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好样的!第一书记们
2015-12-11   来源:武威农批网 人民日报 作者:帅到跌渣   字体:【 】  浏览:41次   评论:0

  好样的!第一书记们(人民眼·本期聚焦·干部驻村)

本报记者 徐锦庚 卞民德

山东省莒南县涝坡镇东店头村第一书记孙健(右)与村民同劳动。资料图片

山东省直机关工委选派的第一书记孙军,常骑着自行车在无棣县水湾镇水湾村忙碌。资料图片

干部下乡,驻村蹲点,是党的老传统、好传统。不过,有的干部,下乡放“空炮”、瞎承诺;有的干部,驻村摆排场、走过场。来来回回,干部换了几茬,村里没啥变化,群众不买账。

有人揶揄,干部下乡,基本不顶用,基本不欢迎。

这话,玉皇庙人却不爱听,跳着脚地不赞成。这大半年,为争取个驻村干部,老少爷们火急火燎,费尽了心思,跑断了腿。

山东省郓城县黄集乡,有17个村,玉皇庙是其一。自2012年起,按贫困程度大小,省里先后向郓城县16个村派了驻村干部。3年过去,8个村已脱贫,8个村正解困。玉皇庙人坐不住了,眼巴巴看着人家日子越过越好,能不着急上火?

不给咱派,咱就去要!

5名村民代表猛抽一口烟,联名给省委组织部长写信,要求就一个:派个驻村干部来。

玉皇庙人要的,不是进村点卯人,而是扎根干事者。在山东,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号:第一书记。这些人,像一大把种子,撒在齐鲁大地的角角落落,进村入户,抓党建、促脱贫。一年到头,吃住在村,解百姓忧。

前些日子,一批第一书记任职期满。乡亲说的最多的词是“感谢”,感谢第一书记、感谢党;提出最多的要求是“留下”,希望第一书记不要走、继续干;出现最多的场景是“不舍”,大家拽着第一书记的手,泪花点点不让走。

这年头,群众评干部,越来越“挑剔”。这些第一书记,到底哪来的魅力,能让群众留恋?

村里的事,谁说了算?

“不是要取代村干部,而是要把散乱的班子‘拢’起来,把服务群众的能力提上去”

泗水县泗张镇罗家庄,地处沂蒙山区。村外,山清水秀。村内,房屋杂乱。

曲阜师范大学选派的第一书记赵坤,进村好一阵,难见村支书人影。问村民,都说支书没大在村。去家里找,支书老婆却讲:他没大在家待。

再看村两委,5个班子成员,只剩“一个半”:村委会主任搞土地流转,算一个;一个支委常年在外跑大车,农忙回家,算半个。还有两个支委,一年难得回趟家。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罗家庄现状如此,难怪贫弱。

找到了病根,重在对症下药。赵坤苦口婆心,找回在镇上做生意的支书张宜利。一有机会,就带上他外出参观考察,开眼界、换思想;有事没事,让他在村里多亮相,工作冲在一线。一来二去,张宜利敢拿主意敢做事,村民有了主心骨。

“根据村里的情况,把发展项目分成农业、林业、养殖业3大块,由3个村干部各管一摊。支书不具体分管事务,心思用在跑资金、跑项目上。”赵坤再出一招,给每个村干部“找点事”。这么一摆弄,罗家庄村级工作大变样,再也不是“领导班子一大片,一个干活其他看”。

就说支委杨洪柱,负责养殖业。说白了,就是管好发给20家贫困户的扶贫羊。杨洪柱的认真劲儿,让村民们直竖大拇指。哪户啥时生了小羊,谁家新买几只大羊,杨洪柱门清。两年下来,村里的羊存栏量,由最初的500多只,发展到2000多只。

抓好党建促脱贫,是第一书记与以往帮包干部的最大不同。山东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到:贫困村之所以贫困,除了自然、历史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班子、人的问题。建个好支部,才是改变一个村庄贫困面貌的治本之策。

“第一书记不是要取代村干部,而是要把散乱的班子‘拢’起来,把服务群众的能力提上去。出主意在身后,把‘好’记在村干部头上,自己甘当‘影子’和‘梯子’,帮着他们树威信、干事业。”山东省委组织部组织三处处长高尚山说。

抓好村班子,必须立足长远,招揽人才,培育延续发展的后备力量。

无棣县水湾镇郭辛店,情况比罗家庄还复杂。村不大,汉族、回族各占一半。2011年换届选举,全村19名党员,愣没选出个支部书记。老班子的5名党员落选后,不参加组织生活,村里工作无法开展。

责任编辑:雍敏
Tags: 责任编辑:帅到跌渣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势头强劲 [下一篇]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构建现代农..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