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阳江市阳东区今日正式挂牌成立
2015-01-21   来源:黔西南农批网  作者:冬哥殿下   字体:【 】  浏览:21次   评论:0

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建设发展品位,阳江进入中心城区扩容提质重要战略机遇期——

漠阳迎春满眼绿,阳东设区展新姿!

2013年1月20日,省委书记胡春华视察阳江时,要求我市加快区划调整步伐,促进城区扩容提质。时隔两年的今天,与阳江市区一衣带水、紧密相连的阳东县撤县设区挂牌,成为阳江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此,这片总面积约1703.0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0万的发展热土,开始了由“县”到“区”的历史性转变。站在区划调整的历史新起点,阳江也由此进入了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迎来大城区发展新时代。

◎时代背景

粤东西北扩容提质需求

阳东撤县设区在广东并非孤例。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包括我省在内,有150多个城市先后进行了撤县(市)设区。特别是近年来,撤县(市)设区已经成为当前全国各地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需求。

我省继清远市清新县、揭阳市揭东县、潮州市潮安县、梅州市梅县、茂名市电白县和云浮市云安县先后获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之后,又迎来了新一轮区划调整的新机遇。目前,全省还有多个地级市正在抓紧推进撤县设区工作。

201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聚集发展、率先崛起”。阳东撤县设区,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回溯历史

20年相融相通逐步对接

你身边是不是有许多这样的朋友?他们居住在阳东、工作在市区,或是居住于市区、创业于阳东。他们每天穿梭于市、县之间,但短暂的车程、生活的融合早已感受不到市县之别。

阳东与市区地理相连、文化同源、语言相通、习俗相同。1988年阳江建市时,就设置了江城区和阳东区;1991年,阳东撤区建县。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阳东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推进东城、雅韶、红丰三镇与市区同城一体化以来,阳东和市区逐步融合,公共服务逐步对接,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逐步连为一体,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实际上已经深度融入市区,这为撤县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阳东县围绕“富民强县、幸福阳东”的建设总目标,大力实施“强工稳农、宜居兴商、普惠民生”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GDP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也屡创新高,经济发展走在全市前列。2011年,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首次进入全省十五强。2012年,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在全省67个县级行政区中排名第11位。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30.54亿元,比2010年增长50%,年均增长14.5 %。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阳东排名第七,首次进入全省前十名。

截至去年底,阳东城镇建成区面积为39平方公里,是建县初期的5倍,城镇化水平达到48.6%;县城已从一个占地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建设成为建成区面积达11.7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善、居住人口达10万人的中心城镇,成为阳东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并与市区连为一体。

在全县经济跃上新台阶的同时,该县民生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县域民生指数在全省44个县中排名第四位。2011年以来,阳东县先后获得“中国黄鬃鹅之乡”、“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省粮油糖高产创建先进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国家餐厨用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省双拥模范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和“广东省金融稳定奖”等荣誉称号。

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建设发展品位,阳江进入中心城区扩容提质重要战略机遇期——

漠阳迎春满眼绿,阳东设区展新姿!

2013年1月20日,省委书记胡春华视察阳江时,要求我市加快区划调整步伐,促进城区扩容提质。时隔两年的今天,与阳江市区一衣带水、紧密相连的阳东县撤县设区挂牌,成为阳江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此,这片总面积约1703.0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0万的发展热土,开始了由“县”到“区”的历史性转变。站在区划调整的历史新起点,阳江也由此进入了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迎来大城区发展新时代。

◎时代背景

粤东西北扩容提质需求

阳东撤县设区在广东并非孤例。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包括我省在内,有150多个城市先后进行了撤县(市)设区。特别是近年来,撤县(市)设区已经成为当前全国各地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需求。

我省继清远市清新县、揭阳市揭东县、潮州市潮安县、梅州市梅县、茂名市电白县和云浮市云安县先后获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之后,又迎来了新一轮区划调整的新机遇。目前,全省还有多个地级市正在抓紧推进撤县设区工作。

