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记者 张 雪
一斤摘好的草莓,到市场上能卖到十几元,而到大棚里亲手摘上一斤,至少也要三四十元。亲自采摘的体验让草莓升了值,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西营村的草莓种植户刘海晨深知其中的道道。早几年他就和周围的村民一起尝试,把简单的草莓种植变成观光采摘,慢慢地打出了品牌,年年都有回头客带着新面孔上门,这让刘海晨的收入连连上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刘海晨一样,试水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不断延伸着农业产业链条。
农民增收历来是“三农”工作的重头。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9.5%,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9︰1以下。成绩喜人,巩固好势头却不容易。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关键因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不断抬高,但农产品价格遇到“天花板”的限制,直接影响着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空间;农民工外出就业不稳定性增加,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增长放缓;农业补贴面临“黄箱”上限的制约,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的后劲不足。
“十三五”时期,农民增收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除了要在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就业转移等方面想办法之外,还要开辟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成为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精妙之处在融合二字。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所说,这不是把涉农的工业和服务业简单地搬到农村,也不是在农村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家庭小作坊和小工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立足于农业农村,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方式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责任编辑: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