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禁区”养殖场整治之路在何方?
2015-10-29   来源:遂宁农批网  作者:ganfei   字体:【 】  浏览:55次   评论:0

PJPG000064637442

一家养猪场建在阳春岗美水库边。

养殖场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清理整治面临诸多困难,寻找破解之路迫在眉睫——

养猪户邓邦最近有些犯愁。经过前几年猪价连续大跌后,今年价格探底回升,看到有钱赚的曙光了,自己经营10多年的猪场,却面临到今年11月就要关闭的命运。他的养猪场位于阳春合水镇合水水库边,地处禁养区范围。

早在2011年,我市出台了《阳江市禽畜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全市共有289家地处禁养区、禁建区范围的养殖场,要在2017年底完成关闭、搬迁或整治工作。目前,各县(市、区)正努力推进该项工作,但仍面临诸多难题。

“禁区”养殖场整治路在何方?面对重重困难和巨大阻力,我市各地政府和农业部门,都在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PJPG000064637562

合水镇一养猪场改造成休闲农庄。

现场探访

“禁区”内养殖场污染严重触目惊心

阳春是养猪大市,每年生猪存栏量占阳江的大半壁江山。据阳春市畜牧渔业局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该市生猪存栏量约90万头,其中岗美和合水两个养猪大镇生猪存栏量分别为约10万头和约7万头。而阳春仅地处禁养区、禁建区的养殖场就有98家,目前已完成整治57家。

近日,记者来到合水镇合水水库,该水库属于“重要地表水体功能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域范围”,邓邦的养猪场就位于水库边,占地近2000平方米,几间猪舍的面积共约500平方米。10多年前,他就在此租地挖塘养猪了,最多时生猪存栏量有300多头。

记者看到,就在邓邦的养猪场旁边,有一口面积约15亩的鱼塘,猪舍排污口直接连着鱼塘。鱼塘表面漂浮着不少水浮莲,塘水浑浊发黑,散发出浓浓的猪粪气味,而与鱼塘仅一埂之隔就是合水水库。类似这样的养猪场,在合水水库边就有5家,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今年5月成功关闭或转产了3家。

来到阳春的另一个养猪大镇岗美,记者发现水库被养殖场污染的情况同样严重。该镇蛤山水库和那马水库周边,一度盘踞着12家养猪场,至今蛤山水库周边仍有3家在养猪。由于每天仍有大量污水排入水库,水库里的水浑浊发黑,水面漂浮着大量水浮莲。

江城区的金山森林公园,作为“旅游景点畜禽养殖禁养区域范围”,也有大大小小18家养猪场。记者在森林公园规划区走访发现,这里的养猪场规模较小,但多数猪舍都是低矮、破烂的棚屋,猪饲料主要是从城区收集的餐饮潲水,猪场冲洗粪尿的污水也是随意排放。所到之处脏乱臭,与周边绿树成荫的环境格格不入。

据养殖专家测算,一头猪的日排泄粪尿量大约为6千克,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则每头猪每天排放的废水量约为30千克,年排放污水为11吨。照此计算,一家存栏量500头的养猪场,每年排放的污水就超过5000吨。这对地表水、地下水源、农田灌溉及大气环境都带来严重威胁。

PJPG000064637522

合水镇漠阳江边一处建成不久的养猪场。

重拳治理

2017年年底前全市要关闭整治289家养殖场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全市地处禁养区、禁建区的禽畜养殖场共有289家,其中禁养区内有172家,禁建区内有117家。到2017年底前,各县(市、区)要完成禁养区内所有养殖场的关闭、搬迁或转产转业工作,以及禁建区、准养区内养殖场整治工作。

伴随着“禁令”的实施,一家家地处“禁区”的养殖场,也陆续宣告关闭、搬迁或落实治理。

合水养殖户邓邦,早在两年前就收到当地政府和畜牧部门的通知,要求他在今年11月底前,关闭位于合水水库边的养猪场。“这两年我都在找场地,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现在就剩最后一批120多头猪了,下个月卖掉就不养了。”邓邦告诉记者。

在岗美蛤山水库边养了七八年猪的李明志,养猪场附近就竖立着一块醒目的有关禁养区、禁建区的通告。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李明志逐步将存栏母猪迁移到位于阳西新圩的新养猪场。

在江城区金山森林公园,养猪户陈宏部上个月也将仅有的存栏猪卖掉了,几间破旧的猪舍里已堆起了杂物。养猪户郑兴部,前不久也将猪卖了,记者走访时看到他的猪舍里,多了10余只狗。

据市农业局统计,目前全市地处禁养区的172家禽畜养殖场,已累计关闭68家,其中今年以来关闭15家;禁建区内117家畜禽养殖场,已累计落实治理56家,其中今年以来治理户数5家。

PJPG000064637382

江城区森林公园里一家停养的猪场。

面临困境

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工作推进阻力大“根”难断

今年6月以来,市政府先后召开了相关工作会、推进会、现场会,研究部署禁养区、禁建区养殖场整治工作。现在距年底才两个多月,但由于工作推进阻力大,各县(市、区)目前完成养殖场整治工作的年度目标任务却只有三成左右。随着2017年底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各地政府和畜牧部门都感到了空前压力。

记者调查了解到,前两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猪户多处于亏损状态。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生猪价格探底回升,最高时出栏价每斤9元多,目前每斤也能卖8元多,每头猪可赚500元左右。这对养猪户来说,无疑是个“翻身”的好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养猪户停养,难度可想而知。

