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让粮农苦苦等待
——湖南部分地区早稻延迟托市收购调查
本报记者张振中杨娟
8月8日~11日,湖南省隆回县军粮供应站,是隆回唯一的早稻托市收储库点,邓兴平几乎每天要往这里跑一趟。
但希望变成了失望,直到8月11日,他10多万斤未被收购的稻谷依旧搁在临时谷仓里。延迟了、走了样的托市收购,让他和合作社其他粮农都陷入苦苦的等待之中。
不达标企业“混”进收购新购置设备无法到位
一些地方为何延迟收购?湖南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欧阳建勋解释有三方面的因素:托市收购执行主体是中储粮湖南分公司,今年从严控制稻谷收购质量,实行“两清、两吹、多扫”,而进行二次清杂需要配备两台清杂机,如隆回确有一台清杂机还没有到位;因为要实行网银结算,以此想避免造成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有些地方相关软件调试还没到位;中储粮正在进行储备粮轮换,一些库点先收轮换粮,再收托市粮。
欧阳建勋对记者说:“一些收储库点尚未启动托市收购这个现象存在,因为中储粮通知每个点在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开始收粮,但在此之前应该要在显著位置公布什么时候验收、什么时候验收完毕。”他认同“相关准备工作要走在前面”。
针对粮农提出“为何不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的疑问,中储粮湖南分公司购销计划处处长李青回应称:“首先,今年收购的粮食质量国家标准更严,但农民送过来的粮食大部分是毛粮,因此需要配备相应的清杂和质检设备,但添置设备有个过程,加上有些企业可能对购置设备到位情况存在侥幸心理;其次,7月28日公布的湖南省368家执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指定收储库点当中,有一些库点原本并不具备完全的资质,还不符合达标的条件,因此,这些库点不得不在纳入指定收储库点后边整改边验收,验收通过一个,就正式启动一个。”
但部分粮农对这样的解释并不“买账”,他们对三个问题疑惑不解:一是既然在7月28日就宣布了368家指定收储库点,为何让一些原本不达标的库点“混”了进来?为什么在此之前不从严审核其资质、条件?二是这些粮库被宣布为指定收储库点后,均可享受不同程度的相关补贴,那么一些粮库原本不达标就不应该享受相应补贴;三是既然要求添置设备对粮农送粮入库从严检测,为什么不对相关企业和库点购置设备排一个时间表,提前准备?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