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南疆第一村”见闻:从“靠救济”到“电商热”
2015-10-03   来源:达州农批网 中国新闻网 作者:灵道大人   字体:【 】  浏览:32次   评论:0

中新社新疆库尔勒10月2日电 题:“南疆第一村”见闻:从“靠救济”到“电商热”

中新社记者 阚枫

“现在我们家五口人一年收入1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在县城买了新房,也买了汽车。在以前,这样的生活都不敢想。”24岁的维吾尔族姑娘米日古丽·沙吾提,一边描述家乡的变化,一边用手机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网店。

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驱车向南行驶约50公里,就到了米日古丽·沙吾提的家乡——新疆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这个村子共有居民350户,1300人,其中维吾尔族占八成。

“达西”在维吾尔语里意为“盐碱地”,这个村子最早就是得名于这里严重的盐碱土壤。

“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达西村民这样描述家乡昔日的贫瘠景象,并称当年生活主要有“三靠”: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

米日古丽回忆小时候的家乡面貌时说,原来村子里连个像样的砖瓦房都找不到,村民住的全是土房子。

20多年后,如今,走在达西村,宽阔的道路、穿梭的汽车、联排的别墅、优美的绿化,昔日贫困村的痕迹已全然不见。从原来远近闻名的穷村子,到如今获得“南疆第一村”的美誉,在达西村民口中,是改革开放使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近十年来,达西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达西注重扩大集体经济,调整传统产业结构,紧跟农业科技发展……村里先后投资建了面粉加工厂、红砖厂、蔬菜大棚等等,贫瘠的土地也改造成良田。

责任编辑:雍敏
Tags:见闻 责任编辑:灵道大人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经营权抵押,要迈几道槛 [下一篇]李克强和农民在一起的“三重身份”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