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小题大做还是接地气?
2014-12-04   来源:宝鸡农批网  作者:曾经   字体:【 】  浏览:24次   评论:0

女博士8万字论文论八角对卤鸡肉影响

近日,一篇题为《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博士论文引起网友热议,作者孙灵霞的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陈锦屏接受采访时称“这个是做研究啊,哪是普通的吃喝”?“以前我也带过博士生做烤羊腿、烤羊肉串”。

@调侃

吃货想好论文题目?

bagsun:我以后的论文是:论糖和酱油的比例对红烧肉口味的影响。

昭杨-法国历史:这篇论文的答辩会应该在餐桌上举行,由博士生准备各种香料配方的卤鸡腿给答辩导师品尝,如果不好吃就不给毕业。

@质疑

会不会有点不严肃?

开题小硕三杀兔:文章本身没什么,平时写一写也还好,只是用来做学位论文,会不会有点不严肃了。

盲播客:中国不缺专业的名厨,民间也不乏厨艺高手,如何做出美食,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压根儿没必要去搞一篇8万字的论文。

@联想

她是第二个“老干妈”?

-华:她要是研究出最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配方,然后去生产相关产品,她就发了。老干妈不也是这样吗?

听新闻说感受:原本我只希望未来能够当个好厨子,没想到竟然还可以有学位,我希望能够弄个至少硕士学位。

@力挺

研究很有意义?

创世王爷:只想说这样的工艺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中国的食品工艺研究整体非常落后,后果就是食品安全没有保障、自动化生产程度低。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会:食品科学的研究是将传统的食品生产推广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该女博士希望能够通过此研究获得调控中餐风味的工业化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公众认为的烹饪层面。

■微点评

“味觉密码”需要破解

这条新闻下面的网友评论,充满了不解、揶揄、质疑、嘲笑,很多网友认为这样的研究实在太无聊——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还用得着洋洋洒洒写一篇8万字的论文?笔者倒觉得孙灵霞精神可嘉,这项研究也并不无聊。

中国烹饪文化博大精深,但中国菜的做法几乎没有被上升至学术与理论层面。诸如掌握火候、酌情适量等“意会性”表述,固然使中国菜的味道个性十足,却也难以实现如西餐般的标准化烹调与制作。中国式“味觉密码”难道不需要“破译”吗?

孙博士当然不是“吃饱了撑的”,她的论文专注于对卤味烹调的科学控制,希望实现卤制风味的一致性与稳定性。这种基础性研究不应被嘲讽,某些人“少见多怪”恰恰印证了相关研究的稀缺与不足。进一步说,孙博士的这股钻研劲儿,更值得食品质检、卫生监督等部门好好学习。如果他们对混乱的食品添加剂多一些较真儿,老百姓的“入口隐患”也会少一些。

整理/张健青

Tags: 责任编辑:曾经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业部:中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 [下一篇]澳大利亚迎最热春天 11月平均气温..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