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柑橘之乡,在同样的丰产之年,一个滞销一个畅销,请看——
破柑橘滞销困局看科技如何发力
本报记者 吴佩 杨娟

今年春天,对于湖南省溆浦县大江口镇合龙村柑橘种植户贺显春来说并不好过。柑橘丰产之后的滞销,令他头疼不已:“柑橘卖不动,不仅是品种,还有病害等许许多多问题,说白了,对我们农户来说,最缺的还是科技。”
同一时节,500多公里之外的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邓家坡村种植的柑橘,却一点都不愁卖。“我们的柑橘错峰上市,品种好,品质高,一年有9个月可以生产,价格一点都不低。”村支书何明国对记者说。
为什么同样是柑橘丰年,两个柑橘之乡的产业发展差距会如此之大?科技在柑橘产业的发展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日前,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1、品种落后、技术陈旧多因素导致柑橘滞销
说起怀化地区及我国部分地区今春的柑橘滞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分析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柑橘生长各阶段所需雨水不一样,采摘前需要控水,水分过多会影响柑橘的酸甜度,也不利于储存和运输,而去年南方的连续降雨,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和采收运输;另一方面,对于湖南的一些地区来说,当地的柑橘品种相对较老,新技术也不够到位,影响柑橘的品质。”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湖南省的柑橘在品种改良方面相对滞后,品种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据湖南省农委经作站副站长丁伟平介绍,湖南的果园大多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基础设施落后,品种也比较落后,老品种占70%以上。“如果按照湖南600多万亩柑橘面积来计算,20年一个周期,每年需要改造的果园达到了30万亩左右。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推广、开发、选育、引进新的优良品种。”
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缓慢,也是导致湖南部分地区柑橘滞销的另一原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湖北宜昌地区柑橘丰年不愁销的原因之一,正是广泛应用了一项新技术——柑橘交替结果技术。具体来说,如果一个柑橘种植户有两个橘园,可以分为 “生产园”和“休闲园”,二者采用“轮休”的方式,今年让一园多结果,另一园养好树,第二年再轮换。
“柑橘交替结果技术,可以使柑橘产量和品质提高,也可以调节大年过剩、小年不足的问题,产出投入比明显优于传统结果方式,实现整体上的稳产、增产和增收。”丁伟平感慨说,“我们湖南是柑橘大产区、老产区,却不是强产区,特别是现代技术推广和果农的科学意识薄弱,大湘西地区比较突出。这项技术,在我们湖南并没有推广开来。”
责任编辑: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