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冷轧厂成品库,工人在贴成品标签。
蓝 山摄(人民视觉)
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CRH380动车组总装车间。
董竞琦摄(人民视觉)
西安经济开发区,工程师在调试仿人机械手。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新疆库尔勒市,工人在纺纱车间工作。
杜炳勋摄(人民视觉)
吉林省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在基地工作。
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摄

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
四川省遂宁市,工人在“地下蜂窝储水模块系统”工地施工。
钟 敏摄(人民视觉)
江西省峡江县为返乡农民做职业技能培训。
曾双全摄(人民视觉)
厦洽会上,巴林王国客商为参观者展示该国特产。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山东省日照市,“送教下乡”的舞蹈老师在指导学生。
陈为峰摄(人民视觉)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吴 军摄(人民视觉)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委员:
实施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要做好有减有增的调控,不是一下子给予所有行业和企业扶持,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高效企业得到更好发展,让占据大量土地、金融等资源的“僵尸企业”退出,只有这样高效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经济的供给效率和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期望某一项或某几项政策解决所有问题,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解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稳步实现新老动能的转换,最终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本报记者 吴秋余整理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代表:
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一种胶着状态。现在我们可以说是双引擎——旧引擎在发生作用,新引擎也在发挥作用。长期看,新引擎一定压倒旧引擎,而动能的转换核心,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要发生转化。
长期以来,我们驱动经济发展的传统引擎比较多的是劳动力、土地这些传统要素。现在用新要素,也就是新技术、新资源等,这些是软要素,但它们是硬实力。
比如数据、互联网、云计算,这类新要素驱动了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业态。新要素推动传统经济转型,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在调整过程中肯定会有阵痛期。但所有的“新”,包括新动能、新要素、新业态、新结构等,最终都能让我们获得新生。
本报记者 曹玲娟整理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王文京代表:
全面实施营改增,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表明了政府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的坚定决心。
企业的负担少了,可用于研发、生产、营销等经营活动的资源就多了。在新的发展阶段,整体的经济发展面对很多挑战,很多企业确实存在着经营困难,政府从财税政策的角度采取有力措施,对于鼓励企业持续发展是一个正向的促进。
当前,实现经济转型也好,保持6.5%—7%的GDP增速也好,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的发展来实现。要让投资者敢于投资,让消费者敢于消费,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营造好的环境,企业自身更要在产品创新、商业模式、企业管理方面不断加强和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力。
本报记者 王昊男整理
甘肃省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代表: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政府不断深化改革举措、推进简政放权,取消、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权限,效果逐步显现。政府通过公开权责清单、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精简办事流程,降低了行政成本,方便了公众办事,激发了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甘肃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定西市从去年开始,着重尝试在农村推行综合行政执法“一站式服务”,在各乡镇、街道设立综合执法所,整合食药检、国土、工商、文化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全部职能、职责,同时,对医药卫生、环保、安监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权进行再整合,成效初见。这些改革举措,减少了执法队伍种类,使执法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实现了执法重心下移,解决了重复、多头执法问题;整合了执法力量,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今后将继续做好改革试点工作,激发社会活力。
本报记者 曹树林整理
责任编辑: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