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远远的故乡 | 椿树
2015-11-22   来源:桂林农批网  作者:小00   字体:【 】  浏览:31次   评论:0

导读

有时候我感觉我爸对待我家的那头牛比对我俩都好。牛不犁地不拉车的时候,他每天一早就牵出去,拴在大门前的老榆树下,让它在那里乘凉;每天傍晚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牛牵回来,给它铡草、淘草、喂草。他经常给牛用梳子梳毛。那头牛怀了小牛,有一段时间他就睡在牛屋里,半夜也起来给他添料。牛犁地的时候偷懒,他把鞭子扬很高,最终也只是在旁边“啪”地一下虚晃一鞭,并不舍得真打在牛身上。

椿树

文|无边桑木

《本草纲目》里对椿树的集解是这样的:

香者为椿,臭者为樗。山樗为栲。椿、樗、栲是一种树木的三个品种。椿樗二木,南北皆有。形状枝干大致相类似,但椿木厚实而叶香可以吃;樗木虚松而有臭气,只有在收成不好时才有人采摘来吃,其木材无成材之用。

这就是说椿树有香椿和臭椿之分。但在我们那里,却没人分得这么仔细,无论香椿还是臭椿,一律称为椿树。

我家的院子里就种了一棵椿树,在我家的大门口,一进门靠右一点。这棵椿树认真说来,是一棵臭椿。

这棵椿树其实没啥特别的,就是一直向上长,树干又高又直,直到长到很高了,才开始发一些杈。似乎它发杈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我家的院子里,除了这棵椿树,还有一棵楝树,几棵桐树,楝树和桐树都是长长就发杈了,发很多杈,夏天时遮住大半个屋顶,能让主人在下面乘凉。这棵椿树在这样的环境里,大概觉得那样一直地向上长,实在是毫无道理的吧,所以感觉不好意思,只好发杈。

但其实这棵椿树已经长到很高了,比楝树和桐树的树干高出一米还多,又高又直。

但前面说了,这其实没啥特别的。

挨着椿树的,是一个沤粪用的粪坑。围绕粪坑的,是淘草缸和压水井。

粪坑也没啥特别的,家家都有一个,地里庄稼的肥料,主要靠它来提供。压水井也没啥好说的,就是有一年它一个不小心,把我妈的门牙打掉了半个,至今还留有印痕。

特别的是淘草缸。

那口淘草缸很大,是我爸自己用水泥糊的,用来给牛淘草。淘草缸里的水,隔一天换一次,一次要用八桶水。

我爸我妈每次都把给淘草缸换水的活交给我和我弟弟。每次我爸我妈下地之前都会这么交待一句:

“今天的任务,一是给淘草缸换水,一是***。”

最后总不忘交待一句:“别打架啊,谁要是先打架了,回来先打三鞋底!”

说完这些,我爸我妈就下地去了。那口淘草缸,歪着身子倒在地上,口正对着粪坑沿,缸里的水已放尽。一些光线均匀地涂抹在缸壁上,到了傍晚时用手摸摸,会有些烫手。

给淘草缸换水是个大活。我和我弟弟,谁也不愿意多干一点,谁也不愿意多出一丝力气。如果今天我负责压水,他往缸里倒,那么明天肯定要反过来。有时候,我俩都带有投机的心理,用“石头剪刀布”来定输赢,赢的那一方,当天就可以什么也不用干。这毕竟有点冒险,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俩还都是分工合作。

但我俩几乎每次都打架,因为他经常耍赖,想要少干一点。他少干一点,我就得多干一点。这在我是绝不同意的。

于是就吵,吵着吵着就打。他拿棍,我拿锨,你来我往,虚张声势,打着打着,就真恼了,两个人都狠狠地放话,回来告诉爸妈。于是我爸我妈刚一到家,我俩就争先恐后开始告状,于是每次总免不了要被训斥一顿,甚至挨打。

有时候我感觉我爸对待我家的那头牛比对我俩都好。牛不犁地不拉车的时候,他每天一早就牵出去,拴在大门前的老榆树下,让它在那里乘凉;每天傍晚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牛牵回来,给它铡草、淘草、喂草。他经常给牛用梳子梳毛。那头牛怀了小牛,有一段时间他就睡在牛屋里,半夜也起来给他添料。牛犁地的时候偷懒,他把鞭子扬很高,最终也只是在旁边“啪”地一下虚晃一鞭,并不舍得真打在牛身上。

但我爸每次打我和弟弟,都是真打。吵起来也很吓人。

小时候我和我弟弟都不太喜欢我爸,觉得他太严厉。

淘草缸的事情至此说完了。我长大后,经常想起那口缸,想起那时的我弟弟,一个圆头圆脑的小男孩。我总是想,我那时候怎么就不知道照顾一下他呢?他比我小两岁,我比他高半头,他的力气肯定没我大。

淘草缸位于沤粪的粪坑边上,左边是压水井,右边是椿树。粪坑是圆的,压水井的把子曾打掉我妈半颗门牙。椿树又高又直,一直向上长。它们一起,位于我家的大门口,一进门靠右一点。

2015-10-29

注: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图片一:行走内黄的博客,图片二:网络,图片三:心飞扬,图片四:正邪主席的博客

作者简介

无边桑木。桑,桑树;木,未加工的原木。七十年代末生人,现居郑州。做过媒体人、企业策划文案,在各类报刊杂志发文数十篇。读书、种地、写作是理想也是现今生活状态。作者微信公众号:我的田园生活(ID: wubiansangmu)。

Tags:椿树 责任编辑:小00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记忆 | 一组旧海报,里面有早期车.. [下一篇]老家印象 | 豫西村庄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