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创新扶贫开发思路 注入经济发展活力
2015-12-11   来源:大理农批网  作者:放开心情   字体:【 】  浏览:66次   评论:0

PJPG000066306022

整村推进幸福安居示范村——阳西县织镇星光村。

微信截图_20151211010257

——阳江市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纪实

曾经的泥土路变为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不再“晴时灰,雨时泥”;曾经的贫困村,通过大力实施“富村工程”,村集体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曾经的贫困户,在产业扶贫、技术扶持、帮助就业和扶持创业等措施帮扶下,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逐年快速增长……三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助扶贫,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1亿元,使帮扶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户生活节节向上。

2013年,我市吹响了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号角,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珠海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及重点县(市)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粤办发〔2013〕14号)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指示精神,围绕改善重点帮扶村发展环境和社会民生事业,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大幅增加贫困农户收入这一根本目标,坚持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着力建设新农村、培育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奋力推进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

1

突出抓机制建设

强化责任制落实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

建立了市、县(市、区)、镇三级党政领导挂点联系扶贫制度,实行党政领导挂村挂户。三年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宏广先后13次到挂点村和帮扶村调研指导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丘志勇等市领导也多次深入挂点村和重点帮扶村调研,听取工作汇报,督促帮扶工作落实。

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落实帮扶责任单位411个、驻村干部380名,组成105个驻村扶贫工作组进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帮扶措施、项目和资金精准落实到户。三年来,驻村干部吃住工作在村,和村民一起奋战在田间地头,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的优秀干部。

健全扶贫开发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坚持一季度一督查一通报制度,及时解决工作的热点难点,有力促进全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平衡发展。据统计,市、县两级共组织开展了60多次的巡查督导工作。

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强化与珠海市的交流合作。珠海市高度重视我市对口帮扶工作,选派了扶持能力强的帮扶单位和一批优秀干部到我市开展帮扶工作;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同志多次带领珠海市党政考察团到我市考察,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考察调研,共商脱贫之策。三年来,珠海市帮扶措施扎实,帮扶效果显著。

2

突出抓资金投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2013-2015年,市、县(市、区)两级共投入2940万元财政扶贫“双到”专项补助资金,对我市帮扶的70条重点帮扶村给予支持;投入8020万元作为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配套资金。市级财政共统筹名村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重点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资源,加大行业扶持力度。通过整合交通、国土、水利、农业、供电等专项资金,把行业资金、财政“一事一议”资金向重点帮扶村倾斜,优先安排重点帮扶村村道、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目前止,累计投入到重点帮扶村的行业资金达5亿元。

深入开展“广东省扶贫济困日”募捐活动。在2013-2015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全市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业家、个体户、港澳台同胞参与支持扶贫济困,共募集善款1.6亿元。此外,珠海市财政和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62亿元。

3

突出抓新农村建设,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新农村建设是我市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头戏。我市从重点帮扶村的长远发展出发,创新扶贫开发思路,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阳江市重点帮扶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把1/3的重点帮扶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村、1/3成为先进村、1/3成为达标村的目标任务。

为此,我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抓手,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开展创建新农村建设标杆村活动,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有29条重点帮扶村列入2014、2015年全市美丽乡村创建村。阳春市合水镇平北村、阳西县塘口镇周南村、江城区双捷镇清冲村、阳东区红丰镇地朗村等一批重点帮扶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率先完成标杆村创建工作,成为创建标杆村的典范。

到目前为止,全市105条重点帮扶村中,建成了村公共服务平台103个、自然村巷道硬底化188公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77宗、文化广场或室外文体活动场所181个,主要村道和公共场所种植绿化树43831枝、安装路灯4344盏。经过验收评价,105条重点帮扶村中超过1/3的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村,实现了目标任务。

4

突出抓产业带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年来,共投入到户帮扶资金10526万元,着力扶持贫困户改善民生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产,实现稳定脱贫。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我市组织召开了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村产业对接动员会。各地各单位迅速行动,加快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带动农户走产业化发展路子。阳东区塘坪镇上村村引进广州市绿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绿萝、蔬菜设施农业,建设规模3000亩,现已建成近700亩,有效解决当地农民及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

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帮扶单位因地制宜,结合重点帮扶村传统特色种养业,从生产资金、机耕、种苗和化肥等方面提供扶持,带动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形成“一村一主业”产业扶贫格局。江城区双捷镇清冲村因地制宜,成立了“江城区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把种植玄麻和香蕉培育成为本村的主导产业,面积达2500亩,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帮扶单位扶持全村3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种植玄麻和香蕉,有效增加贫困户务农收入。

