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发展生态经济产业
■ 来源/阳江日报 记者/陶明霞
“战略思维与宏观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最后一场讲座昨日上午举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孝德教授与460多名干部分享《国际经济形势与产业发展政策》,为阳江积极发展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参考。
世界经济进入拐点转型期
每一次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机会都会倒逼经济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张孝德认为,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催化下,当代世界经济将面临着多方面转型:一是世界经济格局转型:由单级向多极化转型。二是世界经济形态转型: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国还未到达抓住机遇的门槛,这一次,中国有望抓住转型的机会,从跟从转型为引领。此外,新财富观、新消费观、新自然观正在兴起,中国文化复兴开始启动。
当前,全球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周期影响,美国经济有限复苏,深层矛盾仍未解决,“安倍经济学”几乎宣布破产。在这种情形下,张孝德判断,2015年的世界经济在低迷徘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概括的“新平庸”一词可能会继续适用。
走向新常态的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
“中国经济还未进入新常态,而是正走向新常态。”张孝德纠正大家的认识,并表示,新常态是一种成熟工业经济、动力内生经济、生态化经济、民生福利最大化经济。
走向新常态将面临哪些问题?张孝德阐述,面临着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等方面的转型。在转型中,应当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引导社会预期、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建设生态文明、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等。
在转型阶段,张孝德建议,政府要加大放权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要进行激励改革,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要进行上位改革,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要进行开放改革,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
发展生态文明导向的生态经济产业
“2015是中国经济增长最艰难的一年,结构性矛盾显露的一年、多事之年。”张孝德这样概括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面对这种复杂的经济形势,张孝德认为,要着力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导向的生态经济产业。它包括基于新能源的新兴产业: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能够大幅度降低能耗的新兴产业:通过新机制、新技术创新的产业:工业生态化产业;基于满足新生活方式的新兴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文化产业、低碳消费品产业。他同时指出,生态文明是“文化为王”的时代,文化将成为生态文明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文化资源在21世纪就是最大的竞争力、品牌及财富。对于欠发达地区,张孝德建议,要保留重建乡村文化,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发挥当地手工艺文化创意,发展民族特色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