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快马”阳江阔步迈进与珠中江同城化的时代
2014-11-21   来源:乐山农批网  作者:瞎子   字体:【 】  浏览:30次   评论:0

PJPG000037478422

临港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阳江港。

省政府批复同意阳江加入珠中江经济圈,按“3+1”(珠中江+阳江)模式参与经济圈建设

“快马”阳江,再传喜讯。在阳江刚纳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不久,省政府又于近日批复同意阳江加入珠中江经济圈,原则同意阳江市按“3+1”(珠中江+阳江)模式参与经济圈建设,阳江主动融入珠三角将迈出崭新的步伐!

时间回溯到去年7月。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提出,“阳江市要主动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尤其是珠江口西岸各市的合作,主动融入珠三角,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基地、中国五金刀剪基地、沿海临港工业城市、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又出台《关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整合环珠三角城市,构建“广佛肇+清远、云浮”“深莞惠+汕尾、河源”“珠中江+阳江”3个新型都市区。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把阳江和珠海、中山、江门、佛山共同列入规划。

阳江这座年轻的现代滨海城市,正乘着我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东风,积极主动融入珠中江经济圈,阔步迈进与珠中江同城化时代。

PJPG000037478542

阳江核电1号机组今年3月投入商运。

基础

融入珠中江

阳江已打下坚实基础

她是一匹“快马”,去年全市GDP增速全省第一,人均GDP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她是连接珠三角与粤西地区的交通走廊,广湛、沿海等高速公路横贯全市,在建的深茂铁路、规划建设的汕湛高速将使阳江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她拥有沙滩、温泉、溶洞、湖泊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身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刀剪之都”“中国风筝之乡”“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为尽快融入珠三角,加入珠中江经济圈,阳江一直在努力做准备、打基础。

【后发赶超】 人均GDP在粤东西北率先达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双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驱动、蓝色崛起、融入珠三角三大战略,突出重点,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抓手,千方百计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经济进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

去年,全市GDP总量首破千亿大关,增速全省第一;人均GDP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由南方都市报主导完成的《2013年度粤东西北“振兴指数”蓝皮书》显示,阳江以88.4分的绝对优势居“经济发展振兴赶超”指数榜首。

在人均GDP赶超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新起点上,阳江扬帆再起航,继续朝“2018年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人均GDP达到全省同期平均水平的90%左右”的目标进发。今年上半年,全市GDP总量达475.76亿元,增长9.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88亿元,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80.13亿元,增长16.8%。

【扩能扩容】 园区扩能增效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阳江产业园区建设成果显著。目前,全市共有珠海(阳江)、中山火炬(阳西)、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东莞长安(阳春)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数量居全省各兄弟市之首。

园区已经成为加快阳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产业园区进一步扩能增效。1-9月,珠海(阳江)等4个省级产业转移园投入开发建设资金约7亿元,新建成标准厂房53万平方米、道路12公里,污水处理、供电、通信等设施不断完善。园区项目引进与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快。1-9月,4个省级园区新引进项目33个,投资总额47.4亿元,新建成项目19个,完成投资46.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完成374.6亿元和84.8亿元,分别增长23%和25%;实现税收8.1亿元,增长23%。

园区发展步伐加快的同时,阳江这座海滨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蜕变。今年2月,我省出台《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阳江等粤东西北城市今后要在适当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基础上,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从而增强城市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阳江市阳东县撤县建区、推进阳江滨海新区建设均纳入《方案》。

去年底,《阳江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今年3月,阳江滨海新区正式挂牌运作。核心区和起步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建成东门南路、南浦大道一期等道路,加快推进市政“六路一桥”建设;抓好核心区中轴线规划建设,积极推进漠阳湖公园、国际金融大厦、滨海文化中心、高铁枢纽站场等重要项目规划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城南污水处理厂、江城一小城南校区等设施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新都汇时代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

