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代表在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谭文强 摄
2014年六大亮点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68.55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居全省第三;人均生产总值46938元,同比增长9.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95亿元,增长17.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65.78亿元、增加值467.57亿元,分别增长18.1%和18.7%,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662.01亿元,增长18.6%。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5:50.4:32.1。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纳入国家行业规范,英格电气等项目建成投产,阳江核电站2——6号机组等项目扎实推进。五金刀剪产业总产值510.03亿元,增长16%。4个省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3亿元,增长2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建设,核心区发展规划优化提升。阳东区正式挂牌成立,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面推进。启动美丽乡村建设,阳东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展开,全市2个镇、6条村被省认定为第一批名村名镇,4条村被评为省第三批宜居示范村。
深化改革发展活力增强
市、县两级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撤销市级议事机构165个,新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6项。推进经济领域重点改革,工商登记实现“先照后证”,新登记市场主体1.8万户。加快社会组织改革,新增社会组织283家,深化农村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41条行政村政经分离改革完成。
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71.5亿元,增长7.9%。新增城镇就业4.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城镇职工五大险种参保人数138.44万人次,增长5.39%。建成公租房565套、渔民上岸安居房400套,改造棚户区110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7701户,建成因灾“全倒户”新居164户。全市新增省教育强镇24个,江城区创建为省教育强区,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
政府自身建设有效加强
扎实开展市政府党组和政府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查摆整改“四风”突出问题,干部队伍密切联系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文风会风明显改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风气。深入开展“服务效率提升年”活动,推动机关作风明查暗访常态化,“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有效整治。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基本实现市、县、镇、村四级网上办事大厅全覆盖。推进依法行政,制定实施专家咨询论证等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依法行政考评在粤东西北地区排第三名。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
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
2015年7月起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人均标准提高到100元/月。各县(市、区)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20元/人月、270元/人月。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1240元/人月、760元/人月。医疗救助人均标准提高到1556元/年。残疾人生活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1200元/人年、1800元/人年。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促进创业2千人。
创建教育强市
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提高到1150元、初中提高到1950元。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提高至小学不低于每年6000元、初中不低于每年9750元。实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学费政策。
优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站免费向社会开放。实施流动文化服务工程,举办100场流动文化小讲堂活动,建设10个流动图书馆,建设10个基层公共文化体育综合服务示范点。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新开工建设公租房766套。实施新开工国有工矿棚户区、垦区危旧房改造472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完成5000户。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全市建设100个美丽乡村,其中市重点扶持50个。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全市完成新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300公里。改造农村客运候车亭40个。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5.6万亩。
提高中心镇污水处理能力
建设阳春市春湾、合水、潭水、马水、岗美,阳西县沙扒、儒洞,阳东区合山、东平,高新区平冈镇和海陵试验区白浦等11个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推进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完成阳西县织河大泉段和阳春市西山河治理。完成阳春市金岗垌、高新区麻鹤谭等12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
全面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律师进村(居)活动,组织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
2015年八大工作任务
◎关键词:加快经济发展
8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132亿元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6个,总投资2132亿元,年度投资238亿元;预备重点项目58个,总投资1346亿元。推动阳江核电站2号机组等项目投产,促进阳江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加快进度,推进国叶云计算智慧城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阳春新兴铸管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交通项目投资30亿元。加快深茂铁路阳江段、云阳高速公路阳春段、汕湛高速公路阳春段等15个续建项目建设,推进海陵岛大桥、国道325线北惯至白沙段改线等12个项目动工,做好阳东至阳江港沿海高速公路(含阳江港大桥)等9个项目前期工作。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深入实施“1+10”专业招商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招商计划,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加强与珠海等地区联合招商,扎实开展乡贤反哺招商、以商引商、中介招商,拓展境外招商。
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加快阳江电子商务创业园建设,推动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建设农村电商体系。编制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园建设
推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加快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技研发、仓储物流等服务配套。开展园区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3家。
推动工业扩量提质。优化沿海临港工业发展规划,强化临港工业项目用地用海保障,推进阳江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和高新区临港工业园建设。引进国内外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和“高精专”中小型配套企业,突出发展关键基础件和原材料制造,建设华南地区重要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抓好海陵岛旅游综合开发,增强高端旅游景区的综合带动能力。推进阳春生态旅游发展,加快特色旅游强镇建设,创建一批3A、4A级景区(点)。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引导和规范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关键词:加强开放合作
调动企业扩大出口积极性
稳定外贸增长。调动企业扩大出口积极性,培育优势企业和出口名牌,提高五金刀剪等传统产品出口竞争力。
加强与珠海合作共建。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促进对口帮扶工作全覆盖。以产业园区共建为重点,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推进风电装备、纸业、不锈钢冷热轧、港口物流等招商,力促明阳风电、维达纸业等项目开工。
深化区域合作。积极参与珠三角地区分工合作,加快融入珠三角。加快与珠中江经济圈城市规划、交通建设衔接,深化金融、改革、科技、社会建设等领域合作。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快滨海新区起步区建设
加快滨海新区起步区建设。扎实推进金平路、城南东路、城南西路等主干道路建设。加快完善新区功能配套,建成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幼儿园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抓好漠阳湖公园等城市景观带建设。
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完成市新型城镇化等规划编制。统筹市区功能布局,推动阳东城区东进南拓,加快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阳东的城镇化水平。
抓好中心镇改革发展。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加大审批事项下放力度,扩大充实基层政府事权和财权。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四大工程”,确保120条美丽乡村全部通过验收。
◎关键词:重点领域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和事业单位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和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按照省的部署再取消和调整一批审批事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根据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部署,加快建立政府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深化预算、民生财政保障、财政投融资等制度改革。
加快工商登记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宽进严管配套措施,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逐步实现工商登记注册标准化。
◎关键词:切实改善民生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组织实施十件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抓好创建教育强市工作,完成43个教育强镇(街道)创建任务,确保阳春、阳东和阳西创建为教育强县(市、区),实现创建省教育强市目标,推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创建。以“南海Ⅰ号”史迹参与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
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落户
抓好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落户,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移园申报为省循环经济园区。
加强环境整治。抓好漠阳江流域整治,保护好母亲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快春湾镇等11个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一般镇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构筑生态屏障。科学合理划定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等林业生态红线。加强公园规划管理,严格实施公园绿线规划。
◎关键词:法治政府建设
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制约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按照中央和省部署,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强化对权力集中部门和岗位的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
扎实转变政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大力整治“四风”和“庸懒散奢”等行为。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整理/刘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