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员网泊杨 契约建立的前提是平等,而农民似乎总处在弱势。

今天听到一件事情,让我很震惊。徐闻菠萝严重滞销,某生鲜旗舰店在聚划算说帮农民卖滞销菠萝,29.9元10斤。1天卖了60万斤。结果消费者收到货后发现菠萝大部分是坏的,这件事严重影响了店铺的信誉,某电商损失惨重,结果看到店铺放出公告说因为农民坐地起价,成本高涨,代办掺杂三分之一熟果,导致发货和品控出现严重问题,运营公司面临破产。 有人斥责果农没有契约精神,有人说电商自己没有做好品管,其实不管是谁对谁错,事实是怎样,结果是双方都造成了严重伤害,公司赔了,名声不好了。徐闻菠萝的名声也被这件事败坏了。 经常在网上看见有企业说,农民没有契约精神,之前跟农民定好的价格是1块钱,结果别人1块钱2来收,就把约定的产品卖给别人,诸如此类。 然而,我和农民接触的多,却了解到另一番光景。 也有好多商客跟农民定了明年1块钱来收,结果行情不好,第二年收购人的影子都没见到。更有忽悠农民种植A作物,把种苗卖给农民,说第二年多少多少钱来收,结果第二年也是找不到人。还有的趁着农民的农产品滞销,打着帮忙卖的幌子,把产品拉走,却是再没回过头来给钱。 对于企业来说,农民不守信用把价格提高了,企业损失了金钱。, 但是对于农民来说,企业失信,意味着农民这一年的收入就没了。也许他们家中有正在上学的孩子,有生病的老人,与准备盖房子娶媳妇的小伙…… 契约精神普遍都是缺失的,为何要把他硬套在农民身上呢? 契约的前提是平等,而社会给农民最缺少的就是平等。我们不得不承认,农产品的收购价是偏低的,在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上,农民没有定价权,没有议价权。多少钱都是收购商来定。那么为农何行情好的时候,农民就不能涨点价钱,分享市场本该给农民带来的一点点收益呢? 这样的契约,是不平等的。我现在看到有些企业做的很好,他们和农民的契约是有一个保底的收购价,然后根据行情收购价是有一个上浮的权限的。这样就很好的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也能让收购商有货可收。 社员基金专注新农人创业投资。创业商业计划书提交,详情关注公众微信号:社员网农家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社员网农家汇 资讯网站:http://zixun.sheyuan.com/ 
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