201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聚集发展、率先崛起”。阳东撤县设区,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回溯历史

20年相融相通逐步对接

你身边是不是有许多这样的朋友?他们居住在阳东、工作在市区,或是居住于市区、创业于阳东。他们每天穿梭于市、县之间,但短暂的车程、生活的融合早已感受不到市县之别。

阳东与市区地理相连、文化同源、语言相通、习俗相同。1988年阳江建市时,就设置了江城区和阳东区;1991年,阳东撤区建县。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阳东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推进东城、雅韶、红丰三镇与市区同城一体化以来,阳东和市区逐步融合,公共服务逐步对接,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逐步连为一体,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实际上已经深度融入市区,这为撤县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阳东县围绕“富民强县、幸福阳东”的建设总目标,大力实施“强工稳农、宜居兴商、普惠民生”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GDP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也屡创新高,经济发展走在全市前列。2011年,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首次进入全省十五强。2012年,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在全省67个县级行政区中排名第11位。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30.54亿元,比2010年增长50%,年均增长14.5 %。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阳东排名第七,首次进入全省前十名。

截至去年底,阳东城镇建成区面积为39平方公里,是建县初期的5倍,城镇化水平达到48.6%;县城已从一个占地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建设成为建成区面积达11.7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善、居住人口达10万人的中心城镇,成为阳东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商贸中心,并与市区连为一体。

在全县经济跃上新台阶的同时,该县民生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县域民生指数在全省44个县中排名第四位。2011年以来,阳东县先后获得“中国黄鬃鹅之乡”、“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省粮油糖高产创建先进单位”、“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国家餐厨用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省双拥模范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和“广东省金融稳定奖”等荣誉称号。

◎发展所需

增强中心城区辐射能力

撤县设区,不仅仅是简单地名字更迭,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区划调整,更好地规划空间布局、整合资源要素,推动全市和阳东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对全市而言,阳江中心城市区域迅速扩容,市区的面积将从原来的433.68平方公里(不含海陵区和高新区),增加到2136.7平方公里,发展空间迅速扩大;人口将从原来的51万人(不含海陵区和高新区),增加到100万人;市区面积增加近4倍,市区人口接近翻倍。通过这样的整合,阳江市区将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按照相关规定将能享受到国家和省更多更好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有利于阳江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占得先机,赢得优势,促进区域跨越发展。

阳东撤县设区后,将有利于阳江市区和阳东将统一编制和实施发展规划,统一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发挥整体优势,促进产业集聚;有利于统一土地资源利用,科学确定开发规模和时序,增强区域开发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促进市区和阳东两地资源有效融合,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壮大市区的工业、旅游、海洋等经济发展规模,有利于提升区域的整体综合实力。

同时,阳东的工业特别是园区建设要提速度、上水平,实现更大的效益,必须在市一级层面实行统筹配置,其他像旅游、城镇化、商贸等方面的发展,要迅速形成效应,提升竞争力,也需要从全市角度进行统筹,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从这个角度来讲,市区和阳东资源配置的整合,显得尤为必要。

◎转变之利

让50万新市民分享红利

撤县设区核心内容之一是提高城镇化质量,造福百姓。当前,阳东县城和市区逐步融合,同城趋势越来越明显,两地交流很多,阳东人在市区,市区人在阳东工作、居住、生活的不在少数,两地往返频繁。撤县设区之后,阳东将纳入市区范围,把完善阳东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品位纳入市区考虑,原来跨区域基础建设难以协调等问题将迎刃而解。同时,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在服务设施、服务标准、服务能力等方面,特别是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水、供电、交通、医疗卫生问题,将与市区一道实现设施共享、功能互补,让老百姓从撤县设区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此之前,阳东已加快城市广场、公园等休闲场所以及路网建设,完成了县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阳东二中、阳东广雅中学、广雅小学、广博园体育基地以及县城污水处理厂、管道燃气等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东风四路、湖滨路改造、工业大道延伸、龙塘路、永安路等县城主干道建设。随着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拉开了县城的发展架构,完善了功能配套,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发展规模继续扩大。

