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青海省湟中县实行“销号式”扶贫 扶贫短板一寸寸补
2016-02-21   来源:秦皇岛农批网 人民日报 作者:萌哒哒   字体:【 】  浏览:39次   评论:0

  青海省湟中县实行“销号式”扶贫,5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1.76万

扶贫短板一寸寸补(脱贫攻坚在一线④)

本报记者 何 聪 张志锋 王 梅

青海省湟中县是全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被国务院列为“六盘山片区”扶贫规划区,全县393个村中,有156个贫困村。针对农村尤其是贫困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十二五”以来,湟中县加大投入力度,修路安电,引水净水……对特别偏远、生态异常脆弱等地区实行整体搬迁,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群众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行“销号式”扶贫,减少贫困人口11.76万。

搬迁扶贫,贫困户娶上媳妇

实行“销号式”扶贫,推进异地搬迁扶贫是有效办法。

“原来在山沟沟里,30年硬是没娶进一个媳妇,如今整村搬出来,3个月里,村里小伙刘福就把新娘子迎进门了!”暖阳当头,在村活动广场上和村民一起挂大红灯笼,湟中县海子沟乡黑沟新村村支部书记薛钧喜笑颜开,“和往年真的不一样了!”

3年前湟中县的一次扶贫工作会议上,薛钧作为发言人,说起黑沟村人的苦和穷,这位西部汉子当场掉下了眼泪。

“从搬迁出来的新村到原来的老村,汽车加步行至少3个小时,还是在没有冰雪的情况下。”薛钧说:“冬季下雨下雪,典型的‘进不来,出不去’,根本没法走。黑沟村山大沟深,自然环境艰苦、道路等基础设施差,村民靠天吃饭,出门打工都很难,除了修路,我们考虑异地搬迁。”村里总共56户,村民大都希望能搬出来。从2009年开始,县扶贫局开始找地,这一找就是4年,2013年,在交通便捷的西堡镇新平村征了28.9亩地,每户自筹5.6万元,加上政府补贴,黑沟村彻底搬出山沟沟,取名“黑沟新村”。

整齐的房屋,明亮的窗台,干净宽敞的道路……2015年8月,黑沟村人终于搬进了黑沟新村,不久,刘福家便办起了娶亲的喜事。“这可是全村的大喜事!”薛钧说。

因地施策的搬迁扶贫,需要产业支撑。没有必要搬迁的贫困村,同样需要产业支撑。

拦隆口镇尼麻隆村属于山区,海拔在2600米左右,农作物产量低,村民收入低。经过扶贫部门的考察和实验,从2013年开始,村里开始种植黄芪、当归等中药材,当年一共种了420亩,经济效益比农作物每亩高出2倍多,户均增收6000多元。镇党委书记钟毅介绍:“这里原来是个贫困村,近3年来变成了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大村,村民富裕了。”

湟中县扶贫开发局主任张进元表示,异地搬迁是扶贫脱困的办法,但要实现全县整体脱贫,不在基础设施上着力,就很难行得通。

责任编辑:雍敏
Tags:扶贫扶 责任编辑:萌哒哒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合作经营让农民激情迸发 [下一篇]大数据何时眷顾农村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