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公告
2016-04-27   来源:铁岭农批网 网络转摘 作者:蝴子   字体:【 】  浏览:82次   评论:0

作物

种类

品种名称

试验用名

品种来源

审定编号

选育(引种)单位(个人)

水稻

黄广油占

黄超占

黄广占//黄华占/丰粤占

粤审稻201300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黄银占

 

黄软占//广超丝苗/粤秀占

粤审稻201300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丰太丝苗

 

丰秀占/巴太香占//五山丝苗

粤审稻201300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新丝苗

 

粤晶丝苗2/丰新占

粤审稻2013004

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红2

 

桂农占/南红宝

粤审稻201300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两优金糯

 

金稻糯S/澄江糯

粤审稻2013006

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五优321

 

五丰A/广恢321

粤审稻201300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五丰优9802

 

五丰A/粤恢9802

粤审稻201300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吉丰优512

荣优512

吉丰A/W512

粤审稻201300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星优712

 

A/R712

粤审稻2013010

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深优9574

 

95A/R5774

粤审稻201301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恒丰优215

 

恒丰A/R215

粤审稻2013012

湛江市广良种业有限公司

恒丰优386

 

恒丰A/R386

粤审稻2013013

广东省粤良种业有限公司

恒丰优387

 

恒丰A/R387

粤审稻2013014

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

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目录(续

作物

种类

品种名称

试验用名

品种来源

审定编号

选育(引种)单位(个人)

水稻

特优338

 

龙特浦A/华恢338

粤审稻2013015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特优608

 

龙特浦A/R608

粤审稻2013016

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特优2068

 

龙特浦A/广恢2068

粤审稻201301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特优3301

 

龙特浦A/闽恢3301

粤审稻201301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特优2089

 

龙特浦A/2089

粤审稻2013019

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

Y两优318

 

Y58S/R318

粤审稻2013020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深优95-8

 

95A/R788

粤审稻2013021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丰农占

 

桂丰农5-2/桂农占

粤审稻2013022

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玉米

航玉糯8

 

HN30/HN31

粤审玉2013001

石家庄大农航天育种研究中心

泸玉糯626

 

YH03-01/YH07-626

粤审玉201300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万糯11

 

W54/W55

粤审玉2013003

河北省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粤白糯5

 

粤白糯3/N81-199

粤审玉201300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金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广白糯5

 

22-1-8/YZ43-1-3

粤审玉2013005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花生

仲恺花12

 

(粤油7号×桂花26F4×(仲恺花4号×仲恺花2号)F1

粤审油201300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航花3

 

粤油13空间诱变育成

粤审油201300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目录(续

作物

种类

品种名称

试验用名

品种来源

审定编号

选育(引种)单位(个人)

蔬菜

益丰5号番茄

 

东方红g-9/石头Stnf-4

粤审菜2013001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先丰番茄

 

南选CR-088/南选CT-022

粤审菜2013002

广州南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红江南番茄

 

南蔬DJ-055/南蔬TV-058

粤审菜2013003

广州南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绿源丝瓜

 

翠丰CF6-1/迳口ML211-2

粤审菜2013004

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夏绿4号丝瓜

 

天河夏丝瓜/棠东丝瓜//美绿二号

粤审菜2013005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江科1号苦瓜

 

杜阮D05-6/鹤山G04-1

粤审菜2013006

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粤青1号黄瓜

 

豫选5YC-5/碧青11B11

粤审菜201300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莞绿1号小黄瓜

莞绿1号黄瓜

河童盛夏/大久一品

粤审菜2013008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丹红3号南瓜

 

粉红1/红皮6

粤审菜201300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广蜜1号南瓜

 

早选1/长青2

粤审菜201301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铁柱冬瓜

 

台山B98/英德B96

粤审菜201301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果树

922澳洲坚果

 

1999年从云南省德宏州引进(原产美国)

粤审果201300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华晚无籽沙糖橘

 

从无籽沙糖橘芽变单株中选育而成

粤审果2013002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东魁杨梅

 

1993年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进

粤审果201300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海大1号菠萝蜜

 

2004年从干苞类菠萝蜜实生群体变异株中选育而成

粤审果2013004

广东海洋大学

强德勒柚

 

1999年从日本引种(原产美国)

粤审果2013005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博罗县柑橘研究所

中蕉3号香蕉

 

巴西蕉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单株选育而成

粤审果201300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目录(续

作物

种类

品种名称

试验用名

品种来源

审定编号

选育(引种)单位(个人)

花卉

辉煌火焰兰

 

中华火焰兰/云南火焰兰

粤审花201300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昆仑火焰兰

 

中华火焰兰/海南火焰兰

粤审花201300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宝玛红掌

 

童笑红掌/阿拉巴马红掌

粤审花2013003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金冠红掌

 

粉冠军红掌/珍妮红掌

粤审花2013004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罗汉扭纹铁

 

从扭纹铁无性系变异株选育而成

粤审花2013005

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市南海区国芊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贵妃花叶芋

 

从雪花花叶芋无性系变异株选育而成

粤审花2013006

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蕙华园艺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国芊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艾朵蝴蝶兰

 

金衣天使蝴蝶兰/新原美人蝴蝶兰

粤审花2013007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多丽蝴蝶兰

 

小吉米蝴蝶兰/新音芒蝴蝶兰

粤审花2013008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蚕桑

粤蚕黄茧1

粤蚕彩茧1

泰圆·泰黄/7532·湘晖

粤审蚕201300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粤桑51

 

优选02/粤诱A03-112

粤审桑201300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茶叶

乌叶单丛茶

 

从有性系凤凰水仙群体中经单株选育而成

粤审茶201300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潮安县凤凰镇人民政府


附件2

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议

同意扩大适宜种植区域的已审水稻品种目录

品种名称

审定编号

选育(引种)单位(个人)

增加的审定意见

Y两优143

粤审稻2012018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宜优673

粤审稻200904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天优390

粤审稻200605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恒丰优298

粤审稻2012015

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

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五丰优615

粤审稻201201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富两优236

粤审稻201200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Q6

粤种引稻2010001

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

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黄丰占

粤审稻201200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粤美丝苗

粤审稻201102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粤油丝苗

粤审稻201102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黄广占

粤审稻201000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莉丰占

粤审稻2011028

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附件3

 

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

审定通过品种简介

 

    黄广油占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01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黄广占//黄华占/丰粤占

24.6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44.0%,垩白粒率8%~11%,垩白度1.0%~2.5%,直链淀粉13.7%~15.9%,胶稠度78~79毫米,长宽比3.1,食味品质76~78分。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100%、96.2%~100%、97.9%~100%,病圃鉴定穗瘟2级、叶瘟1.5~2.3级;中感白叶枯病(IV型菌3~5级,V型菌7级)。

产量表现:2011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507.63公斤,比对照种玉香油占增产3.51%,增产极显著。2012年早造复试,平均亩产465.13公斤,比对照种玉香油占增产5.40%,增产不显著。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7.14公斤,比对照种玉香油占增产11.82%。日产量3.63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按常规栽培管理。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黄广油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玉香油占长1~2天。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高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黄银占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02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黄软占//广超丝苗/粤秀占

20.9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34.8%~35.1%,垩白粒率8%~22%,垩白度1.3%~9.4%,直链淀粉13.9%~14.7%,胶稠度80~87毫米,长宽比3.1~3.4,食味品质78~80分。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均为100%,病圃鉴定穗瘟3级、叶瘟1.5~2.0级;中抗白叶枯病(IV型菌3级,V型菌7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56.78公斤和421.3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分别减产4.26%和0.51%,减产均不显著。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5.14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增产3.51%。日产量3.27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按常规栽培管理。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黄银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优优128长2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丰太丝苗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03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丰秀占/巴太香占//五山丝苗

21.8克。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整精米率52.0%,垩白粒率7%~12%,垩白度1.4%~3.6%,直链淀粉13.7%~15.6%,胶稠度81~86毫米,长宽比3.1~3.3,食味品质80~82分。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均为100%,病圃鉴定穗瘟2.5~3.5级、叶瘟2.0~2.3级;中抗白叶枯病(IV型菌3级,V型菌7~9级)。

产量表现:2011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48.43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减产6.01%,减产显著。2012年早造复试,平均亩产420.7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减产0.66%,减产不显著。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6.25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增产5.74%。日产量3.26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早施重施分蘖肥,增加有效分蘖数。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丰太丝苗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优优128长2天。产量偏低,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新丝苗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04

