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闸坡土专家钻研十年摸索出海水鱼苗繁育技术
2014-12-26   来源:伊犁农批网  作者:瞎子   字体:【 】  浏览:47次   评论:0

为让养殖户获得优质廉价鱼苗,闸坡渔民彭汝运潜心钻研10余年

■ 来源/阳江新闻网 记者/杨晏彬

半环形的闸坡渔港,海面上连片如织的渔排整齐地排列着,入夜上灯时分有如“海上渔村”。万点灯火之中,当地渔民彭汝运靠不断摸索,逐渐成长为“土专家”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人。十余年来,他成功繁育出卵形鲳鲹(俗称金鲳)、黄特鲳、白花鱼、星斑裸颊鲷、美国红鱼、尖吻鲈等10多个优质廉价的海水鱼类种苗,降低了渔民养殖成本,增加了产量和收入。

心系渔民钻研繁育技术

1988年,彭汝运开始接触海水养殖行业。最初,他通过收购天然鱼苗发展海水养殖。天然鱼苗价格昂贵且数量稀少,随着闸坡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供不应求的天然鱼苗已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当时10公分的石斑鱼鱼苗卖到10元一条,对渔民来说,这是不小的成本和潜在的风险。”彭汝运深知,网箱养殖面对极端气候、市场价格、鱼病等不确定因素,这对渔民影响很大。

如果能人工育苗,就能解决扩大生产规模和鱼苗价格昂贵的“开门难”。在省水产养殖学校学习充电后,彭汝运开始研究海水种苗人工孵化繁育技术。“这本来是专家教授该操心的事,我学历不高没有研究经验,但当时就是一门心思搭上去了,收不回来。”彭汝运说。

当时闸坡养殖的金鲳是从台湾购入的鱼苗,鱼苗要拉到海水温度比阳江高的海南养两个月,才能转运闸坡养成成鱼,麻烦,价高,渔民又赚得很少。

阳江海区本地短鳍金鲳鱼能耐寒,但这种天然鱼苗年捕捞量不到一万尾,人工繁育还没有人突破过。1997年,彭汝运用本地金鲳做起了亲本培育,为了掌握成鱼的产卵期,他反复解剖实验,经过4年时间的摸索,终于在2000年繁育出首批人工鱼苗。

“土专家”成就获院校认可

第一批耐寒金鲳鱼苗培育出来后,彭汝运却被质疑包围。你这“土专家”能比得上专家教授么,这鱼能过得了冬么?渔民的担心让彭汝运也不免紧张:“如果成鱼熬过不了冬天,会拖累渔民血本无归。”他也担心自己的商誉受损。

首批鱼苗几乎是半买半送才有渔民愿意养殖。那年冬天,彭汝运贴身做起了跟踪服务,隔三岔五到大户的渔排查看情况,看着温度一天天降下去,心却一点点悬起来。第二年开春,成鱼安然过冬,彭汝运的信心有了底。

凭借质优价廉,本地耐寒鱼苗很快取代了台湾鱼苗。到了2001年,金鲳鱼苗价格已降至台湾鱼苗的十分之一。经过几年发展,彭汝运培育的鱼苗已经开枝散叶,得到了广西、福建、海南等地的渔民的青睐。

学习技术的脚步没有停止。彭汝运以“土专家”的身份得到了院校、研究所的认可。他不断与广东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阳江职院等高校合作,承担科技研究和推广任务,推广和完成了“海水鱼类弧菌病、刺激隐核虫免疫防治技术”“珍珠龙趸种苗人工杂交繁育技术”“海水种苗良种亲本更新”等项目。

致富不忘带动后富

自己的阳江市鸿运海水种苗繁育场生产经营一路看好,彭汝运不忘帮助生产有困难的渔民兄弟。他牵头组建了闸坡网箱养殖协会,通过协会把养殖户拧成了一股绳,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和气象灾害的能力。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技术经验无偿地传授给养殖户们。协会每年都会安排4至6场的集中授课,彭汝运当起了渔民的“教书先生”。闸坡码头渔民30年来一直喝的是“山塘水”,他出钱出力牵头给码头安装自来水管道,让渔民用上了洁净自来水。

2008年,一场寒害重创闸坡网箱养殖渔业,死鱼率超过八成。不少养殖户资金周转困难。当人们以为鱼苗供应商会加价趁机捞一笔时,彭汝运主动降价销售鱼苗,提供饲料和技术等服务,帮助养殖户先复产,待到收获时再结算,对收成不好的困难户,彭汝运慷慨地免除赊欠款项。当年,他被省海洋与渔业局评为“抗灾复产先进个人”。

闸坡海水养殖户从不到20户增加到现在的462户,间接辐射海陵岛1500多户超过6400人从事优质海水鱼类养殖,去年整个海陵岛海水养殖业总产值达5.4个亿。彭汝运很高兴自己这个“土专家”从中出了一份力,并希望自己能一路钻研下去。

Tags:十年 索出海 水鱼苗 责任编辑:瞎子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大妈坐飞机与巡查空少搭讪成功把.. [下一篇]“你好,2015!”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