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然而目前,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9.9%。大量的农民工等流动人口既要和家人分离又不能享受城镇的公务服务和社会保障。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也就是未来5年要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 不论怎样看,我国城镇化率的速度都是相当快的。 然而,在质量上,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第一,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城市居民不是市民而是暂住在城市中的农民。这些人: 大部分没有社保,不能享受城市里的公共服务,长期和家人分离,子女无法在城市里上学。 这些人是流动的,有些人未来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落户在城市,有些会成为过客,换一个城市打工或回到农村。 还有一些人因为国家征地不得不来到城市,虽然有了住所,但是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文化水平较低,只能在城市里面打工,成为城市贫民。 因此,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农民工再城镇落户以及就业、子女教育、住房、社会保障问题是关键。 第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周边农村带来了大量污染。 很多乡镇工厂在建造过程中布局不合理,与周围的农田和农民居住的村落交织在一起,对农村生态形成了直接污染,使农村的大气、土壤和水源受到侵害。 小城镇规划不合理,城镇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转移到农村。在我国一般是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所以很多垃圾填埋场都设立在城郊,由于很多填埋场不能完全达到卫生填埋要求,导致生活垃圾进入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农村地区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 因此,城镇化不仅仅是建起了高楼,让农民买房住进去,与之配套的公共设施更要跟上。 这个实现,农村人再也不怕进城买房后老了没保障!
十年后,农村留守老人命运是什么?
如何才能继承农村宅基地?有什么条件?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社员网农家汇 资讯网站:http://zixun.sheyuan.com/ 
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