选育单位: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粤晶丝苗2号/丰新占

22.5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49.3%,垩白粒率8%~10%,垩白度1.2%~3.3%,直链淀粉16.4%~17.3%,胶稠度80~81毫米,长宽比3.2~3.3,食味品质79~80分。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100%、92.3%~100%、95.8%~100%,病圃鉴定穗瘟1.5~2.5级、叶瘟2.3级;中抗白叶枯病(IV型菌3级,V型菌7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66.77公斤和417.23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分别减产2.16%和1.48%,减产均不显著。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0.54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减产7.46%。日产量3.26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按常规栽培管理。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新丝苗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早造全生育期与对照种优优128相当。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未达优质等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弱。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造,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晚造种植。

 

 

 

    广红2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05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桂农占/南红宝

20.1克。精米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51.1%,垩白粒率4%~16%,垩白度1.0%~4.2%,直链淀粉13.7%~13.8%,胶稠度74~89毫米,长宽比3.4~3.5,食味品质81~87分。中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93.75%~94.4%、100%、97.3%~97.9%,病圃鉴定穗瘟2.5~4.0级、叶瘟2.0~2.3级;高感白叶枯病(IV、V型菌均为9级)。

产量表现:2011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35.17公斤,比对照种红荔丝苗增产16.21%,增产显著。2012年早造复试,平均亩产387.98公斤,比对照种红荔丝苗增产9.91%,增产不显著。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6.80公斤,比对照种红荔丝苗增产0.14%。日产量3.01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广红2号为感温型常规稻红米品种。早造全生育期与对照种红荔丝苗相当。丰产性较好,精米米质未达优质等级,中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弱。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造,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两优金糯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06

选育单位: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金稻糯S/澄江糯

27.8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51.6%,直链淀粉2.3%~3.3%,胶稠度100毫米,长宽比3.0,食味品质84~94分。中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66.70%~93.75%、88.50%~94.44%、81.30%~94.59%,病圃鉴定穗瘟5.5~6.5级、叶瘟2.8~3.3级;中感白叶枯病(IV型菌5级,V型菌9级)。

产量表现:2011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35.97公斤,比对照种红荔丝苗增产16.42%,增产显著。2012年早造复试,平均亩产378.91公斤,比对照种红荔丝苗增产7.34%,增产不显著。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5.82公斤,比对照种红荔丝苗增产0.11%。日产量2.9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海南冬春季制种,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播16天,第二期父本比母本早播9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两优金糯为感温型两系杂交糯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红荔丝苗长1~2天。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糯稻等级,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五优321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07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五丰A/广恢321

23.1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44.9%~50.6%,垩白粒率21%~47%,垩白度7.4%~9.2%,直链淀粉19.6%~21.7%,胶稠度80~84毫米,长宽比2.8~3.0,食味品质73~75分。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89.6%~91.89%,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1.25%~88.9%和88.5%~100%,病圃鉴定叶瘟2.0~2.3级、穗瘟3.0~4.5级;高感白叶枯病(IV型菌7~9级、V型菌9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46.41公斤和464.98公斤,比对照种华优665分别增产11.74%和1.9%,2011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增产不显著。2012年参加省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25公斤,比华优665增产1.05%。日产量3.81~4.3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海南三亚春制,父本比母本早播15±2天;在省内秋制,父本比母本早播8±2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五优321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华优665长1~2天。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中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适宜我省粤北和中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五丰优9802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08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五丰A/粤恢9802

24.9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43.6%~45.0%,垩白粒率32%~82%,垩白度3.7%~45.3%,直链淀粉12.6%~13.1%,胶稠度82~89毫米,长宽比2.7~2.8,食味品质81~83分。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3.8%~95.24%,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7.5%~88.9%和96.2%~100%,病圃鉴定叶瘟1.8~2.3级、穗瘟2.4~3.0级;高感白叶枯病(IV型菌、V型菌均为9级)。

产量表现:2010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45.72公斤,比对照种中9优207增产8.72%,增产达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复试,平均亩产463.95公斤,比对照种华优665增产0.25%,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61公斤,比对照种华优665增产4.61%。日产量3.38~3.77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省内秋制,父母本可同期播种;在海南三亚春制,父本比母本早播3~4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五丰优9802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与对照种中9优207相当,比对照种华优665长2天。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适宜我省粤北和中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吉丰优512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09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吉丰A/W512

25.7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48.0%,垩白粒率52%~53%,垩白度9.0%~16.4%,直链淀粉24.6%~25.1%,胶稠度52~82毫米,长宽比3.0~3.1,食味品质72~74分。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7.3%~97.9%,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4.4%~100%和94.44%~100%,病圃鉴定叶瘟1.5~2.3级、穗瘟2.0~3.5级;高感白叶枯病(IV型菌7~9级、V型菌9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97.91公斤和436.4公斤,比对照种天优122分别增产10.28%和3.12%,2011年增产极显著,2012年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07公斤,比对照种天优122增产2.99%。日产量3.52~3.86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广州早秋制,父本比母本早播10~13天;在海南三亚南繁制种,父本比母本早播17天左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吉丰优512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与对照种天优122相当。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星优712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0

选育单位: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星A/R712

24.3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38.0%,垩白粒率30%~31%,垩白度6.7%~9.9%,直链淀粉16.9%~17.2%,胶稠度72~78毫米,长宽比3.4,食味品质74~83分。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1.89%~93.3%,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7.5%~91.7%和93.8%~94.44%,病圃鉴定叶瘟3.3~3.8级、穗瘟3.5~4.0级;中抗白叶枯病(IV型菌3级、V型菌7~9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62.81公斤和440.87公斤,比对照种天优122分别增产2.51%和4.18%,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6.37公斤,比对照种天优122减产4.59%。日产量3.56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省内秋制,时差16~18天,叶差4.6~4.8叶;在海南三亚冬春制种,叶差6.2叶,时差23~28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星优712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天优122长1~2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未达优质等级,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深优9574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1

选育单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95A/R5774

29.2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48.7%,垩白粒率42%~70%,垩白度5.6%~32.6%,直链淀粉12.9%~13.4%,胶稠度80~86毫米,长宽比2.9~3.0,食味品质79~83分。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1.7%~100%,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7.8%~100%和100%,病圃鉴定叶瘟2.8~3.0级、穗瘟4.0~4.5级;中感白叶枯病(IV型菌3~5级、V型菌7~9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86.91公斤和433.98公斤,分别比对照种天优122增产7.85%和2.55%,2011年增产达显著水平,2012年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7.77公斤,比对照种天优122增产0.09%。日产量3.5~3.75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深圳秋制,父本比母本早播7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深优9574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天优122长1~2天。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恒丰优215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2

选育单位:湛江市广良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恒丰A/R215

23.5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42.8%,垩白粒率44%~67%,垩白度6.6%~25.1%,直链淀粉19.6%~21.5%,胶稠度65~79毫米,长宽比3.2,食味品质73~74分。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1.7%~97.3%,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7.8%~100%和94.44%~100%,病圃鉴定叶瘟2.3~2.8级、穗瘟2.5~3.0级;高感白叶枯病(IV、V型菌均为9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95.96公斤和445.41公斤,分别比对照种天优122增产9.85%和5.25%,2011年增产极显著,2012年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4.26公斤,比对照种天优122减产5.05%。日产量3.59~3.82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湛江春制,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播22天,第二期父本比母本早播15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恒丰优215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天优122长1~2天。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恒丰优386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3

选育单位:广东省粤良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恒丰A/R386

28.9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37.7%,垩白粒率46%~93%,垩白度6.0%~34.0%,直链淀粉12.3%~14.4%,胶稠度82~87毫米,长宽比3.2~3.3,食味品质74~82分。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100%,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均为100%,病圃鉴定叶瘟1.5~2.0级、穗瘟2.0~2.5级;高感白叶枯病(IV型菌7~9级、V型菌7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34.85公斤和474.0公斤,比对照种天优122分别增产18.46%和11.5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1.79公斤,比对照种天优122增产7.52%。日产量3.79~4.08公斤。2012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平均亩产518.71公斤,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10.39%。

栽培技术要点: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湛江春制,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播22天,第二期父本比母本早播15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恒丰优386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天优122长2~3天。丰产性突出,米质未达优质等级,高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以及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恒丰优387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4

