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邻居大爷大娘不认字,孩子常年在外,每年父母都派我们帮他家贴对子。 有年三十我家也忙,去的有点晚了,发现大爷已把对子贴好了。 大爷还很骄傲的说:“你看,我都贴好了,年年这几幅对子,不识字,也都面熟了!” 大爷话没落音,我一眼看到了本该贴“出门见喜”的地方,却贴了“槽头兴旺”,再看看门楣上,竟贴了“日行千里”! 当时想笑,却被姐姐给瞪回去了,她小声说:“老年人要面子,咱们不要说破!” 有关写对子的那些事 文 | 刘箮 每年大年三十,或二十九,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庆盈门,那一幅幅火红的春联,更是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的气氛。 春联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最初代表吉祥的红色桃符,到今天图案丰富的各种门神、年画,其间经过很多演变。 在我小时候,很多人家还很喜欢用红纸、毛笔、墨汁自己手写春联,也叫写对子,有关写对子与贴对子的很多事,叫人难忘。 
千万不要贴错对子 按传统来说,贴对子是很讲究的,不同身份的人家,以及家中对应的位置,都要不同的内容。 现在相对简单一些,只要认识字,知道把不同的对子贴在相应的位置就可以了。 邻居大爷大娘不认字,孩子常年在外,每年父母都派我们帮他家贴对子。 有年三十我家也忙,去的有点晚了,发现大爷已把对子贴好了。 大爷还很骄傲的说:“你看,我都贴好了,年年这几幅对子,不识字,也都面熟了!” 大爷话没落音,我一眼看到了本该贴“出门见喜”的地方,却贴了“槽头兴旺”,再看看门楣上,竟贴了“日行千里”! 当时想笑,却被姐姐给瞪回去了,她小声说:“老年人要面子,咱们不要说破!” 后来我们趁着大爷大娘在屋里包饺子,看看对子上的浆糊还没干,就迅速互相调换了一下。 此后再到年三十,我们都是先到大爷家帮他们贴好对子,再去贴我家的。 
打浆糊贴对子 贴对子需要浆糊,而那时的浆糊是自家熬制的,稀稠不好控制,需要些技术的。 我家每年贴对子都是母亲熬浆糊,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灶前横着两块砖头,上面放一把铁勺,里面加水和面粉,抓一把麦秸点燃,开始加热。 等铁勺烧热,慢慢搅动面糊,直到有了黏性,也就成了“浆糊”! “浆糊打好了,可以贴对子了!”母亲嘱咐着。 村东、村南都有我家房子,加上现在常住的,一共三处,房间不少,还有院门,父母又很仔细,每扇门上都要贴上对子,全部贴完,也很累的。 对子也不是那么好贴,不但要把去年的对子清理干净,还要分清楚院门、小门、房间的门,以及家中各种器物用具,一点都不能马虎。 
写副对子有多难 邻居家的大妞和我很要好,有时候会过来跟我一起贴对子。 我端着浆糊,大妞拿着一摞对子,几处院子跑着贴对子。 腊月的天气也很冷,有时浆糊都冻成一块了,我们就在院里捡了干柴点着,把浆糊再热一下,顺便就着火堆烤烤手。 大妞每年拿到对子都要先看看再问一句:“自己写的没几对啊,都是买的,你们这毛笔字是白练了!” 父亲读书时学校还教毛笔字,他读到初中,字写的也不错,但他自认为写的不好,每到过年都郑重其事拿上一盒烟请村里的老师写对子。 我的外祖父写的一手好字,有年暑假,父亲买上笔墨,把我们姐弟送到外祖父身边,让我们学习毛笔字。 无奈谁都没有天赋,面对毛笔字都提不起兴致,外祖父又坚持因材施教,所以我们有了一个自由自在的暑假。 以为我们学会了写对子,这年春节,父亲不再请别人帮忙写对子,直接裁好红纸让我们动手写。 眼看父亲盯着我们,无处可逃,只好硬着头皮写了起来。父亲自是大失所望,一番批评,又苦口婆心希望我们下一年好好写字。 虽然如此,但父亲平日也忙,仍然无暇顾及我们练习,字当然越写越差,也越发不敢写。 后来随着街上春联的丰富,父亲会买上一部分,再买了红纸让我们写一些,给人的感觉每年自家不写几副对子,好像没有过年的气氛。 “怪我疏于管教,现在也不求字的好坏,有勇气写已不错了”!父亲私下里说。 既然这样,我们也就不再逃避,每年春节,也就找几副对联,比划着写,写来写去不过是“出门见喜”、“春色满园”等简单的几句。 
回不去的时光 村里有个不会写字的老伯,他大概是按着过去的理解,以为家里有读书的学生,一定也会写毛笔字,年年都拿来红纸让我们写对子。 我和弟弟看他过来,都要躲出去,这样的水平,自己家随便写写就算了,哪能拿出去丢人呢? 老伯也不气馁,就在门口等着我们,有时第二天还要来,还带上好吃的零食。 后来看他实在诚恳,也不嫌弃我们的字,也就写了,但心里一直觉得对不起人家。 后来,我长大了,年三十可以帮着家人做家务包饺子,家里写对子贴对联的事情就交给弟弟,大妞的弟弟小旗却加入了帮我家贴对子的行列,跟我弟一起跑前跑后贴对子。 去年春节回家,家里的对子是弟弟写的,外甥和一群小伙伴张贴,看着他们的身影,恍惚间响起了自己的童年,或许正是乡下的这种年俗节日,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邻里之间久违的亲近感。 不知不觉,年关将至,走在异乡的街头,看到商铺里红红的春联、年画,蓦然想起应该回家了,也许父母双亲早就买好了红纸和笔墨,等我回家写对子! 收拾行囊,即刻归家! 注: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引用图片说明--图一:闪烁(河南摄影家协会网),图二:悄悄来瞧瞧(易车网),图三:小二狠黑(声远论坛),图四:李长新博客。 作者简介 刘箮,周口沈丘人,喜田园生活,爱自然风物,写温暖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