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在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上强调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新华社成都7月24日电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7月2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推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取得实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汪洋指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愈发突出、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已经到了不转变方式就难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关口。要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围绕农民分享增值收益,促进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要素节约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汪洋强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扎实推进。要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切实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项目纳入到“十三五”规划。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把转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本报评论员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时期农业发展形势,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年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以及刚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在不同场合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出过重要指示批示。这些都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我们要切实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阶段性、趋势性变化,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年来,我国农业持续平稳发展,粮食连续11年增产,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保持大局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些老问题不断积累,新矛盾不断涌现,面临的困难挑战日益严峻,已经到了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的地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资源减少,使得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越发突出;社会公众对农产品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凸显;过去农业生产开荒种地、围湖造田,使得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使得农民单纯靠农产品价格提高和工资性收入增长增收受到了一定制约。同时,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库存积压多,国家财政负担重,农业发展面临国际竞争挑战。因此,不论从产业升级、资源环境,还是农民增收、财政支出以及国际竞争等方面分析,都需要迫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如何解决农业发展的问题,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当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宗农产品库存均处于历史高位,物质基础较为坚实;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不少新型领域需求强劲,市场活跃,生产经营主体有动力;各地已经进行了不少探索试验,加上农业设备装备条件大幅改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兴起,转方式有基础有支撑。
转方式指导思想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重点。要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和资源的利用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从各地的实践看,重点在扩规模、调结构、强产业、可持续、提素质五个方面下功夫。尤其重要的是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核心和主线。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各地各级一定要着眼大局,抓住转方式这条主线,以更大的勇气改革探索,下更大的功夫攻坚克难,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完善政策,不断深化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杜兰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