选育单位: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恒丰A/R387

26.5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32.9%,垩白粒率17%~76%,垩白度2.2%~32.8%,直链淀粉11.7%~14.5%,胶稠度78~88毫米,长宽比3.2~3.4,食味品质79~85分。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1.7%~97.3%,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3.3%~100%和94.44%~96.2%,病圃鉴定叶瘟2.0~3.5级、穗瘟2.5级;感白叶枯病(IV型菌7级、V型菌9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10.5公斤和462.08公斤,比对照种天优122分别增产13.07%和8.71%,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8.37公斤,比对照种天优122增产6.78%。日产量3.70~3.9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湛江春制,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播22天,第二期父本比母本早播15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恒丰优387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天优122长2~3天。丰产性突出,米质未达优质等级,高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特优338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5

选育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龙特浦A/华恢338

24.2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54.1%,垩白粒率54%~94%,垩白度20.1%~20.3%,直链淀粉24.1%~25.5%,胶稠度45~56毫米,长宽比2.6,食味品质72~74分。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85.4%~97.3%,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8.9%~100%和80.8%~94.44%,病圃鉴定叶瘟1.8~3.0级、穗瘟4.5~6.5级;感白叶枯病(IV型菌5~7级、V型菌9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09.05公斤和439.0公斤,比对照种天优122分别增产12.75%和3.28%,2011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7.52公斤,比对照种天优122增产0.03%。日产量3.54~3.92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防倒伏。

制种技术要点:在广州秋制,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播3天,第二期父本比母本迟播3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特优338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天优122长1~2天。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防倒伏。

 

特优608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6

选育单位: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龙特浦A/R608

25.8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55.2%,垩白粒率79%~98%,垩白度23.8%~25.4%,直链淀粉23.6%~24.9%,胶稠度52~70毫米,长宽比2.4~2.5,食味品质70~75分。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72.9%~81.08%,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55.6%~68.75%和80.8%~88.89%,病圃鉴定叶瘟2.8~4.5级、穗瘟3.5~5.0级;感白叶枯病(IV型菌5~7级、V型菌9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05.27公斤和460.56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分别增产3.88%和6.80%,2011年增产不显著,2012年增产达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26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增产8.78%。日产量3.60~3.8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海南三亚冬春制种,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播4天,第二期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特优608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与对照种优优128相当。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特优2068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7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龙特浦A/广恢2068

25.7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60%,垩白粒率56%~91%,垩白度17.4%~21.5%,直链淀粉19.3%~20.1%,胶稠度69~80毫米,长宽比2.4~2.5,食味品质74~77分。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72.9%~100%,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50%~100%和84.6%~100%,病圃鉴定叶瘟3.8~4.0级、穗瘟3.0~3.5级;感白叶枯病(IV型菌5~7级、V型菌9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25.53公斤和447.83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分别增产6.39%和9.58%,2011年增产不显著,2012年增产极显著。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1.97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增产10.82%。日产量3.50~3.9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海南春制或省内秋制,父母本可同期播种。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特优2068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与对照种优优128相当。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特优3301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8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龙特浦A/闽恢3301

29.7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57.8%,垩白粒率51%~88%,垩白度17.0%~23.4%,直链淀粉19.4%~20.6%,胶稠度53~82毫米,长宽比2.6~2.8,食味品质73~75分。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3.8%~94.59%,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4.4%~100%和88.89%~92.3%,病圃鉴定叶瘟2.8~3.0级、穗瘟3.0~5.0级;感白叶枯病(IV型菌3~7级、V型菌7~9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10.46公斤和458.82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分别增产3.33%和6.4%,2011年增产不显著,2012年增产达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0.32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增产16.22%。日产量3.56~3.81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海南冬春季制种,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播16天,第二期父本比母本早播9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特优3301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优优128长2天。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特优2089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19

选育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龙特浦A/恢2089

29.4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59.1%,垩白粒率72%,垩白度18.9%,直链淀粉21.2%,胶稠度76毫米,长宽比2.5,食味品质74分。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1.7%~97.3%,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3.3%~93.75%和96.2%~100%,病圃鉴定叶瘟3.0~3.8级、穗瘟2.5~5.0级;高感白叶枯病(IV型菌3~9级、V型菌7~9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05.46公斤和447.83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分别增产2.32%和3.85%,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7.04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增产7.98%。日产量3.50~3.77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湛江秋制,父母本播差期9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特优2089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比对照种优优128长1~2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未达优质等级,中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Y两优318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20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Y58S/R318

23.3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51.8%,垩白粒率42%~58%,垩白度12.0%~17.3%,直链淀粉15.9%~21.2%,胶稠度84毫米,长宽比3.0~3.1,食味品质75~78分。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85.4%~97.3%,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3.3%~93.75%和84.6%~100%,病圃鉴定叶瘟2.3~2.5级、穗瘟3.0~4.0级;感白叶枯病(IV型菌5~7级、V型菌7~9级)。

产量表现:2011、2012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09.28公斤和457.29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分别增产3.10%和6.05%,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2.89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8增产3.38%。日产量3.57~3.83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海南三亚春制,第一期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第二期父本比母本迟播8天;在广东、广西秋制,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播6天,第二期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Y两优318为感温型两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与对照种优优128相当。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未达优质等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深优95-8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21

选育单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95A/R788

27.1克。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整精米率66.7%~67.4%,垩白粒率19%~26%,垩白度4.3%~8.8%,直链淀粉15.0%~15.1%,胶稠度79~87毫米,长宽比2.9~3.1,食味品质分77~80。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63.9%~85.29%,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50.0%~76.92%和75.0%~94.44%,病圃鉴定叶瘟1.5~3.25级、穗瘟3.0~6.5级;中感白叶枯病(Ⅳ型菌5级,Ⅴ型7级)。

产量表现:2009、2010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48.22公斤和446.76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增产7.26%和11.10%,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2.69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4.46%。日产量3.92~4.0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

制种技术要点:在深圳秋制,父本比母本早播10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深优95-8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与对照种粳籼89相当。丰产性突出,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弱。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造、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丰农占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3022

选育单位: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桂丰农5-2/桂农占

21.4克。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整精米率66.2%~72.3%,垩白粒率10%~27%,垩白度1.1%~5.6%,直链淀粉25.6%,胶稠度40~47毫米,长宽比3.3~3.6,食味品质77分。中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69.23%~84.2%、94.44%~100%、85.29%~87.9%,病圃鉴定穗瘟6.5~6.8级、叶瘟4~5.5级;中抗白叶枯病(IV型菌3级,V型菌5~7级)。

产量表现:2010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27.40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6.53%,增产显著;2011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407.7公斤,比对照种增产6.61%,增产不显著。2011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3.5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12.81%。日产量3.51~3.75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丰农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与对照种粳籼89相当。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航玉糯8

 

审定编号:粤审玉2013001

选育单位:石家庄大农航天育种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中糯1号空间诱变材料HN30/泰国糯玉米空间诱变材料HN31

358克,单穗净重265~282克,单穗鲜粒重165~170克,千粒重311~355克,出籽率63.55%~64.25%,一级果穗率83%~85%。果穗锥型,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0.34%~1.53%,果皮厚度测定值78.34~85.76微米,适口性评分分别为83.6分和85.5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和大、小斑病,抗纹枯病。

产量表现:2011、2012年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82.8公斤和1047.1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分别增产29.83%和30.64%,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春季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苞1108.0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32.76%。

栽培技术要点:⑴每亩种植3500~3700株;⑵鲜食采摘期为授粉后23~28天。

制种技术要点:⑴先播母本和第一期父本(三分之一),余下父本在前期种子60%出苗后播种;⑵每亩留苗4200株。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航玉糯8号为糯玉米单交种。春植生育期78~85天,比对照种香白糯长3~6天。丰产性好,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0.34%~1.53%,糯性好,品质良,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

 

泸玉糯626

 

审定编号:粤审玉2013002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YH03-01(垦粘二号杂交种经连续多代自交育成)/YH07-626(自选普通玉米自交系C05-709与地方糯玉米材料芦山-2-2杂交育成)

362克,单穗净重258~285克,单穗鲜粒重167~182克,千粒重369~395克,出籽率63.78%~64.68%,一级果穗率84%~87%。果穗筒型,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0.40%~1.58%,果皮厚度测定值74.63~77.32微米,适口性评分分别为85.0分和85.8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和纹枯病;田间表现抗纹枯病、茎腐病和大、小斑病。

产量表现:2011、2012年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64.0公斤和1005.4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分别增产27.58%和25.43%,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春季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苞1086.4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30.19%。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一般亩植3500株。