大力发展冬种生产。建立冬种生产基地,扶持贫困户发展冬种增加务农收入。三年来,全市共组织和引入广东嘉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阳江市丰多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6家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共培育和发展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218家,建立了订单收购种养项目183个、企业租地经营项目150个、种养大户租地经营项目170个,带动农户14263户,其中带动贫困户3789户。

5

突出抓智力扶贫,不断提升贫困户发展能力

我市把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农民种养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根本性工作来抓,坚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方针,大力实施智力扶贫,着重提升贫困户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力争使每个贫困劳动力都掌握一技之长,确保每一户有意愿的贫困户至少转移一个富余劳动力,促使贫困家庭经济增收,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三年来,全市共组织科技下乡活动213次,全市105个帮扶重点村组织农技和非农技各类培训700多期,累计培训贫困农户达34955人次,贫困户外出务工人数达4335人。阳春市人社局及珠海市人社局先后联合举办了4次人才招聘会,组织珠海100多家企业到阳春招聘人才,共就地安排劳动力16000多人,转移2368人到珠海务工,其中有劳动力的贫困户500多人,为贫困户脱贫打下良好基础。

6

借珠海对口帮扶契机,突出抓好产业对接

我市紧紧抓住珠海市对口帮扶的契机,结合两地优势,重点在粮油蔬菜肉类、绿化苗木、劳动力转移和旅游等“四大产业”实施对接。建立珠海-阳江产业园区,承接珠海产业转移。

建立产业化基地。为利用好珠海市场优势,珠海帮扶村建立了大批产业化种养基地,农产品大量销往珠海。据统计,目前已向珠海市销售4000多万元绿化苗木、蔬菜2502吨和生猪13万头。如马水镇潭武村建立2万头养猪基地、800亩绿化苗木基地;春湾镇刘屋寨村建立1000亩供港澳蔬菜基地;三甲镇庞洞村建立2000亩花生种植基地和榨油厂,产出的花生油在珠海热销。

大力实施转移就业。我市瞄准珠海劳动力市场的巨大需求,联合举办大型劳动力转移招聘会,组织珠海格力等大型企业进场招聘效果好。

加强合作做大旅游业。为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我市组织多家旅游企业到珠海市推介阳江旅游,并在珠海电视台大力宣传阳江,引发一股珠海市民阳江游的热潮。

微信截图_20151211010240

蜕变

投入10亿资金带来巨大变化

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我市共105条贫困村、8120户贫困户、20734人纳入帮扶范围,其中珠海市对口帮扶阳春市35条重点帮扶村。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亿元,平均每村962万元,其中珠海市对口帮扶的35条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59亿元,平均每村1025万元;启动村级帮扶项目3263个,贫困户帮扶项目69815个。贫困户收入稳定持续增长,重点帮扶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帮扶村集体收入平均增长10倍

我市从帮扶村的长久稳定发展出发,大力实施“富村工程”,组织自身帮扶的23条村,统筹了960万元融资到阳江市自来水公司,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珠海市也安排财政专项帮扶资金2000万元,整合其他帮扶资金428.57万元,参股合作新建阳春市自来水厂,作为珠海帮扶的34条村集体经济项目。三年来,全市105条帮扶村共实施366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15年底,10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平均达9.14万元,比帮扶前的0.82万元增长了10倍。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技术扶持、帮助就业和扶持创业等帮扶措施,三年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逐年快速增长,2015年全市105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12168元,比帮扶前的5340元增长了128%,同比远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贫困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963元,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10321元,比帮扶前的2960元增长了248.6%,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通过狠抓新农村建设,整合各行各业的资源,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重点帮扶村落后面貌得到显著改变。三年来,共投入71691万元用于重点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硬底化道路536公里,建成农田三面光水渠755公里、机耕路59公里,兴建饮水工程60项,受益农户达15554户。同时,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室、路灯、公厕、垃圾池等一大批基础生活设施,贫困村村容村貌显著改观,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民生保障水平大力提升

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助医助学和安居工程,民生保障事业快速发展。重点帮扶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等主要民生指标全面完成,贫困户适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实现了“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此外,2013-2015年,全市重点帮扶村内共开展了5140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贫困户住房条件持续改善。

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加强

三年来,我市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优化班子结构、加大培训力度等多种途径,着力加强重点帮扶村“两委”班子建设,班子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优秀村干部。同时,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抓党建促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为帮扶村长期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 总策划/陈仕欢 洪礼志

■ 撰 文/赵 慧 胡明听

■ 图 片/市农业局提供

Tags:扶贫开 路注入 经济发 责任编辑:放开心情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11月CPI同比上涨1.5% [下一篇]粤十三五规划:2020市市通高铁 人..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