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黄金十年”之后农机如何再发力
2015-03-31   来源:扬州农批网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霞姨在哪儿   字体:【 】  浏览:28次   评论:0

孙眉 本报记者李飞

日前,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今年第二期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来自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农机局长,以及农业部系统干部共115人参加轮训。本期轮训共组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及现场教学等近十场,学员们围绕如何推进好全程机械化、如何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如何完成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以及如何培育好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主体等问题展开分组研讨。

2004年至今,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走过了“黄金十年”:农机总量不断提升,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也不断发展。

“黄金十年”之后,农机如何再发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成了每一个学员思考最多的问题。

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的主攻方向在于推广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深松整地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今年,国务院要求2亿亩深松整地作业。一些局长反映,还有不少农民并没有认识到深松整地的好处。“关键要做好对比试验和示范,让农民看到深松整地能增产。”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农机局局长郑荣辉说。

马铃薯机收、棉花机采、甘蔗机收、油菜机播和机收等都是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在学习班上很受感动,但是回去以后没法行动。”在云南省沾益县农机局副局长向吉华看来,在农机化技术上有所突破是实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关键,他呼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适合丘陵山区马铃薯种植的农机研发。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购置补贴的政策引导作用,也是局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农机具的更新报废补贴标准要高一点、前置条件要低一些,不然农民的积极性就不高。”江苏省东海县农机局局长杨正军的话代表了很多局长的声音。

责任编辑:雍敏
Tags:黄金十 后农机 何再发 责任编辑:霞姨在哪儿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坚决守住管好“天府粮仓” [下一篇]扶贫改革的“阜新突破”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