制种技术要点:在四川制种,第一期父本比母本迟播15天,第二期父本比母本迟播20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泸玉糯626为糯玉米单交种。春植生育期76~82天,比对照种香白糯长1~3天。丰产性好,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0.40%~1.58%,糯性好,品质良。中抗小斑病和纹枯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

 

万糯11

 

审定编号:粤审玉2013003

选育单位:河北省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W54(沪5/3007)/W55(京糯2000自交后代)

369克,单穗净重235~273克,单穗鲜粒重155~178克,千粒重318~372克,出籽率65.02%~65.72%,一级果穗率82%~85%。果穗锥型,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0.40%~1.07%,果皮厚度测定值71.09~84.05微米,适口性评分分别为86.4分和85.3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中抗纹枯病、抗茎腐病和大、小斑病。

产量表现:2011、2012年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1059.2公斤和980.3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分别增产27.00%和22.30%,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春季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苞1070.5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28.30%。

栽培技术要点:亩植3000株,授粉后21~23天采收。

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1:4,授粉后50天左右收获。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万糯11为糯玉米单交种。春植生育期77~83天,比对照种香白糯长2~4天。丰产性好,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0.40%~1.07%,糯性好,品质良。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

 

粤白糯5

 

审定编号:粤审玉2013004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金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粤白糯3号/N81-199(N81-199为京科糯2000与SAUwx03杂交后再与榻糯1063S2杂交育成的自交系)

293克,单穗净重213~235克,单穗鲜粒重145~165克,千粒重303~340克,出籽率67.98%~70.14%,一级果穗率83%~94%。果穗锥型,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0.38%~1.56%,果皮厚度测定值73.43~74.54微米,适口性评分分别为88.2分和86.6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茎腐病,抗纹枯病和大、小斑病。

产量表现:2011、2012年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918.0公斤和898.7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分别增产10.07%和12.12%,2011年增产达显著水平,2012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春季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苞921.3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10.07%。

栽培技术要点:⑴中等及中等以上肥力田块亩植3000~3300株;⑵最佳采收期一般在授粉后23天左右。

制种技术要点:⑴父、母本同期播种;⑵父母本行比为1:6;⑶母本亩植3500株,父本亩植600株左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白糯5号为糯玉米单交种。春植生育期76~83天,比对照种香白糯长1~4天。丰产性好,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0.38%~1.56%,糯性好,品质良。中抗纹枯病和小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

 

广白糯5

 

审定编号:粤审玉2013005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2-1-8/YZ43-1-3(YZ22-1-8由苏玉糯1号、香白糯、中糯1号、中糯2号、沪玉糯2号、鲁糯1号及三个云南地方品种等白糯玉米组建的基础群体经姐妹轮回改良和连续自交育成;YZ43-1-3是由黔糯768、渝糯408、京科糯2000、金甜糯628、苏糯528、燕禾金2005等糯玉米品种组建的基础群体经姐妹轮回改良和连续自交育成)

377克,单穗净重234~287克,单穗鲜粒重150~194克,千粒重332~383克,出籽率64.10%~67.64%,一级果穗率83%~90%。果穗锥型,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1.46%~1.48%,果皮厚度测定值66.95~73.22微米,适口性评分分别为85.3分和87.8分。抗病性接种鉴定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田间表现高抗纹枯病和茎腐病,抗大、小斑病。

产量表现:2010、2011年两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鲜苞分别为893.2公斤和1035.6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分别增产21.86%和24.17%,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春季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苞1214.4公斤,比对照种香白糯增产40.76%。

栽培技术要点:亩植3000~3500株,授粉后18~23天收获。

制种技术要点:在广州春制,第一期父本比母本迟播6天,秋制父本比母本迟播3天,隔5天后播第二批父本。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广白糯5号为糯玉米单交种。春植生育期84~90天,比对照种香白糯长5天左右。丰产性好,籽粒白色,直链淀粉含量1.46%~1.48%,糯性好,品质良。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适宜我省各地春、秋季种植。

 

仲恺花12

 

审定编号:粤审油2013001

选育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品种来源:(粤油7号×桂花26)F4×(仲恺花4号×仲恺花2号)F1

226克,公斤果数512~534个,出仁率为64.8%。中感青枯病。田间种植表现高抗叶斑病(2.3~2.6级),高抗锈病(2.3级),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较强。品质鉴定含油率为49.30%~51.12%,蛋白质25.10%~26.50%。

产量表现:2011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干荚果平均亩产274.72公斤,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6.7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亩仁产量为178.04公斤,增产2.19%,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2年复试,干荚果平均亩产308.34公斤,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20.5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亩仁产量为199.92公斤,增产16.8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⑴不适宜在连作田种植;⑵注意防治青枯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仲恺花12为珍珠豆型花生常规品种。春植全生育期与对照种汕油523相当。丰产性好。出仁率为64.8%,含油率为49.30%~51.12%,蛋白质含量25.10%~26.50%。中感青枯病,田间种植表现高抗叶斑病(2.3~2.6级),高抗锈病(2.3级),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较强。适宜我省水旱轮作田及肥水条件中等以上的旱坡地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青枯病。

 

航花3

 

审定编号:粤审油2013002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粤油13空间诱变育成

193克,公斤果数596~624个,出仁率为65.4%~65.8%。中抗青枯病,田间种植表现高抗叶斑病(2.5~2.8级),高抗锈病(2.4~2.7级),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较强。品质鉴定含油率为51.30%~52.48%,蛋白质23.60%~24.94%。

产量表现:2011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干荚果平均亩产278.85公斤,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8.3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亩仁产量为182.29公斤,增产4.6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复试,干荚果平均亩产287.19公斤,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12.2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亩仁产量为189.04公斤,增产10.4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按常规栽培管理。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航花3号为珍珠豆型花生常规品种。春植全生育期与对照种汕油523相当。丰产性好。出仁率为65.4%~65.8%,含油率为51.30%~52.48%,蛋白质含量23.60%~24.94%。中抗青枯病,田间种植表现高抗叶斑病(2.5~2.8级),高抗锈病(2.4~2.7级),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较强。适宜我省水旱轮作田及旱坡地种植。

 

益丰5号番茄

 

审定编号:粤审菜2013001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东方红g-9/石头Stnf-4

150.0克,商品率87.13%~93.09%。感观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79.2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有机酸含量3.80克/公斤,还原糖含量5.60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25.6毫克/100克,水分含量94.6克/100克。抗病性接种鉴定为感青枯病和病毒病(包括CMV和ToMV)。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

产量表现:2010年秋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总产量3011.32公斤,比对照种夏红1号番茄减产7.51%,减产未达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1426.32公斤,比对照种增产8.02%,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1年秋季复试,平均亩总产量2676.80公斤,比对照种夏红1号番茄增产17.8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1251.79公斤,比对照种减产5.10%,减产未达显著水平。

20克,育苗移栽,株行距45厘米×60厘米,亩植2000~2200株;⑵单秆整枝,及时搭架、绑蔓,适当疏花疏果;⑶高温天气可用番茄灵20~30毫克/升涂抹花序;⑷注意防治青枯病、病毒病和烟粉虱、蚜虫。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益丰5号番茄为无限生长类型杂交一代组合。秋季从播种至始收103~107天。秋植丰产性较好,品质良,感青枯病和病毒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适宜我省番茄产区春、秋季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青枯病和病毒病。

 

先丰番茄

 

审定编号:粤审菜2013002

选育单位:广州南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南选CR-088/南选CT-022

134.2克,商品率85.05%~86.45%。感观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81.6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有机酸含量1.40克/公斤,还原糖含量1.91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19.8毫克/100克,水分含量94.6克/100克。抗病性接种鉴定为感青枯病和病毒病(包括CMV和ToMV)。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

产量表现:2011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总产量2860.97公斤,比对照种夏红1号番茄增产4.39%,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1637.56公斤,比对照种减产8.12%,减产未达显著水平。2011年秋季复试,平均亩总产量2603.37公斤,比对照种夏红1号番茄增产14.6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1241.90公斤,比对照种减产5.85%,减产未达显著水平。

10克;⑶每畦种两行,株距35~40厘米,行距约50厘米,每亩种植1800株左右;⑷注意防治青枯病和病毒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先丰番茄为无限生长类型杂交一代组合。从播种至始收春季106天、秋季102天。秋植丰产性好,品质良,感青枯病和病毒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适宜我省番茄产区春、秋季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青枯病和病毒病。

 

红江南番茄

 

