机构发布的标准文本。
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化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取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所以各种标准的价值在于贯彻实施,而不是在标准本身。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十一个方面:⑴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⑵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⑶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⑸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⑹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⑺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⑻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⑼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⑽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⑾标准化标志着一个行业新的标准的产生。
4 中国国内的标准制定和类型
标准的制定和类型按使用范围划分有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按内容划分有基础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产品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工具、模具、量具、夹具等)、原材料标准、方法标准(包括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按成熟程度划分有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标准草案。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委员会编制计划,协调项目分工,组织制定(含修订),统一审批、编号、发布。法律对国家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为五年,过了年限后,国家标准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标准是种动态信息。
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由我国各主管部、委(局)批准发布,在该部门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称为行业标准。例如:机械、电子、建筑、化工、冶金、轻工、纺织、交通、能源、农业、林业、水利等等,都制定有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为了加强地方标准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下列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定)。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企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虽然企业标准是最低层次的标准,但是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可能比国家标准还要高!
5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
目前,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是: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人造纤维标准化局(BISFA)、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时空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国际建筑研究实验与文献委员会(CIB)、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国际内燃机会议(CIMAC)、国际牙科联盟会(FDI)、国际信息与文献联合会(FID)、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谷类加工食品科学技术协会(ICC)、国际排灌研究委员会(ICID)、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国际辐射单位和测试委员会(ICRU)、国际制酪业联合会(IDF)、万围网工程特别工作组(IETF)、国际图书馆协会与学会联合会(IFTA)、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国际煤气工业联合会(IGU)、国际制冷学会(IIR)、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底组织(IMO)、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毛纺组织(IWTO)、国际动物流行病学局(OIE)、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OIV)、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所国际联合会(RILEM)、贸易信息交流促进委员会(TarFIX)、国际铁路联盟(UIC)、经营交易和运输程序和实施促进中心(UN/CEFACT)、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海关组织(WCO)、国际卫生组织(WH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世界气象组织(WMO)。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未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的标准,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区域性组织的标准和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与企业(公司)标准中的先进标准。具体分四类列出:⑴未列入《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KWIC Index)》的国际组织: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 等;⑵区域性组织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亚洲大洋洲开放系统互连研讨会(AOW)等;⑶世界技术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如:美国国家标准(ANSI)、俄罗斯国家标准(ROCT)等;⑷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如: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英国石油学会标准(IP) 、英国老氏船级社《船舶入级规范和条例》(LR)等。
6 农业标准化与服务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即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它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它融先进的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被认为是衡量区域综合竞争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服务业具备重复性、广泛性,早已符合标准化的原理和形式,服务业标准化是必然的选择,它将成为21世纪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服务及围绕服务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提供了共同遵守和重复使用的准则,以保证企业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的提高。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使服务社会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大规模现代化服务必须依赖标准化,使服务活动高度统一。标准化工作是企业挖潜、革新、改造、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标准化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更新服务手段,设计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不断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本期承办/供稿 市质量技术监督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