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行业整体开工不足的背景下,河南“一加一”天然面粉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常运转。
编者按
粮食加工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对提高粮食附加值、稳定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多年来,粮食加工企业深受“稻强米弱”、“麦强面弱”局面困扰。2015年粮食市场弱势运行,令不少粮食加工企业的经营雪上加霜。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解决我国粮食行业的高库存问题,需要在粮食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尽快开展机制、体制改革,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而提升加工消化能力是“去库存”的一个关键节点。破解加工企业经营困境,支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紧迫。
范亚旭 本报记者 张培奇 文/图
河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特别是小麦产能占到全国的1/4强,虽先天具备产地加工等资源优势,但在全国粮食加工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河南省面粉加工行业的状况并不乐观,转型迫在眉睫。
企业尴尬:生产会赔钱,不生产就会赔掉市场
河南省以小麦加工为主的粮食加工以及食品工业发展迅速,2015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612家。河南省粮食局数据显示,全省小麦粉产量占到全国的32%,小麦加工业年加工转化能力、年产量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粮食加工企业的原粮来源一般为自有储备、国有粮食储备和小批量市场收购三种。受小麦价格波动,加上收购资金、仓容不足,面粉企业自储供应一般能维持6个月左右。而国有粮库小麦拍卖价明显高于市场价。2015年度河南省政策性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8元/斤,国有粮库小麦到厂价为1.27元/斤。
“一方面政策性粮食顺价销售受阻,形成高库存;一方面加工企业哄抢商品粮,造成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小麦成本在面粉加工企业总成本中一般占到80%左右,居高不下的小麦价格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急剧增加。”河南省粮食局流通与经济发展处副处长陈晓鹏介绍。
原粮价格多由政策性定价支撑,粮食成品的价格则完全由市场形成。2006年河南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小麦价格从0.68元/斤涨到1.18元/斤,涨幅为73.5%;同期,50斤包装面粉平均价格涨幅为40%。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麸皮曾是企业的赢利点,但受到饲养业下滑和进口替代产品的冲击,麸皮价格已经降到0.35元/斤,而去年这个时候是0.85元/斤。加上春节后小麦价格上涨,企业彻底陷入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下压、成本价格‘地板’抬升挤压的境地。”今麦郎面粉(安阳)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广发说。这个日加工小麦500吨的中型企业如今的开工率只有60%左右。
“现在是以销定产、以产定购,在当前市场大趋势下,没法大规模生产。”熊光发说,只能随行就市,为了不把客户丢掉,即使亏损也要维持住现有客户需求。“生产就会赔钱,不生产就会把市场赔掉。”
责任编辑: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