审定编号:粤审菜2013003

选育单位:广州南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南蔬DJ-055/南蔬TV-058

124.2克,商品率84.60%~86.66%。感观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84.0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有机酸含量1.20克/公斤,还原糖含量2.16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17.5毫克/100克,水分含量95.0克/100克。抗病性接种鉴定为感青枯病和病毒病(包括CMV和ToMV)。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

产量表现:2011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总产量3016.43公斤,比对照种夏红1号番茄增产10.0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1817.69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98%,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1年秋季复试,平均亩总产量2331.32公斤,比对照种夏红1号番茄增产2.66%,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1268.21公斤,比对照种减产3.86%,减产未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⑴忌连作,高畦种植,起畦6尺包沟;⑵中、南部地区春播1~2月,秋播7月下旬~8月,每亩种2000株左右,双行植,行距50厘米,株距45厘米;⑶及时搭架、整枝、引蔓;⑷座果期遇高温,需用番茄灵(PCPA)25~50毫克/公斤,喷涂花序;⑸注意防治青枯病、病毒病和烟粉虱、蚜虫。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红江南番茄为无限生长类型杂交一代组合。从播种至始收春季105天、秋季103天。春植丰产性好,品质良,感青枯病和病毒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适宜我省番茄产区春、秋季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青枯病和病毒病。

 

绿源丝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13004

选育单位: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翠丰CF6-1/迳口ML211-2

507.6克,单株产量1.32~1.89公斤。肉质脆,商品率89.05%~89.96%。感观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78.3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粗蛋白含量0.52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113毫克/公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5克/100克,粗纤维含量0.53克/100克。抗病性接种鉴定为感枯萎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

产量表现:2011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总产量2453.92公斤,比对照种雅绿二号丝瓜增产25.5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511.03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57%,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1年秋季复试,平均亩总产量1775.47公斤,比对照种雅绿二号丝瓜增产22.8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557.64公斤,比对照种增产7.40%,增产未达显著水平。

300克,株距40~60厘米;⑶注意防治枯萎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绿源丝瓜为杂交一代组合。从播种至始收春季73天、秋季40天。丰产性好,品质良,感枯萎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适宜我省丝瓜产区春、秋季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枯萎病。

 

夏绿4号丝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13005

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天河夏丝瓜/棠东丝瓜//美绿二号

496.5克,单株产量1.22~1.71公斤。肉质脆,商品率87.69%~89.19%。感观品质鉴定为优,品质分88.0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粗蛋白含量0.48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11.2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8克/100克,粗纤维含量0.49克/100克。抗病性接种鉴定为感枯萎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

产量表现:2011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总产量2078.65公斤,比对照种雅绿二号丝瓜增产6.39%,增产达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518.58公斤,比对照种增产3.07%,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1年秋季复试,平均亩总产量1515.11公斤,比对照种雅绿二号丝瓜增产4.81%,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575.37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0.81%,增产达显著水平。

300克,每亩种植1000~1300株;⑵蔓长50厘米,应及时插竹引蔓,现蕾期及时追肥,摘徐低节位的雌花;⑶摘除下部衰老的黄、病叶;⑶注意防治枯萎病、霜霉病、疫病和瓜实蝇、美洲斑潜蝇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夏绿4号丝瓜为杂交一代组合。从播种至始收春季71天、秋季39天。春植丰产性好,品质优,感枯萎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强。适宜我省丝瓜产区春、秋季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枯萎病。

 

江科1号苦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13006

选育单位: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杜阮D05-6/鹤山G04-1

357.5克,单株产量1.28~1.41公斤,商品率93.39%~94.52%。品质好,感观品质鉴定为优,品质分86.6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粗蛋白含量0.80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1369毫克/公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2克/100克,粗纤维含量0.68克/100克。抗病性接种鉴定为中抗枯萎病,感白粉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

产量表现:2011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总产量为1578.67公斤,比对照种翠绿三号大顶苦瓜增产2.25%,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678.06公斤,比对照种增产25.9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秋季复试,平均亩总产量为1544.37公斤,比对照种翠绿三号大顶苦瓜增产5.66%,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为565.35公斤,比对照种增产23.2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⑴春植1~3月,秋植7~8月,春植宜采用拱棚育苗移植,注意防寒;⑵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⑶摘除主蔓80厘米以下侧蔓;⑷注意防治白粉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江科1号苦瓜为杂交一代组合。从播种至始收春季80天、秋季49天。前期产量高,品质优,中抗枯萎病,感白粉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适宜我省苦瓜产区春、秋季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白粉病。

 

粤青1号黄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13007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豫选5号YC-5/碧青11号B11

391.8克,单株产量1.48~2.51公斤,商品率87.15%~88.87%。感观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83.0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粗蛋白含量0.82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13.4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3克/100克。抗病性接种鉴定为中抗枯萎病,高感疫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与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

产量表现:2011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总产量3695.15公斤,比对照种津春4号黄瓜增产2.77%,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1069.24公斤,比对照种减产5.03%,减产未达显著水平。2011年秋季复试,平均亩总产量3137.49公斤,比对照种津春4号黄瓜增产8.7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1369.30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1.7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⑴忌与瓜类连作,选择前茬为水稻田块种植;⑵适播期春季2~3月,秋季7~8月;⑶卷须出现时及时插竹引蔓,适当摘除部分老、病叶;⑷尽早摘除地脚瓜、畸形瓜和虫蛀瓜;⑸注意防治疫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青1号黄瓜为杂交一代组合。从播种至始收春季61天、秋季40天。秋植丰产性好,品质良,中抗枯萎病,高感疫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与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适宜我省黄瓜产区春、秋季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疫病。

 

莞绿1号小黄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13008

选育单位: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河童盛夏/大久一品

136.1克,单株产量1.89~2.05公斤,商品率95.98%~96.56%。感观品质鉴定为良,品质分81.0分。理化品质检测结果:粗蛋白含量1.21克/100克,维生素C含量31.4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4.0克/100克。抗病性接种鉴定为中抗枯萎病、高感疫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与耐旱性均强。

产量表现:2011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亩总产量2581.80公斤,比对照种卓艺小黄瓜增产11.1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380.09公斤,比对照种增产24.7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秋季复试,平均亩总产量2527.73公斤,比对照种墨绿节成小黄瓜减产7.21%,减产达显著水平;前期平均亩产量857.76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94%,增产未达显著水平。

100克左右即可采收。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莞绿1号小黄瓜为杂交一代组合。从播种至始收春季55天、秋季45天。春植丰产性好,品质良,中抗枯萎病,高感疫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耐涝性与耐旱性强。适宜我省各地冬、春季设施栽培,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疫病。

 

丹红3号南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13009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粉红1号/红皮6号

100克,淀粉含量6.16%。

产量表现:2011年春、秋两季参加在广州、东莞等4个点进行的品种多点比较试验春季平均亩总产量1013.95公斤,比对照种东升南瓜增产20.8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秋季平均亩总产量459.20公斤,比对照种东升南瓜增产33.00%,增产达显著水平。

栽培技术要点:忌与瓜类作物连作,选择前茬为水稻田块种植,每亩施基肥约1000公斤,全生长期追肥2次,注意防治枯萎病和疫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丹红3号南瓜为杂交一代组合。早熟,从播种至初收春季90天、秋季69天。丰产性好,品质优,瓜形美观,肉色橙黄,采收期集中,田间表现抗逆性较强。适宜我省春、秋季种植。

 

 

广蜜1号南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13010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早选1号/长青2号

100克,淀粉含量6.73%。

产量表现:2011年春、秋两季参加在广州、东莞等4个点进行的品种多点比较试验,春季平均亩总产量1784.63公斤,比对照种蜜本南瓜增产14.20%;秋季平均亩总产量1501.95公斤,比对照种蜜本南瓜增产11.78%。

栽培技术要点:严格实行水旱轮作,选择前茬为水稻田块种植,每亩施基肥约1000公斤,全生长期追肥2~3次,注意防治枯萎病和疫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广蜜1号南瓜为杂交一代组合。早熟,从播种至初收春季104天、秋季92天。丰产性好,品质优,瓜形美观,肉色橙黄,采收期集中,田间表现抗逆性强。适宜我省南瓜产区春、秋季种植。

 

铁柱冬瓜

 

