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中国乡村之声“两会”特别专栏 《乡村老友记》 每天回访一位曾经做客中国乡村之声的代表委员,看看各地乡村发展新变化、聊聊农民朋友关心的“两会”、“三农”那些事儿。 
还记得2012年“两会”上,给李克强总理带一瓶丹江水的南北水调核心区移民辛喜玉吗? 


辛喜玉带领村民致富 近两年,她依靠在城里卖菜、卖肉、卖小吃起家,成了村里的种植、养殖大户。在年近50岁时,她又开启了环保创业的探索,并大获成功。 3月4日下午,湖北省代表团召开首次代表团全体会议,在110位代表中,穿着暗花深色大褂的辛喜玉格外引人注目。辛喜玉今年已经63岁了,依旧保持着给总理送水时的干练短发。 散会后,记者赶忙迎了上去。辛大姐喜滋滋地跟我们说起了家里养殖基地扩建的事儿。原来是贷款手续出了问题,她正忙活着两头联系准备材料。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辛喜玉一直在为老百姓的发展建设、移民扶持奔走呼吁。 
辛喜玉是南水北调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库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底正式向北方调水。 
2015年两会,辛喜玉曾做客中国乡村之声《乡村夜话》,她关注的问题自然是库区移民的生活保障。今年,她带来的议案是建立南水北调移民和相关渔民的生态补偿机制。 

五万多库区移民亟待社会关注 辛喜玉表示,我们有五万多移民,依水库而发展、依水库而生存,这样的人没有纳入国家规划,没有补偿,缺口20多亿。为北方人喝上健康的水,这些人不能依靠水资源生存了,之前网箱的投入国家都没有补。 
库区农民有了新变化! 库区移民的生存现状让辛喜玉感到忧心,而谈到她所在的丹江口市茅腊坪村如今的变化,辛喜玉却面露喜色,打开了话匣子。 辛喜玉提到,农民这一块儿是变化了,而且变化还很大,土地上不收税了、教育上免费了、合作医疗加倍了、农民养老还有养老费了。原来养老费是55块钱,现在是70多块钱了。 为你 推荐 本文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记者:杨滢、凌姝 编辑:刘思思 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