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让果园成为果农的绿色“银行”
2015-01-11   来源:塔城农批网  作者:明日挤得下   字体:【 】  浏览:47次   评论:0

补建华10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带领果农发展荔枝龙眼产业

■ 本报记者/伍 玲

通讯员/谭 影

去年12月8日,大雪节气,受一股从北方南下的寒流影响,阳西县儒洞镇的清晨寒意阵阵,街上行人稀少。此时,镇上325国道旁的一栋二层楼房里,响起一阵窸窣声。几分钟后,一个中年男子裹紧衣服快速下楼,钻进车里,朝大片的荔枝果园开去。“不去果园看一看,睡觉都不踏实。”中年男子说道。

这名男子叫补建华,是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会长。从普通农户到如今的“专家型”果农,这一步补建华走了10余年。10多年来,补建华先后牵头成立协会、合作社,坚持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推广实用型技术,带领果农脱贫致富,也引领全县荔枝龙眼产业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示范带动推广种果新技术

1998年,阳江实施“果化阳江”大行动,同时受高州荔枝产业影响,儒洞农民也开始大面积承包山林种荔枝。彼时28岁的补建华曾是阳江林场职工,他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果农盲目扩种,忽视质量品牌,造成儒洞荔枝量大质粗、各自为战的“一团糟”局面。

“技术落后是果农存在的普遍问题。”林学院毕业的补建华看到,要改变落后局面,提高种果收益,必须采用新技术。1998年,他首次向儒洞果农介绍螺旋环剥技术(用螺剥刀对树干皮层进行螺旋状剥皮,可减少树的营养消耗),却吃了不少闭门羹。果农对这种伤及果树枝干的技术嗤之以鼻,并称当时瘦弱的补建华是“疯子”。

凭借不服输的秉性,补建华承包一片荒山种荔枝,不请工人,自己对果树实施螺旋环剥技术。挂果时,其他果农的果园都是零零稀稀,而他的果园硕果累累。第二年,其他果园主纷纷采用补建华推广的新技术。

2005年,补建华牵头成立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并任会长。他继续采用“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推广荔枝果实套袋技术、妃子笑一次性花坐果关键技术、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太阳能防虫技术和车载遥控喷雾技术等,打造绿色食品示范基地。

“先自己示范种植,示范成功,继续推广;不成功,便自己消化。”补建华说,他们眼下正在研究的妃子笑免疏花技术,采用生物调节剂控制花量,可以每亩节省500元的人工疏花成本,亩产量可达到2000斤以上,实现亩产值1万元,果园成为果农名副其实的财富“银行”。

搭建服务平台带领群众致富

8日上午,记者在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办公地点看到,显眼处贴着协会的章程和义务。“协会的宗旨在于创新和服务。”补建华介绍说。这一点,也深深地融入他日常的工作。

协会成立后,在补建华的带领下,协会迅速搭建了服务平台,成立了专业的技术服务队伍,并经常邀请专家教授和荔枝出口商授课,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供最新技术信息和管理方法等服务。

“刚开始培训时,果农半信半疑,以为要收费。”补建华说,通过贴心的服务,赢得了果农的信任。在他的影响下,周边农户踊跃参加各种农业理论知识、技能培训,虚心向农业技术专家和指导员请教。

2014年,在补建华的努力下,协会举办了“阳西县第一届荔枝旅游文化节暨荔枝产业成果展”和“阳西县荔枝种质资源圃新品种现场观摩品鉴会”等活动,成功开拓了销售和果农与外对接的新平台。目前,协会、合作社辐射带动标准化果蔬生产面积2.3万亩,年生产优质果蔬产品2500万斤,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价值6000多万元,促进果农增收2000万元。

加强科研合作促进产业发展

近年来,协会和合作社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聘请多位专家教授为顾问,定期授课,推广新技术,为荔枝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通过与国内科研院所的合作,补建华成功把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打造成阳江重要的科普基地和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同时,协会成为国家荔枝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试验基地,也是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国热带农业大学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教学实践基地。

这种互惠双赢的局面,让补建华引以为豪。“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我们为阳西荔枝龙眼产业的发展培养了技术人才。”补建华说,如今阳西县荔枝龙眼协会会员中,有博士1个,硕士4个,不少果园主也都成为了实用技术人才。“高学历、高素质的农民将是未来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补建华信心满满地说。

Tags:成为果 农的绿 银行 责任编辑:明日挤得下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强壮中国人之前奶农先倒下 [下一篇]阳西生产总值逾164亿元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