审定编号:粤审菜2013011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台山B98/英德B96

1.944克/立方厘米,耐贮运。理化品质检测结果:维生素C含量13.2毫克/100克,粗纤维含量0.55%,总糖含量1.42%,总酸含量0.89克/1000克;感观品质鉴定为优,品质分87.8分。抗病性接种鉴定为抗枯萎病、中抗疫病。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在三水、台山、增城、英德、连州、茂南6个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春植平均亩产6496.6公斤,比对照种南海黑皮冬(CK1)增产16.8%、增产极显著,比对照种黑优1号(CK2)增产2.0%、增产不显著;秋植平均亩产6205.0公斤,比CK1增产18.2%、增产极显著,比CK2增产3.5%、增产不显著;春、秋两季平均亩产6350.8公斤,比CK1增产17.5%、增产极显著,比CK2增产2.8%、增产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广州地区春植2月初育苗、3月初定植,夏、秋植6月底至7月初播种;⑵每亩施土杂肥2000公斤以上,毛肥50公斤;⑶春植每亩种500株,秋植550株;⑷开花期遇阴雨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⑸注意防疫病和枯萎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铁柱冬瓜为黑皮冬瓜杂交一代组合。中晚熟,从播种至收获春季125天,秋季95天。丰产性好,瓜形美观,品质较优,囊腔小,肉质致密,耐贮运,抗枯萎病、中抗疫病。适宜我省冬瓜产区春、夏、秋季种植。

 

922澳洲坚果

 

审定编号:粤审果2013001

引种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9年从云南省德宏州引进(原产美国)

19.22克;壳果深褐色,椭圆形,平均干重7.15克;果仁较大,乳白色,平均干重2.72克。出仁率37.9%,一级果仁率100%。理化品质检测结果:总糖含量2.2%,蛋白质含量9.74%,含油率76.1%,水分含量2.8%。

产量表现:早结丰产,5年生、6年生、7年生树平均株产壳果分别为2.67公斤、4.57公斤、6.16公斤,折合亩产壳果分别为87.95公斤、150.81公斤、203.2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定植时选择砧穗愈合良好,无病虫害的嫁接苗或扦插苗种植,嫁接苗高50厘米、主干粗0.4厘米以上,扦插苗高70厘米、主干粗0.5厘米以上即可定植;⑵种植前挖深60~80厘米,长宽各80厘米的种植坑,分层施入有机肥;⑶幼年树每次新梢生长期可进行摘心或短截。

7.15克;果仁平均干重2.72克,出仁率37.9%,一级果仁率100%,总糖含量2.2%,蛋白质含量9.74%,含油率76.1%。较耐高温高湿。适宜在我省中南部无台风明显影响地区种植。

 

华晚无籽沙糖橘

 

审定编号:粤审果2013002

选育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从无籽沙糖橘芽变单株中选育而成

45克,果皮橙黄色,果皮厚度0.15~0.20厘米,单果平均种子数2.0粒;果肉橙红色,化渣,清甜有蜜味,品质优。理化品质检测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43%,总糖含量11.4克/100毫升,总酸含量0.38克/100毫升,维生素C含量23.2毫克/100毫升。

产量表现:种植第3年、第4年和第5年平均株产分别为18.3公斤、28.6公斤和40.25公斤,折合亩产分别为1372.5公斤、2145.0公斤和3018.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不能与有籽品种混种,选择枳壳作砧木,采用窄株宽行,延长封行时间;⑵用环割+保果素法减少第二次生理落果,用控梢素控制夏梢;⑶结合放秋梢进行疏果;⑷注意防治病虫害,主要防治潜叶蛾、红锈蜘蛛、柑桔粉虱、蚜虫、凤蝶、木虱、黄龙病、炭疽病等。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华晚无籽沙糖橘晚熟、早结、丰产稳产、品质优。果实成熟期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果实扁圆形,果肉橙红色、化渣、清甜有蜜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43%。适宜在我省沙糖桔产区种植。

 

东魁杨梅

 

审定编号:粤审果2013003

引种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3年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进

24.9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4%、总糖8.5克/100克、总酸0.62克/100克,维生素C4.4毫克/100克,可食率93.1%。

产量表现:4年生平均株产14.1公斤,折合亩产为465.3公斤,比对照品种乌酥杨梅低11.9%;7年生、10年生平均株产分别为42.0公斤、49.1公斤,折合亩产分别为1386.0公斤、1620.3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43.8%和53.0%。

栽培技术要点:⑴种植时把苗木嫁接口埋入土中约3~5厘米,浇足水,覆盖杂草保湿;⑵幼年树每次新梢萌发前施一次肥,促进斜生枝条生长;⑶结果树管理每年施肥2次,夏季采果后去除中心直立大枝,疏掉强壮大枝和过密中小枝;⑷7~9月,喷药防治卷叶蛾为害,果实着色期至采摘期,预防果蝇为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东魁杨梅树势强健,较早结,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晚熟,果实成熟期5月下旬~6月中旬,果实特大,圆球形,深红至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4%。适宜在我省杨梅产区种植。

 

 

海大1号菠萝蜜

 

审定编号:粤审果2013004

选育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品种来源:2004年从干苞类菠萝蜜实生群体变异株中选育而成

100克,可溶性糖含量292.30毫克/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9.35毫克/克,熟果粘胶较少,可食率62.30%。

产量表现:4年生、5年生树平均株产分别为16.55公斤和38.45公斤,折合亩产分别为238.32公斤和692.10公斤。

5米×6米,亩栽22株;⑶幼龄树每年冬季施一次有机肥,每次新梢生长期追施一次速效氮、钾肥。结果树全年施肥3次,分别在花蕾抽出、果实膨大和采收后施;⑷树干环割促花:对生长壮旺的树于冬季进行树干环割处理,幼龄树菠萝园采用间种短期作物或生草法栽培;⑸适时采收:果柄流胶变少即可采收。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海大1号菠萝蜜雌雄同株,早结、丰产,品质优。小果型,果实近椭圆形,端正美观,果肉金黄,爽脆浓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7.20%,可食率62.30%,熟果粘胶较少。适宜在我省雷州半岛菠萝蜜产区种植。

 

强德勒柚

 

审定编号:粤审果2013005

引种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博罗县柑橘研究所

品种来源:1999年从日本引种(原产美国)

1079克;果肉绛红色、汁较多,酸甜适中。理化品质检测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0%,总糖含量7.77%,总酸含量0.48%,维生素C含量50.20毫克/100克

产量表现:丰产性好,种植第3年、第4年和第5年平均株产分别为15.9公斤、22.6公斤和30.3公斤,折合亩产分别为872.7公斤、1243.0公斤和1666.5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选用酸柚作砧木;⑵谢花7~10天喷一次赤霉素加叶面肥保果,幼树谢花15天环剥一次;⑶注重保果,以果控梢,重点培养春梢结果母枝,控制外围枝梢生长,促进内膛枝抽生;⑷及时防治黄龙病、炭疽病、桔小实蝇、灰霉病、黑斑病、红蜘蛛。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强德勒柚特早熟,果实8月中下旬成熟。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果实近球形,果肉绛红色、汁较多,酸甜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0%。适宜在我省中部及以北柚类产区种植。

 

中蕉3号香蕉

 

审定编号:粤审果2013006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品种来源:巴西蕉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单株选育而成

177.03克;果皮无开裂现象,果实横切面微具棱角;果实可食率69.2%;果肉浅黄色,肉质嫩滑,口感好,风味香甜。理化品质检测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9%,可溶性糖含量15.8%,蔗糖含量5.57%,可滴定酸含量0.277%,维生素c含量7.438毫克/100克鲜果肉。田间表现耐4号生理小种香蕉枯萎病,在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平均发病率为25.08%,与目前主栽耐病品种农科1号相近。

产量表现:丰产性能较好,平均单株产量26.2公斤,折合亩产3144公斤,比对照种农科1号增产11.4%。

2.5米,每亩种植110~130株;⑶抽蕾后选留健壮吸芽作为次年继代繁殖,早抽生的吸芽出土后及时挖除;⑷台风较多季节,可适当割掉植株下部病、老叶,有寒害的地区,应在冬季低温来临前收获;⑸注意防治枯萎病。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中蕉3号香蕉生长周期340~350天,采收期比对照种农科1号香蕉早30天。丰产性较好,品质优良。果穗紧凑,果指微弯,果肉浅黄色,肉质嫩滑,口感好,风味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9%,田间表现耐4号生理小种香蕉枯萎病。适宜在我省香蕉产区种植。

 

辉煌火焰兰

 