从公园广场绿化座椅设施不断完善,到一条条市政大道高标准完工,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从滨海新区挂牌运作,到多个公共服务项目正在建设或推进;从今年2月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到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动员部署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市各项工作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既着眼于全局,也立足于细节,赢得了民心。

【产业拉动】 能源基地打造和滨海旅游发展有新成效

阳江正在着力打造国家新能源基地。今年3月25日,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2-6号机组建设稳步推进;广东华厦(阳西)电厂3-4号机组投资进入收尾阶段,广东华厦(阳西)电厂5-8号机组扩建工程以及大唐华银“上大压小”火电、阳东大龙顶和鸡山等陆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广东省第二批3个海上风电试点示范项目共130万千瓦全部落在我市。同时,依托阳江高新区LNG清洁能源项目、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阳江)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项目,积极发展LNG综合利用和太阳能光伏产业。

滨海旅游业蓬勃发展。在我市全力推进海陵岛“南海I号-大角湾”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际,全市旅游软硬件设施全面升级。今年1-9月,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151.2万人次,增长20.5%;全市旅游总收入115.6亿元,增长41.8%。消费需求保持平稳,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8.63亿元,增长10.4%。

此外,重点项目带动投资较快增长。今年1-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82亿元,增长17.8%,各月累计增速均保持两位数以上。重点项目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1-10月,全市29个省属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8.64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78.8%,省属重点项目中有7个项目开工建设;77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0.0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3.3%,约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0%。翌川镍合金、阳西厨邦食品一期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深茂铁路阳江段等24个项目开工建设。现代产业及社会民生工程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91.3%和126.5%。

【深化改革】 整合资源深入扎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今年以来,我市各项改革工作深入扎实地推进。市委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阳江市2014年若干重要改革任务要点》,明确了简政强镇、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等43项重点改革任务和18项重点专项改革选题,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召开了2次会议,各项改革工作取得不同程度进展。确定新取消和下放26项行政审批项目,政府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市县食品药品、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和工商、质监行政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加快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企业投资管理体制。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现“先照后证”,前三季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9万户,增长19.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改革启动。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改革完成。

PJPG000037478482

阳江的碧海银滩是游客的乐园。

机遇

借助政策红利积极主动融入珠中江

得先机者厚利。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重大战略和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政策的出台,为阳江跨越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阳江顺势而为,积极谋划,主动对接,借助政策红利,搭乘发展东风,加快融入珠中江经济圈步伐。

【对口帮扶】 珠海阳江开展全方位对接合作

在省委省政府作出调整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对口帮扶关系、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后,珠海与阳江认真贯彻落实省的决策部署,成立了对口帮扶指挥部,全面推进各方面的合作共建。去年以来,珠海帮扶阳江的力度不断加大,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新城建设、社会民生、改革开放、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对接合作,双方获益匪浅,为阳江尽快融入珠三角,加入珠中江经济圈提供了典范。

随着珠海对口帮扶阳江工作的深入推进,珠海阳江合作共建的三大园区建设纷纷迈入“快车道”。根据计划,今年内将投资19亿元,开工建设40个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新建道路23.3公里、道路升级改造11.4公里、土地平整8912亩、新建通用厂房10万平方米、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以及供电设施改造等。此外,珠海(阳江)、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东莞长安(阳春)和阳西新型建材产业园分别与珠海市政府和珠海市辖区、功能区对接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园区跨越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全面加强与珠海对口帮扶合作,双方合作推进了汽车零部件生产、仓储物流、不锈钢压延、中国纸业等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第一批23个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建设;合作推进阳江港建设和阳江合山机场改扩建,4月开通了集装箱定期航班,6月开通了国内首条低空航线“珠海—阳江—罗定”航线;继续开展“英才1200”“优才3000”“能才”培育等工程,推进教育、医疗结对帮扶和干部及专业人才交流。

