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国共产党阳西县第七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之际

市委书记魏宏广、市长丘志勇在阳西县调研,充分肯定阳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

丹江河畔风景如画。

崛起中的沙扒滨海旅游新城。

宜居宜业的阳西县城。
2011年9月换届以来,中共阳西县第七届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锐意进取,真抓实干,顺利完成每年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呈现提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4年,阳西县完成生产总值164.45亿元,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35584元,增长14.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7亿元,增长22.1%,提前两年完成县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回 顾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系列丰硕成果
多项经济指标增速排全市前列
阳西县紧紧围绕“打造阳江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现代化临港经济的示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地”的目标,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特色化、城乡一体化“四轮驱动”战略,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推进“五大经济发展平台”和“三座新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2014年,阳西县完成生产总值164.45亿元,增长15.5%;人均生产总值35584元,增长14.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7亿元,增长22.1%,提前两年完成县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其他经济指标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多项指标增速排在全市前列,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32.2:41.3:26.5。今年第一季度,阳西县完成生产总值42.26亿元,增长8.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亿元,增长7.4%。
中山火炬阳西园区投资总额超百亿
2011年以来,阳西县工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五大经济发展平台”不断夯实,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园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园区”,新型建材产业园和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电力能源基地建设运营顺畅,滨海旅游度假区加快发展。
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中山火炬阳西园区累计引进项目72个,投资总额超100亿元,2014年度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70亿元;美味鲜厨邦阳西生产基地一期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产值3.8亿元;博德陶瓷阳西生产基地4条生产线累计完成投资8.2亿元,产值5.7亿元;阳西电厂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5.4亿元,发电量450.4亿度,电费收入216.7亿元;华润风电项目累计发电量8亿度,电费收入4.9亿元。与此同时,阳西电厂5、6号机组和广东中光能光伏发电、丰源生物科技、粤玻实业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2014年,阳西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82亿元,增长38.6%。
“山海情怀,温泉之乡”旅游品牌打响
现代农业稳步增长。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品牌,“西荔王”荔枝和火龙果、程村蚝、溪头五彩薯、上洋西瓜、东水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打响。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县渔船深海捕捞能力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沙扒国家一级渔港一期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等建设项目稳步推进。201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82.1亿元,增长4.0%;全县渔业总产值50.34亿元,增长4.5%。
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凯旋商业广场已建成开业,粤丰广场、御景明湖商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供销物流园、新供销天润等一批大型物流项目成功落户。滨海旅游度假区、月亮湾温泉酒店区、大垌山风景区等旅游开发步伐加快,“山海情怀,温泉之乡”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132.36万人次,旅游收入10.78亿元,分别增长18.9%和32.7%。
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保持优良
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修编和沙扒镇、溪头镇等相关规划编制顺利完成。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加快,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建设加紧推进,多条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完成,御景湾、东湖温泉城等大型房地产项目加快推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县城、卫生城市工作全面铺开。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沙扒镇被评为首批“广东名镇”、织镇鸡乸村被评为首批“广东名村”。城市“六乱”得到有效整治,城乡垃圾处理不断规范。陂底水库、茅洞水库、新湖水库、塘口河、儒洞河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持优良。500千伏程村回隆变电站加快建设,110千伏新圩变电站已建成。白土联围达标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民生水利项目加快实施。S282线阳茂高速新圩出口至沙扒月亮湾段一级公路、325国道县城新过境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顺利推进,县汽车客运新站建成使用。
民生改善“组合拳”提升百姓幸福感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如期完成,底线民生保障进一步落实。教育创强和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工作全力推进,科教文卫工作取得新成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阳西好人”评选活动成功举办。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群众性文体活动扎实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力开展,“单独两孩”政策稳妥实施。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干部职工津贴补贴水平稳步提高。五保、低保供养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深入推进,帮助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63个,帮扶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经济项目1870多个。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普法、人防、档案、物价、保密、老干部等工作取得新业绩,工、青、妇、工商联、残联等群众团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平安阳西创建活动纵深推进,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创新思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党的建设巩固提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氛围日益浓厚。党委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有效保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有效推进。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顺利完成,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扎实开展,“双挂双考”农村基层党建考评管理新模式、镇干部进村驻点推动基层基础工作重心下移等一批党建新亮点得到省、市的认可和推广。园区党建示范点创建及“两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争先进位。干部教育培训渠道有效拓展,党员队伍创新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县人才项目启动实施,人才工作得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依法行政意识不断提升。
部 署
快马加鞭全面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
以园区和资源为依托,培育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继续下大力气抓好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和海洋经济特色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各大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和集聚水平,为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快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要积极推动电力能源基地建设,力促广东华厦阳西电厂5、6号机组和广东中光能集团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建设。以旅游业为龙头,做大做旺现代服务业。大力整合现有的旅游元素,打造沙扒的特色风情。利用程村红树林、大泉山海资源和大垌山宗教文化资源,不断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以转变方式为着力点,优化发展第一产业。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及休闲观光农业、园艺产业等特色效益农业,推进阳西县特色农业向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实施深蓝渔业发展战略。
统筹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切实加快县城中心区建设。继续大力抓好县城重要市政设施的改造升级,并以创建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和省卫生城市为抓手,加强县城综合治理,整治市容市貌,优化城区环境,全面提升县城品位和城市功能。加快县城公园和绿道网的规划建设,重点抓好西湖公园和东湖公园的升级改造、南湖公园和大垌山(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县城旧城区、旧村庄改造项目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县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力促县城与园区产城融合、互动发展。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推进力度,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为阳西下步的快速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认真研究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融资办法等,进一步缓解政府基础设施投融资压力。重点抓好深茂铁路阳西段全线的征地拆迁及建设工作,加快推进S282线阳茂高速新圩出口至沙扒月亮湾一级公路、325国道县城新过境公路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丰头港至沙扒沿海快速干线、阳西高铁站场以及高铁站至县城东片区道路等项目规划建设的前期工作。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把深化改革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注重问题导向,加快推进各项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进一步激发市场的内在动力及活力,通过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增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并根据上级的要求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客商和企业的负担。深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有效促进民间投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机制,切实把社会资本转化为有效的投资。
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全民幸福感
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全面抓好城乡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保障底线民生为基础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以“创强”为契机,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推进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在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同时,积极整合镇一级医疗卫生资源,探索建立“医联体”,着力构建县、镇、村一体化管理的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图书馆、文化站(室)、数字影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 策划/陈里焱
■ 撰文/陶明霞 张文秀 吴 德
■ 摄影/李向东 李 泮 李善周
阳西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