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孩跟男友回江西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分手”,这条新闻在近几天火爆网络,尽管此事诸多疑点,真假难辨,但却从春节蔓延到情人节,热度不减反升。网民显然不关心事件的真假,这个事件只是舆论扩散的一个由头。凤凰男、孔雀女、落后的农村现状、城乡二元结构、贫富差距、阶级分化……热元素不断的叠加,是引爆舆论的关键。 
有些网友会说这个女孩没教养,也会说男孩之前没给女孩做心里建设,却没有否定女孩和男孩彼此不合适分手,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有时候不同的出身和圈子确实很难走到一起,越来越多的鸡汤文也告诉大家爱情需要门当户对。事实上,这样的分手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就是社会现状,那“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火爆朋友圈是偶然吗? 当然不是,平时这条新闻出来的时候,身为农二代的你可能正坐在大城市的办公室喝着咖啡,看着报。而现在你回到了老家农村,看到家里漆黑的灶台,下不去脚的厕所……这篇新闻一下子就触动了你敏感的神经。上海女孩去江西农村的不欢而散也让你在春节大团圆的气氛中意识到,这件事也是摆在你眼前的事实,不管有没有威胁到你的爱情,城乡差别是难以逾越的鸿沟。每个回到农村过年的城市工作者都在其中找到了共鸣,舆论爆发了。 从爱情、家庭的主题一下子上升到农村的问题,农村问题向来是大问题。主流媒体纷纷把舆论引到到城乡二元结构上,人民日报的锐评《农村,说一声爱你太沉重》更是淋漓尽致的从社会结构和阶级层面写出了“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这个大难题——人很难跳出自己的阶级,个体向上更需要社会层面的整体提升,这也让上海姑娘的闹剧一时显得格外沉重。 一双双推波助澜的手,让这件事不断推向高潮,从更深层来说,这些手其实就是亟待改革的中国农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民长期在城市打工,却没有进入主流阶层的通道,而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底层群体,农民工第二代生长在城市,但社会制度却没有跟上。处在底层的农民阶级必然产生了失望、悲观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在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爆发了。 小的时候,农村的孩子常说长大后要回来建设家乡,为家乡做贡献,我相信说这话的时候是真心的,但留在城市却不一定是自己真心的选择,而是生活所迫。因为在过去,即便你想回去建设农村,你可能都不知道从哪下手。今天下午我一不小心看了一篇微信《江西凤凰男,你可否把家乡弄得美好一点再去找更好的姑娘?》,看完这篇文章我真的愤怒了,愤怒的不是文中拿日本乡村的图片对比表示中国乡村的落后,也不是说什么文中提到“如果你真的有超乎常人的爱和尊严,那就拿出行动来,建设一个让外人能接受的美好家乡”这种鬼话,而是作者对中国乡村的不了解,用文艺心看到了日本乡村的美好,却看不见中国农村的贫穷的根源,或者说假装看不见。这种城里的文艺青年对农村以及农二代的误读,也让事件的矛盾激化。 
面对网上众说纷纭,2月10日,事件中的江西男友在微博上发表声明,表示江西“有巨大潜力,有青山绿水,有蓝天白云,我为什么不留下来创业呢”。不管是真是假,这一举动让许多网友给这位男友点赞,另一位江西网友也称,她的很多小伙伴选择了回乡创业,正在努力改变着家乡的面貌,希望江西能坚持以绿色生态滋养江西年轻一代的梦想和爱情。 其实,上海女孩眼中的江西农村,千般不好不过因为一个“穷”字。而现在,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提高,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回农村创业是却是一个大写的商机。当你在城市的时候,互联网连接每一个的衣食住行,在农村,尽管互联网主要还是社交、媒体的概念,农村的互联网经济还在发展初期,但潜力非常巨大。 “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之所以能引发各方关注和思考,持续高温,最主要的原因是农村问题不仅愈来愈受到重视,也开始引发整个社会的思考,舆论的走向也证明了中国的农村改革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本文为社员网农家 原创 转载请注明 社员网农家汇,一个农家汇聚的地方。这里有最新鲜的农业资讯,最实用的农业服务,最深度的行业剖析。做农业,手机里没有我,那就OUT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