【政策助力】 借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

今年5月,在省召开的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珠中江片区现场检查小结会上,省委书记胡春华首次提出了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思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及《关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两项政策,产业带由佛山、珠海、中山、江门、阳江、顺德区等“五市一区”构成,我市迎来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春天,也向融入珠中江经济圈迈进一步。

我市在编制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对纳入《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目录》的100家龙头企业的发展方向、市场布局、投资意向进行研究。主动跟踪对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重启阳江合山机场建设或搬迁项目,争取在我市发展通用航空配套产业;主动跟踪对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利用临港优势,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船舶修造产业;主动跟踪对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利用我市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以资源换产业,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主动跟踪对接中国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布局建设铸管、大型铸件、装备基础部件项目。

为做到精准招商,我市根据在《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目录》中筛选的36家目标企业名单,摸准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投资意向,主动上门拜访接洽,锲而不舍地公关,促进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落户阳江。同时,积极建立与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联系服务机制。对已经落户建设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由各县(市、区)领导挂点,主动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使项目早入资、早上马、早出效益。

PJPG000037478522

阳江风电产业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优势

区位产业资源旅游四大优势集聚

“珠中江+阳江”经济圈的形成,在环珠三角3个经济圈中最有条件率先获取“合作红利”,对促进珠中江和珠三角西岸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珠江口西岸地区交通、旅游、城市的发展必将带来难得机遇。

【交通互联】 主动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

阳江是环珠三角城市之一,是我国西南地区与广东的陆路咽喉,位于珠三角和粤西中间,处于承东接西的桥头堡地位。现有广湛高速、沿海高速连接珠三角,在建的深茂铁路,以及规划建设的汕湛高速公路,将使阳江更加便捷地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港口建设的加快推进,将构建阳江与珠三角对接的海上通道,打造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

得益于日趋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临近珠三角的地缘优势,阳江近年来呈现出率先突围的发展态势。今年初召开的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2014年为“交通建设年”,要求突出抓好“一港二桥三路”,即阳江港、海陵岛大桥、阳江港大桥、深茂铁路阳江段、云阳高速公路阳春段、汕湛高速公路阳春段建设。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成为撬动珠三角西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和支点,进一步改变珠江西岸交通瓶颈制约的状况,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快速集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珠中江+阳江”经济圈,随着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将连同已建、在建、拟建的各等级公路、铁路和城际快速轨道等,形成连接珠中江—珠江西岸—粤西地区城市群的大交通循环网。同时,阳江与香港的时间距离将大大缩短,阳江的对外交通格局将实现根本改变,走向国际更加便捷,承东接西、南联北通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产业互补】 珠海阳江成为环珠三角合作典范

随着珠中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珠三角产业的转型升级,珠中江和珠三角的产业加速向周边交通便利的粤西等地区转移。阳江处在桥头堡位置,承接产业转移最为便捷,可以逐步成为珠三角地区的新能源服务基地、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港口物流配送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阳江与珠中江同步发展。可以说,“合作经济”效益的显现,将直接导致珠海等珠三角产业发展的外溢效应遇。

特别是对口帮扶方面,省委省政府指定珠海对口帮扶阳江。去年以来,珠海帮扶阳江的力度不断加大,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新城建设、社会民生、改革开放、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对接合作,双方获益匪浅,为阳江尽快融入珠三角,加入珠中江经济圈提供了典范。

“珠中江+阳江”经济圈的形成,可以进一步深化与珠三角地区在沿海临港工业、现代农业、深蓝渔业、滨海旅游、港口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更好地探索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产业、资源、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互用】 珠中江经济圈发展腹地得到拓展

当前,珠三角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充分积累的工业资本急需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受资源短缺,尤其是土地制约、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珠三角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都需要向外转移。

阳江紧靠珠三角核心区,全市国土面积800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8万人,资源丰富,营商成本低。合作打造“3+1”经济圈,对珠中江来说,可以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提升珠中江经济圈的发展空间。对阳江而言,可以形成营商环境一体化,促进产业转移和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阳江加快振兴发展,形成两地共赢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旅游互享】 旅游市场与旅游资源进一步大开发

