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未成年莫进)旧社会农村的怪异习俗换亲,不能自主选择的生活
2016-05-22   来源:吴忠农批网  作者:小龙   字体:【 】  浏览:51次   评论:0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农村人多越穷越生,最多能有十几个兄弟姐妹。农村人注重无后为大,但是出不起彩礼钱,穷苦之家于是产生了换亲的这怪异的习俗,一切都是被逼无奈的选择。换亲的初衷是少花钱,两家儿女相互结为夫妻,这样双方就不用掏彩礼钱了。

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地主富农都是人们批斗的对象,人们分了他们家产,分了他们的土地。把村里面最脏最累的活计都给他们干,如挑大粪,起早贪黑,如果表现的不满意是要遭人们批斗的。地主就像孙子一样被公开打骂,活得不像人。地主的儿子、女儿同样被人看不起,常常男的找不到媳妇,女的嫁不到好人家。富农因为距离地主仅仅有一步之遥,也是村里被专政的对象,富农的子女也被人看不起。

农村一天,媒婆花婶登上门来,说是为富农的儿子提亲,让富农高兴的不得了。花婶摇着三寸不烂之舌,捣鼓出一个大胆的计划。让富农的大儿子、女儿和另外两家“转亲”。其具体办法是,我们用ABC来表述吧!富农是A家。A家的儿子娶B家的女儿,B家的儿子娶C家的女儿,C家的儿子娶A家的女儿。这样,一变换,儿子们都娶上了媳妇,姑娘们也都嫁了出去。在相亲时,B家相中了富农家的二女儿杏花,于是杏花就和大哥广仁“转亲”了。

那是的农村人是不幸福的,当时杏花出嫁时哭哭啼啼的,很无奈。男方比她大十多岁。人长得也很一般,还是个罗圈腿。听说那男人很凶,经常把杏花打得皮开肉绽的。有人说那是对富农崽子的专政。杏花每每泪汪汪的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苦,母亲也会陪着女儿大哭一场。但是在家里住不了几天,杏花就会在哥哥凶神恶煞的威逼下再次回到夫家。按照当地“转亲”的规矩,媳妇是女儿换来的,如果一方的女儿不回夫家,夫家的媳妇也会回娘家的,就会造成三个家庭的破裂。这样,几家人面子都很难看,是风俗绝对不允许的。

富农的二儿子广义的婚事也是这样解决的,不过他是和桃花“换亲”的。这种“换亲”游戏规则简单一点,有AB两家,A家的儿子娶B家的女儿,B家的儿子娶A家的女儿。广义的婚事真是尴尬!他们两家就出现了称呼的纷乱。广义是妹夫的姐夫,妹妹是广义媳妇的兄弟媳妇。广义的儿子叫妹妹为姑姑,但又叫妗妗;妹妹的孩子叫广义舅舅,又叫姑夫。当时他们具体操作是随男方叫,即没有了姑姑姑夫,只有舅舅妗妗。

听老人说这种“转亲”“换亲”形式的婚姻在当时农村很普遍,穷人家的孩子都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却苦了一代人,换亲也成了那个时代的记忆。


(文章由乡下小土著整理,谢谢大家订阅,转载)

Tags:成年莫 农村的 习俗换 能自主 责任编辑:小龙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农村复苏的陋习“封建迷信”,不.. [下一篇]农村的超级野味,你敢吃其中的哪个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