审定编号:粤审花2013001

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品种来源:中华火焰兰/云南火焰兰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叶带形、绿色、质硬;3年生植株的平均株高22厘米,花葶平均长45厘米、直径0.33厘米,平均分枝数1.5个,主枝平均花朵数15朵,总花朵数平均22朵,花朵横径平均4.0厘米、纵径平均5.0厘米。复色花,主萼片黄色,侧萼片红色,花瓣黄色、具红斑,唇瓣红色、具黄斑。在珠三角地区设施栽培4月初开花,花期2~3个月,耐热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基质要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以水苔为佳;⑵遮阴宜采用遮光率为50%~60%的黑网;⑶出瓶移栽的小苗施肥要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中苗、大苗生长叶面喷施和灌根交替使用,同时每盆施放数粒缓释肥。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辉煌火焰兰属火焰兰中小株型复色花品种。复色花,主萼片黄色,侧萼片红色,花瓣黄色、具红斑,唇瓣红色、具黄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设施栽培4月初开花,花期2~3个月,耐热性较强。与对照种麒麟火焰兰相比,花色更鲜艳,主萼片和花瓣黄色,侧萼片深红,适宜我省设施栽培。

 

昆仑火焰兰

 

审定编号:粤审花2013002

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品种来源:中华火焰兰/海南火焰兰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带攀援性,叶带形、绿色、质硬;3年生植株的平均株高60厘米,花葶平均长45厘米、直径0.38厘米,平均分枝数1.5个,主枝平均花朵数18朵,总花朵数平均26朵,花朵横径平均5.0厘米、纵径平均6.0厘米。花色鲜红,带黄色条斑。在珠三角地区设施栽培4月初开花,花期2~3个月,耐热性和抗病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基质要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以水苔为佳;⑵遮阴宜采用遮光率为50%~60%的黑网;⑶出瓶移栽的小苗施肥要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中苗、大苗生长叶面喷施和灌根交替使用,同时每盆施放数粒缓释肥。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昆仑火焰兰属火焰兰中大株型系列品种。花色鲜红,带黄色条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设施栽培4月初开花,花期2~3个月,耐热性和抗病性较强。与对照种麒麟火焰兰相比,植株高大,长势更强,花色深红。适宜我省设施栽培。

 

宝玛红掌

 

审定编号:粤审花2013003

选育单位: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童笑红掌/阿拉巴马红掌

特征特性:生长势强,株型紧凑,生长18个月平均株高为42.0厘米,冠幅45.6厘米。叶片平均长20.2厘米,宽12.3厘米,阔卵形,革质,有光泽,凹陷程度中等,叶基圆裂片向上弯曲。花梗直立,浅褐色。佛焰苞平均长9.4厘米,宽8.9厘米,红色,夏季不褪色;高于叶,与花梗的角度为钝角,富有光泽,凹陷程度弱,阔卵形,冬季无明显变形,基部圆裂片平展不接触。肉穗花序内弯,平均长5.1厘米,中部直径0.7厘米,佛焰苞盛开时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分别为乳白色和黄色。在设施栽培下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与适应性。

栽培技术要点:⑴组培苗高2~4厘米出瓶移植,小苗用清水冲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种植不宜过深,移栽后10天内基质保持湿润;⑵小苗高8厘米即移至口径8厘米的营养杯中,每杯种植2株苗,上盆后喷施杀菌剂防病;⑶苗高15~25厘米移至口径15厘米或稍大的塑料盆具中定植;⑷注意防治茎基腐病和叶疫病等病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宝玛红掌属红色系列中型盆花品种。佛焰苞红色,高于叶,富有光泽,夏季不褪色,冬季无明显变形,佛焰苞盛开时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分别为乳白色和黄色。与对照种阿拉巴马红掌相比,生长势更强,叶片和佛焰苞更圆整,佛焰苞颜色更深红。适宜我省温室设施栽培。

 

金冠红掌

 

审定编号:粤审花2013004

选育单位: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粉冠军红掌/珍妮红掌

特征特性:生长势强,株型紧凑,分蘖性中等,生长18个月平均株高为43.1厘米,冠幅51厘米。叶片平均长19.2厘米,宽10.8厘米,绿色,卵形,革质,有光泽,凹陷程度弱,叶基圆裂片向上弯曲。花梗挺直,浅褐色。佛焰苞平均长6.6厘米,宽6.1厘米,红色,夏季不褪色;高于叶,与花梗的角度为钝角,富有光泽,凹陷程度中等,阔卵形,冬季无明显变形,基部圆裂片接触。肉穗花序直立,平均长4.6厘米,中部直径0.7厘米,佛焰苞盛开时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分别为乳白色和黄色。在设施栽培下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与适应性。

栽培技术要点:⑴组培苗高2~4厘米出瓶移植,小苗用清水冲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种植不宜过深,移栽后10天内基质保持湿润;⑵小苗高8厘米即移至口径8厘米的营养杯中,每杯种植2株苗,上盆后喷施杀菌剂防病;⑶苗高15~25厘米移至口径15厘米或稍大的塑料盆具中定植;⑷注意防治茎基腐病和叶疫病等病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金冠红掌属红色系列中型盆花品种。佛焰苞红色,高于叶,富有光泽,夏季不褪色,冬季无明显变形,佛焰苞盛开时肉穗花序基部和先端的主色分别为乳白色和黄色。与对照种粉冠军红掌相比,生长势更强,叶片更平滑、富有光泽,佛焰苞更圆整,颜色深红。适宜我省温室设施栽培。

 

罗汉扭纹铁

 

审定编号:粤审花2013005

选育单位: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市南海区国芊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从扭纹铁无性系变异株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茎圆柱形,茎色深绿,叶长椭圆形、深绿色、革质、中脉明显、叶缘卷曲、光泽度高;生长12个月的植株平均株高46.9厘米、冠幅48.8厘米、叶片数可达19片、叶长29.0厘米、叶宽8.6厘米;在广州设施栽培下,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

栽培技术要点:⑴将试管苗取出,用水冲洗干净培养基再种植,上盆初期要保水遮光,株高达到3厘米可换盆,每盆栽一棵,15天施一次有机肥加混合肥;⑵夏天中苗生长3~4个月,冬天中苗生长5~6个月,株高达到15~20厘米可换大盆,3~4株种在一起,基质为塘泥、木糠。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罗汉扭纹铁为龙血树属绿叶扭纹铁系列新品种,株型紧凑,茎色深绿,叶长椭圆形、深绿色,叶缘卷曲,光泽度高。与对照种扭纹铁相比,株形更紧凑,叶片更宽、更厚、更卷、颜色更深绿、光泽度更强。在广州设施栽培条件下,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适宜我省设施栽培。

 

贵妃花叶芋

 

审定编号:粤审花2013006

选育单位: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蕙华园艺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国芊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从雪花花叶芋无性系变异株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长势强,株型紧凑,叶片直立、深绿色有不规则白色斑块、卵形、草质、叶缘光滑;从直径1厘米左右块茎长出的5个月植株平均株高19.6厘米、叶展幅27.1厘米、叶片长5.0厘米、叶片宽6.7厘米、叶柄长17.7厘米、叶柄粗0.19厘米;在广州设施栽培条件下,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

15℃以上,生长四个月后可成为成品。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贵妃花叶芋株型紧凑,叶片直立、深绿色有不规则白色斑块、卵形、草质、叶缘光滑。与对照种雪花花叶芋相比,植株更高大,叶片更圆、更厚。在广州设施栽培条件下,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适宜我省设施栽培。

 

艾朵蝴蝶兰

 

审定编号:粤审花2013007

选育单位: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金衣天使蝴蝶兰/新原美人蝴蝶兰

特征特性:中花型黄花系列蝴蝶兰品种。株型紧凑,叶片宽厚、质硬。花葶平均高52.8厘米,双梗率85%,总花朵数平均12朵;花型圆整,花色纯黄,唇瓣紫红色,花朵平均横径7.6厘米、纵径5.6厘米。在珠海地区水帘风机降温温室栽培,1月上旬始花,花期2~3个月,耐热性、耐寒性较强。

22℃~30℃,中苗和大苗期20℃30℃,光照强度5000~18000lux;⑶抽梗期温度保持在20℃28℃,光照强度12000~25000lux;⑷开花期温度保持在18℃28℃,光照强度8000~15000lux;⑸种植过程中相对湿度保持在70%~85%;⑹注意防治软腐病、疫病及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艾朵蝴蝶兰属中花型黄花系列蝴蝶兰品种。花梗双梗率高,花型圆整,花纯黄色,唇瓣紫红色。在珠海地区水帘风机降温温室栽培,1月上旬始花,花期2~3个月。与对照品种新原美人相比,株型更紧凑,双梗率更高,花色更纯更鲜黄、不易褪色,花期更长。适宜我省温室设施栽培。