阳江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交通的便利和服务的接轨,使珠三角包括珠中江地区的游客到阳江旅游更加便捷,也可以使阳江更方便地借助珠中江地区这一平台来扩大旅游宣传推介,吸纳珠中江和珠三角的资金参与旅游业开发,拓展游客市场,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可以预见,“珠中江+阳江”经济圈将使珠中江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游客更加关注阳江,阳江一日游、两日游等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将会迅速变大,直接推动阳江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前景

形成与珠中江错位互补发展格局

“珠中江+阳江”经济圈建成后,包括阳江在内的珠江西岸将阔步迈进同城化时代。阳江将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更积极主动地融入珠中江经济圈,形成与珠中江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更加主动融入珠中江交通网

阳江既是粤西地区连接珠三角的交通走廊,也是连接珠三角经济圈和东盟、北部湾经济圈两大板块的桥梁和纽带,是两大经济圈的重要陆路咽喉和节点城市。阳江将借助省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政策的东风,发挥好桥头堡作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珠中江地区共同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

在铁路建设方面,加快推进深茂高铁阳江段的建设,力促深茂高铁粤西段在较短时间内开通。努力争取广珠城际铁路延伸至阳江,为进一步促进珠中江地区与我市的密切往来提供交通上的便利。

在公路建设方面,重点加快汕湛高速公路阳江段的建设,打通我市与珠三角地区联系的又一重要通道。同时,加快海陵岛大桥、阳江港大桥、325国道改造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内交通。

在港口建设方面,加快阳江港深水码头建设,打造粤西地区海上重要交通物流节点;加大阳江机场改造建设力度,开通连接珠中江地区的便捷航线,与珠海共同谋划建立两市更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拉近与珠中江地区的时间距离。

◎ 更加主动融入珠中江经济圈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港口、土地、海洋等资源优势,加强针对性招商,不断提高招商成效,最大限度吸纳承接珠中江和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形成与珠三角梯度发展、分工合理的多层次产业群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

进一步完善园区等硬件设施。通过科学规划,在明晰产业定位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园区投入,加快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及商业、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园区扩园,为承接大型企业落户提供条件。

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利用我市紧邻珠中江的优势,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使本地企业加强与珠中江地区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全面提升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大力推动本地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努力开拓珠中江及海外市场。鼓励本地企业积极“走出去”,推动我市一批有比较优势、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经营,促进外贸蓬勃发展。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等软环境。深入整顿机关作风,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失职追究等制度,大力改善服务和营商环境,努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更加主动融入珠中江生活共同体

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建成后,阳江到珠三角地区的时间将由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完全可以实现“朝去晚回”和“生活在阳江、工作在三角”。

我市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衔接,促进社会资源共享和区域人才流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与珠中江地区生活品质相当的城市环境,构建共融共享的生活共同体,吸引更多珠中江等地区的高端游客到阳江旅游观光、投资发展。

借助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与珠中江地区共同谋划打造香港—澳门—珠海—海陵岛的海上黄金旅游路线,促进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围绕旅游市场多样化和多元化需求,特别是针对珠中江及海外游客需求,在发展传统滨海观光旅游的同时,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努力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和产品体系。

推动现代农渔业加快发展。围绕珠中江市场需求,加快建设荔枝、龙眼、香蕉、马水桔、蔬菜、花卉、南药等特色品种生产基地,培育特色鲜明的主导产品,积极发展“深蓝渔业”,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打造珠中江地区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珠中江地区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农海产品。

总策划/薛桂荣 杨国华

统 筹/姚寿高

撰 文/姚寿高 赵 慧

摄 影/梁文栋

Tags:快马 江阔步 江同城 时代 责任编辑:瞎子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村民挖到番薯王 一根藤上结700个.. [下一篇]当“双十一”无所不包:谁来监管..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