设区后,阳东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广泛的发展支持和更多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一改三不改”的总体框架下,原有的职能、体制和区划不改,阳东将保持原有的县级管理权限,同时,还将享受区级有关优惠政策。这些都将会成为阳东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成为阳东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

从长期来讲,阳东作为市辖区后,在市政、基础设施以及系列民生工程等方面,将会得到市级的大力支持,可以享受市域发展的更多实惠。

【百姓期待】

阳东撤县建区之后,一方面有利于阳江市区的扩容提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就是阳东建区之后城市建设规划将和市区统一规划,阳东的城市建设可能会更好。我希望未来的阳东能够发挥自身的特质、优势,再依托市区新入驻的部分城市功能,让阳东的经济、文化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阳东燕山湖社区邻里互助组组长林进庆

现在从阳东去市区很近。撤县建区之后,希望政府能进一步改善环园路、华联路的交通条件,再新修一些联通两个区域的道路。这样能让阳东和市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交通也更加便捷。这对于带动阳江市区和阳东的经济发展是件好事。同时,也希望店铺的生意因此能比现在更好。

——阳东育才路某洗车行洗车工人郭德行

我对阳东撤县建区最大的感触就是身份的变化。从阳东县人变成了阳江市民。阳东与市区在距离上本来就很靠近,平时的经济往来也比较多。阳东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势头也不错。希望撤县建区能让阳东成为阳江新的经济增长极。阳东县撤县建区也是顺应形势而为,希望建区可以让阳东人享受到市区更多的优势资源。

——阳东始兴路某便利店店主徐青和

【数字阳东】

1991→2014

从1991年到2014年,24年转瞬即逝,近50万阳东人民在当地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下面通过一组数字来追寻阳东的发展轨迹。

●生产总值从1991年的5.3亿元,跃升到2014年的258.51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了24.4倍;

●工业总产值从1991年的2.09亿元,跃升到2014年的561.67亿元,增长了182倍;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1991年的0.94亿元,跃升到2014年的247.41亿元,增长了158.2倍;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991年的0.24亿元,跃升到2014年的11.84亿元,增长了107.2倍;

●农业总产值从1991年的5.76亿元,跃升到2014年的69.81亿元,增长了4.1倍;

●2011年,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首次进入全省十五强;

●2012年,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在全省67个县级行政区中排名第11位;

●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阳东排名第七,首次进入全省前十名。

【便民指引】

阳东撤县建区后涉及户政和印章方面变更情况

对于百姓普遍关注的,撤县建区后户政及相关印章方面的变更情况,记者咨询了阳东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现整理如下:

1问:户口簿、身份证、居住证、门牌何时更换?是否收取工本费?办理流程怎样?

关键词:户口簿的更换

原户口簿可继续使用,有需要时可即时更换;更换不收取工本费(丢失、损坏仍按每本10元收取工本费)。

流程:群众持原户口簿直接到派出所办理。

关键词:身份证的更换

有效期内的第二代身份证可继续使用,有需要时可即时办理更换;申领、换领按每证20元收取工本费;丢失、损坏补领按每证40元收取工本费。

流程:申请人持户口簿、第二代身份证数码相片采集检测回执及相片2张到当地派出所,填写《申请居民身份证登记表》,派出所审核通过后开具缴款通知书,申请人持缴款通知书到银行交钱(申领、换领证件工本费20元,丢失、损坏补领工本费40元)。2个月后,申请人凭户口簿、原身份证领证回执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领取身份证。

关键词:居住证的更换

有效期内的居住证可继续使用,有需要时可即时更换;申领、换领居住证不收工本费,丢失、损坏补领按每证20元收取工本费。

流程:申请人持数码相片采集检测回执、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到派出所,填写《居住证登记表》,申请资料审核通过后,在10个工作日内领取证件。

关键词:门牌是否需更换

门牌不包括行政区域信息,不需更换。

2问: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理公章手续需提交什么资料?具体办理流程如何?