 

多丽蝴蝶兰

 

审定编号:粤审花2013008

选育单位: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小吉米蝴蝶兰/新音芒蝴蝶兰

特征特性:中小花型粉红色多花系列蝴蝶兰品种。生长势强,花梗强硬,双梗率25%;花葶平均高31.8厘米,分枝性强,平均分枝数3个,主枝花朵数平均13朵,总花朵数平均25朵;花型圆整,花色粉红,唇瓣鲜红,花朵平均横径5.8厘米、纵径4.7厘米。在珠海地区水帘风机降温温室栽培,11月上旬始花,花期3~4个月,耐热性强,耐寒性中等。

22℃~30℃,中苗和大苗期20℃30℃,光照强度5000~18000lux;⑶抽梗期温度保持在20℃28℃,光照强度12000~25000lux;⑷开花期温度保持在18℃28℃,光照强度8000~15000lux;⑸种植过程中相对湿度保持在70%~85%;⑹注意防治软腐病、疫病及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多丽蝴蝶兰属中小花型粉红色多花系列蝴蝶兰品种。花梗强硬,双梗率较高,分枝性强,花型圆整,花色粉红,唇瓣鲜红。在珠海地区水帘风机降温温室栽培,11月上旬始花,花期3~4个月。与对照品种小飞象相比,花色粉红,花葶更高,开花更早,花朵更大,花期更长。适宜我省温室设施栽培。

 

粤蚕黄茧1

 

审定编号:粤审蚕2013001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品种来源:泰圆泰黄/7532湘晖

1030米、解舒丝长771.5米、净度93.57分,分别比对照种提高8.05%、4.33%、0.41%。孵化、眠起、熟蚕齐一,幼虫体形均匀粗壮,食桑快,全龄经过20~21天,抗高温多湿能力强。茧形长椭圆,茧色金黄、均匀,缩皱中等,茧层结实。利用该品种蚕蛹繁殖蚕蛹虫草,腺苷和虫草素含量分别为0.601毫克/克和8.253毫克/克,分别是两广二号蚕蛹繁殖虫草的2.32倍和4.21倍。利用彩色茧壳生产丝绵呈浅黄色,鲜艳、柔软、透气性强。

1.686克、茧层量0.378克,分别比对照种提高1.53%、1.75%、5.59%;

1℃,相对湿度75%~85%;小蚕饲育温度28±1℃,相对湿度80%~85%;大蚕饲育温度26±1℃℃,相对湿度75%;⑶小蚕期要勤匀座、扩座,尽量避免喂用湿桑、嫩桑和变质桑;⑸五龄期间蚕座不宜过密,注意通气排湿;⑹上簇时要疏放、匀放,注意通风排湿。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蚕黄茧1号为黄茧四元杂交种。全龄经过20~21天。二化性、四眠、素斑,孵化、眠起、熟蚕齐一,幼虫体形均匀粗壮,茧形长椭圆,茧色金黄、均匀,缩皱中等,茧层结实,抗高温多湿能力强。利用该品种蚕蛹繁殖蚕蛹虫草,腺苷和虫草素含量高;利用彩色茧壳生产丝绵呈浅黄色,鲜艳、柔软、透气性强。适宜我省蚕区饲养。

 

 

 

粤桑51

 

审定编号:粤审桑2013001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品种来源:优选02/粤诱A03-112

7.2克。桑叶含糖量高,品质好。田间表现易感青枯病,耐旱性较强。

产量表现:种植两年桑树平均亩产叶量为2191.5公斤,比对照种塘10×伦109增产17.3%。饲养蚕品种两广2号结果,平均万蚕产茧量17.71公斤、万蚕茧层量3.72公斤、100公斤桑叶产茧量7.94公斤,分别比对照种提高了5.0%、6.0%和5.8%。

栽培技术要点:⑴亩栽4000株左右,大小苗分类种植;⑵种植前开挖种植沟,施足基肥,平时桑园应多施有机肥;⑶可采叶片或收获条桑,收获片叶每隔20~25天采一次,不宜超过30天;收获条桑每隔40~45天伐一次,不宜超过50天。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桑51号为多倍体杂交组合。生长势强,产量高,叶片大,叶质好,再生能力强,耐剪伐。适宜我省蚕区种植,但易发青枯病地块不宜种植。

 

 

乌叶单丛茶

 

审定编号:粤审茶2013001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潮安县凤凰镇人民政府

品种来源:从有性系凤凰水仙群体中经单株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小乔木、晚生型中叶种,树姿半开张,分枝尚密。在凤凰镇棋盘茶区春茶开采期比对照种岭头单丛迟8~10天,秋茶停采期比对照种迟约20天,全年有效采收期比对照种长10~12天。芽叶氨基酸含量比对照种高,成品茶条索紧直、黄褐鲜润匀整,香气浓郁,栀子花香持久,汤色橙黄明亮,滋味浓厚鲜爽,回甘力强,叶底柔软明亮,耐冲泡。制成红茶外形紧结乌润,香气高长持久,有花蜜香,滋味浓醇鲜爽,汤色橙红明亮,叶底红明柔软。加工乌龙茶和红茶,综合品质高于对照种。

产量表现:在潮安县凤凰镇东偿村雨亭、棋盘村和大埔县西岩山凯达茶业有限公司三年试验,平均亩产一芽二叶鲜叶337.7公斤,比对照种岭头单丛增产10.2%。

100米以上的山坡地开辟茶园;⑵采用无性系茶苗种植或嫁接换种,苗龄18个月,茶苗株高35厘米,茎粗0.5厘米可出圃种植;⑶扦插苗移栽时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采取单行单株或双行种植,亩植1500~3000株;⑷培育相对平整的弧形或水平型采摘树冠;⑷综合防治小绿叶蝉。


附件4

 

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议

同意扩大适宜种植区域的已审水稻品种简介

 

    Y两优143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2018

选育单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平均亩产540.83公斤,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15.1%。全生育期119天,比Q优6号长2天。

省品审会意见: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宜优673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41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2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平均亩产530.0公斤,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12.79%。全生育期121天,比Q优6号长4天。

省品审会意见: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天优390

 

审定编号:粤审稻2006057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2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平均亩产526.5公斤,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12.05%。全生育期116天,与Q优6号相当。

省品审会意见: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恒丰优298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2015

选育单位: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

2012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平均亩产512.25公斤,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9.02%。全生育期115天,比Q优6号短2天。

省品审会意见: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五丰优615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2011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2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平均亩产508.89公斤,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8.3%。全生育期114天,比Q优6号短3天。

省品审会意见: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富两优236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2009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2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平均亩产501.5公斤,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6.73%。全生育期113天,比Q优6号短4天。

省品审会意见: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Q6

 

审定编号:粤种引稻2010001

选育单位: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

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作为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对照种,2011年平均亩产510.21公斤,2012年平均亩产469.88公斤,居中等水平。全生育期117天。

省品审会意见: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黄丰占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2002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2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平均亩产509.12公斤,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8.35%。全生育期114天,比Q优6号短3天。

省品审会意见: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粤美丝苗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1022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2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平均亩产503.34公斤,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7.12%。全生育期118天,与Q优6号相当。

省品审会意见: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粤油丝苗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1024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2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平均亩产501.04公斤,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6.63%。全生育期115天,比Q优6号短2天。

省品审会意见: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黄广占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0002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012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平均亩产487.09公斤,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3.66%。全生育期114天,比Q优6号短3天。

省品审会意见: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莉丰占

 

审定编号:粤审稻2011028

选育单位: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2年参加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表现:平均亩产472.46公斤,比对照种Q优6号增产0.55%。全生育期116天,与Q优6号相当。

省品审会意见:在原审定意见的基础上增加“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作单季稻种植”。

 

 

  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公告     公  告 (广东省农业厅公告2013年第2号)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2年12月17日召开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57个品种,审议同意扩大12个已审水稻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现予公告。       附件: 1.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  种目录    2.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议同意扩   大适宜种植区域的已审水稻品种目录    3.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 种简介        4.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议同意扩 大适宜种植区域的已审水稻品种简介   广东省农业厅          2013年1月10日   附件1:

广东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目录

Tags:广东省 三十九 农作物 责任编辑:蝴子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关于印发高州市2011—2012年度花.. [下一篇]关于印发高州市2015年农机深松整..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