江城区农业局畜牧股股长茹敢告诉记者,今年6月以来,他们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到金山森林公园,要求地处禁养区内的养猪场关闭,但遭到了多位养猪户的激烈抗拒。“先后跑了十多次,口水都说干了。”茹敢说,尽管他们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森林公园禁养区范围内的18家养猪场,仅有6家实现停养关闭。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赋予农牧部门清理畜禽养殖场、治理养殖污染的职权,只是赋予了指导和服务职能,加上目前从国家到省都没有安排专项资金对养殖业污染进行治理,缺乏相应政策扶持和可操作细则,这让农牧部门在整治养殖场的过程中处境尴尬。“权威性和强制性大打折扣,只能三番五次做思想工作。”市农业局一位工作人员有些无奈地说。

不过,相比职权有限和资金扶持欠缺,历史遗留问题更加棘手。市农业局养殖业科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90年代,省水利厅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养殖业立体发展、综合经营,当时许多水库管理方与养殖户签订承包合同,发展立体养殖,租期大多是30年。如今租期未到,增大了水库周边养殖场搬迁关闭的难度。

据了解,2013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出台,明确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畜禽养殖场。但在此之前,我市已有19个大中型水库存在承包给养殖户的情况,且水库管理方工作人员的工资来源也主要是靠承包租金。

阳春岗美水库工程管理所工作人员梁国强告诉记者,他们所目前连退休人员共有30多人。除社保由财政负担外,工资收入主要靠承包蛤山水库、那马水库的租金,每年承包费大概30多万元,平均每人每月能领到手的就1000多元。受关闭库区养殖场影响,承包租金减少了10%左右,给工资正常发放带来影响。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在已关闭的养殖场中,大多只是处于停产状态,并没有签订关闭或搬迁协议,没有拆除养殖设施,也没有进行转产转业。养殖场难以断“根”,很容易又死灰复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合水镇副镇长苏义强介绍,他们还专门成立了巡查队,以巩固整治成果。

探寻出路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养殖户转产转业

“禁区”养殖场整治路在何方?我市各县(市、区)政府和农业部门,都在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罗某的养猪场,曾是合水水库边最大的养猪场,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猪舍面积1600多平方米。在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引导下,罗某利用猪场较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良好环境的优势,投入资金将猪场改造成休闲农庄。记者近日前去走访时,农庄改造已基本完工。

据了解,阳春从国家给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资金作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对在规定时间内禁养区落实清拆及禁建区完成治理工作的畜禽养殖场,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同时,对完成总量减排污染治理工作的畜禽养殖场按养殖规模给予补助,推进健康生态养殖。

然而,养殖户转产转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经济实力较弱的养殖户很难做到。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除阳春外,我市其他县区尚无专项资金安排,建议各县(市、区)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纳入年底的预算安排,对养殖业污染减排给予奖励、补贴,对清理养殖场给予一定补偿,这将有助于推进养殖场整治工作。

我市还在积极探索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目前已初显成效。据了解,我市位于禁养区内的畜禽数量约8万头(只),而全市畜禽总量约900万头(只),禁养区的畜禽数量占全市总量不足百分之一。养殖业污染的治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问题。

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市有221家养殖场采取建设沼气池、配套鱼塘、果树等措施对畜禽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其中,152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按照污染减排的要求,建设完善了养殖污染减排和综合利用的措施,并通过了环保部门的考核验收。全市还有8家生猪养殖场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养殖场整治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如阳西县政府组织国土、林业、水务、法院等相关部门依法查处禁养区禁建区养殖场违法占用土地、林地、水库河道的行为,对拒不配合关闭或治理的养殖场按照法律程序,依法采取强制拆除措施。阳春市国土资源局加大养殖违法用地的查处,对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建设用地的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依法进行处理。这些做法,都有利于推进养殖场整治工作。

◎链接

禁养区禁建区的划定

为了减少养殖场对环境污染,2011年,我市出台了《阳江市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将城市城镇规划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地表水体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市级以上工业区(开发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等八大区域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

上述《方案》明确规定,禁止在禁养区建立畜禽养殖场,原有的养殖场由所在地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搬迁或关闭;禁止在禁建区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原有的养殖场要落实治理措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限期内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由所在县(市、区)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搬迁或关闭。

■ 采访手记

为了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由来已久,如今已到不得不治理的时候了。等不起,拖不得,因为留住青山绿水,是群众所盼,也是子孙后代所盼。

“禁区”养殖场整治,有困难有阻力,毕竟这些养殖场,也是养殖户生计之靠。但少数养殖户的利益,也不能以牺牲多数人的公共环境为代价。

要解决这个矛盾,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关键。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想方设法帮助养殖户转产转业,让他们另谋生路;二是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让有条件的养殖户进行规范化生态养殖。

走访中,我们看到,一些地方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将养猪场改建成生态农庄、安排专项资金对养殖户进行扶持等,既化解了矛盾,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面对养殖场整治的目标任务,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重重困难,相关部门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但养殖场整治势在必行,再难也得做,而且得抓紧做。

相信在各地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办法总比困难多,定能如群众所愿,留住青山绿水,惠及子孙后代。

■ 撰文/任绍华 赵慧

■ 摄影/谭文强

Tags:禁区 路在何 责任编辑:ganfei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 [下一篇]巡视组向31家单位进驻完毕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