需要提交的资料如下:

(1)成立单位的批文或单位的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单位负责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非单位负责人办理的还需出具委托书;

(4)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具体办理流程:

(1)申请单位将上述相关资料送到阳江市阳东区公安分局服务大厅(阳东始兴北路23号)治安窗口受理;

(2)办理窗口审核资料后出具刻章许可证;

(3)申请单位持刻章许可证到本区有资质的刻章单位(如阳东老左印章实业有限公司、阳东德信行商务、阳东缘艺电脑印章中心等)刻制印章;

(4)申请单位将旧印章和刻制好的新印章带回阳江市公安局阳东分局服务大厅治安窗口,办理旧印章作废和新印章备案使用手续。

3问:公司、企业、个体经营者刻制公章需提交什么资料?具体办理流程怎样?

公司、企业、个体经营者刻制公章需提交如下资料:

(1)工商执照副本原件和复印件;

(2)经营者或法人代表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经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如果刻制合同章还需提供银行开户证明。

办理流程:

(1)申请单位将上述相关资料送到阳江市阳东区公安分局服务大厅(阳东始兴北路23号)治安窗口受理;

(2)办理窗口审核资料后出具刻章许可证;

(3)申请单位持刻章许可证到本区有资质的刻章单位刻制印章;

(4)申请单位将旧印章和刻制好的新印章带回阳江市公安局阳东分局服务大厅治安窗口,办理旧印章作废和新印章备案使用手续。

【专家声音】

◎市城管局林兜培局长:

借鉴市区模式加强阳东城市管理

阳东撤县建区后,市城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制定并实施《阳东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方案以健全完善与我市城市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效益为主要改革思路。未来五年内将按照该方案,并充分借鉴日益成熟的市区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带动阳东城市管理事业发展。

在市政方面,保留阳东市政中心,由阳东区政府和市城管局实行双重管理。市城管局主要履行业务指导职能,涉及行政许可业务的报市城管局审批。在执法队伍方面,将新设立市城管执法支队阳东一大队、二大队,将阳东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行使的行政执法职能移交给市城管局,由新设立的市城管执法支队阳东一大队、二大队接管。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切实加强对改革方案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尽快与阳东市政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局理顺关系,制定具体的业务对接计划,开展工作。

◎市发改局经济管理科肖顺发(副教授):

撤县设区是我市推进城镇化的有益选择

支持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阳江作为欠发达地区,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符合省的要求,是我市推进城镇化的有益选择,也是我市实现幸福追赶的重要条件。

城市扩容提质,不仅是单纯的扩大城市面积,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管理、文化等多方面。通过城市扩容,将城市的“蛋糕”做大做好,将城市发展平台做实做优,以期实现城市在聚集能力、承载空间、环境质量、风貌特色、管理水平、城市品位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建议阳东撤县设区后,要集中优势资源投入瓶颈性产业和基础设施,实现两区公共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坚持走基于地方优势的差异化先导性产业道路,避免产业同构现象,创新属地适应性投融资和土地利用机制,培植制度优先下的共荣、共生、共享文化,在城市扩容的同时提升城市发展内涵。

◎市委政研室陈稚聪副主任:

借撤县设区契机推进城市转型

撤销阳东县、设立阳东区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撤县设区既是加快城市扩容提质的迫切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必然选择。

阳东在经济成果、城市建设、人文环境、人民期待等方面都已具备撤县改区的条件,时机已经成熟。2008年至2012年,阳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增速较快,这为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阳江市区与阳东县事实上已经同城化,阳江市中心城区向阳东县拓展已具备了现实基础,历史同源与地域认同也为行政区划调整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阳东撤县改区,将会逐步构建“经济社会联动、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明确、设施健全完善”的城乡互动发展体系,将成为阳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期待我们能以撤县改区为契机,找准阳江城市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推进城市转型,促使阳江获得长远发展。

Tags:江市阳 东区今 成立 责任编辑:冬哥殿下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南京惊现“假银行” 装修正规非法.. [下一篇]双捷镇高标准兴修农田水利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