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兴则事业兴,
人才强则事业强。
近年来,
我市筑巢纳贤士,
凝心聚英才,
引才借智力度空前
▼
随着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市战略的纵深推进,以平台引才、环境聚才、感情留才,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日益浓厚,人才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市人才工作蓬勃发展。

图为新华粤集团博士工作站的专家在讨论研究新项目(资料图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丘立贺 摄
来自人才工作战线捷报频传: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7.59万,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人才14704人;全市建立院士工作站11个、博士工作站8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1家;2015至2018年连续四年获省科技奖项目数居粤东西北地区第1位……

成绩的背后,
折射出的是全市加快
人才强市建设、
打造沿海经济带
人才高地的不懈努力



强有力的政策,
是吸引人才的一大法宝
▼
?我市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去年6月14日正式出台了《茂名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从人才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引才用才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流动机制等五方面为我市今后一段时间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与之配套的《茂名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细则》、《茂名市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也陆续出台,逐步形成完整的引才用才留才育才政策体系,为我市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2019年2月16日,茂名市“百企千岗”就业服务春季广场招聘会在市文化广场图书馆南侧举行,现场吸引了本地155家知名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7500多个。
?始终把服务人才牢牢放在心上,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制定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行高层次人才服务卡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医疗、社保、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各大创新创业平台陆续落地,市委组织部牵头、人才工作相关各部门参与的人才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气氛日渐浓厚。
我市紧贴发展需求,
实施人才兴茂计划,
打造具有茂名特色的人才工程,
既注重“塔尖”,又垒实“塔基”,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
?积极实施“扬帆计划”。2018年,我市1个市级项目、2个县级项目入选竞争性扶持市县重点人才工程;新华粤公司苑仁旭,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翟明岳、吕运容、段林海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新华粤公司马超入选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胡素梅、高州市人民医院杨长福入选培养高层次人才项目;茂名石化公司封水彬、李禄建、邵磊山入选博士后扶持项目;高州市人民医院揭飞龙、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王丽等27人入选引进青年博士项目;李祝梅等48人入选培养高技能人才项目。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积极实施“招才引智‘十百千万’计划”。按照“以党建统领人才,以产业对接人才,以人才助推发展,以发展留住人才”的工作思路,立足于全市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需要,通过建立交流机制、举办专题人才活动、实施特色人才项目等方式,主动为我市吸纳不同层次的人才。去年,市直有关部门和10多位知名专家建立经常性合作关系;全市共引进博士50多名、硕士300多名;促进了9500多名大学生到我市就业创业。
?深化实施企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实施“企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先后组织50多名培养对象前往中山大学、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参加专题集中培训,努力锻造一支具有战略眼光、经营理念新、职业素养好、开拓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能引领行业发展的我市企业领军人才,打造我市现代产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交流提升的重要平台。

茂名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市创新创业高地。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丘立贺 摄
我市率先在粤西地区建立起
首个省、市共建的人才驿站,
探索推行“省市共建+
产业园区承建+
专业机构运营”的运行模式,
致力打造具有强大柔性
引才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
▼
?2017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市、县、镇三级人才驿站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已建立市级人才驿站1个、县级人才驿站8个、镇级示范型人才驿站10个,实现了人才驿站服务体系对全市发展重点区域的全覆盖。通过统筹整合人社、科技、经信、教育、卫生、文化、国资等部门资源,发挥人才驿站对人才信息、产业信息、企业信息统一采集、统一管理作用,使人才驿站成为党委整合人才资源、产业资源、企业资源的载体和抓手,成为人才与产业、企业精准对接的桥梁和纽带。

信宜昌盛工艺品企业生产的现代及古典实木家具畅销国内外市场。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雪玲 摄
?建站以来,市人才驿站承办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茂名行、罗非鱼产业人才高级论坛、在粤院士来茂休养、青年科学家茂名行等活动,举办精细化工、新材料、水产养殖等产业重要会议及交流活动上百场次,接待到访高层次人才1000多人次,其中院士专家11名,其他国家级专家100多名。市人才驿站已成为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构筑人才“强磁场”,
眼光既要向外,更要向内
▼
?构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2018年,我市新增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新型研发机构1家;组织申报了省级工程中心49家,申报数为历年最多;新建了茂名石化郑兰荪院士工作站、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陈勇院士工作站、茂名市人民医院李兆申院士工作站、茂名高新区陈克复院士工作站、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联合实验室和博士工作站、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
?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技工院校建设,完成了13个省级示范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企业达40家,建立教学点和实训中心10个。强化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提升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实训条件水平,成功培养高技能人才2000多人,其中高级技师100多人,全民技能提升储备培训10多万人次。

分界镇人才驿站组织专家实地为果农传授技术。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各地建设的镇级人才驿站,建立镇级人才驿站常驻专家库,通过现场指导、培训授课、座谈交流等方式,每月组织专家到乡村开展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去年来,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100多期次,培训乡村振兴人才10000多人次。

为茂名点个赞!
【"茂名市人才活动周"系列评论①】快速发展的茂名亟需人才支撑
《南方日报》再聚焦!高州探路农业现代化,农旅联姻打造大唐荔乡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海云 通讯员 林春光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詹翔闵
初审:柯柱基
终审:孙广宇
来源:茂名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