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传承 记忆乡愁 
山歌首首,山水千里 曲艺幕幕,人间百态 画卷幅幅,天地万物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从去年6月起,面向社会征集:有地域特色或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故事。 现在,中国乡村之声精心选取部分作品,向您展示我国民间文化和其传承人,望与您一同分享中华文化的美好记忆。 黑龙江勃利黑陶技艺 一捧黑土,经过压滤、练泥、干燥、刻制、烧制等30多道工序,摇身变成一个个古色古香、做工精巧的黑陶工艺品。 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采用东北特有的粘土加工制成的勃利黑陶是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年,它的传承人赵长军用坚持和坚守,让宁静古朴的黑陶工艺越走越远。 赵长军 “勃利黑陶”第五代传承人 1956年出生的赵长军是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勃利黑陶”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40年来,靠“玩泥巴”赵长军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这个小小的县城--勃利县,玩出了门道。 ”陶瓷这种东西就是泥、水、火的一个结晶,整个一个创作过程包含制陶人的灵感,赋予每一件作品生命。“ 
精雕细琢 全程原始手工制作 赵长军从小喜欢画画,毕业后听从自己的爱好成为了一名制陶厂的工人,这让他如鱼得水,一下子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在赵长军的产品陈列室,通体墨黑、琳琅满目的产品令人叹为观止。形式各样的尊、瓶、炉仿佛刚从历史长廊中走出,古韵悠长,巧夺天工。 
”每一件作品,从拉坯到雕刻都是纯手工的,整个工艺流程必须采用原始的手工制作方式。它必须用老窑,产生烟气,通过渗碳原理才能烧出这种黑色。“ 多渠道推广 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为了让黑陶从黑土地上走出去,赵长军不但建起了黑陶文化产业园区、黑陶展览馆、技艺体验馆,还与电子商务相融合,让古老的黑陶通过现代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下一步通过微信平台、各种文化博览会,这些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勃利黑陶的发展史,了解咱们的传统文化。” 全心教学 传承是关键 年近花甲,赵长军把更多心思和精力放在调教学生身上,他要把自己对黑陶的领悟和手艺毫无保留的传递给学生们。 ”因为岁数也大了,这种东西死了也带不走,我12个弟子全部传承,他们真心实意地学到了这门手艺,掌握了这门手艺,不想再让它失传,想把这个在他们的手中能继续传承下去,这是最关键的。“ 联系我们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如果您的身边也有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和其传承人,也可以把他们写下来、拍下来、录下来,发给我们。我们将通过中国乡村之声广播节目和新媒体平台与天南海北的朋友分享。 来信来稿请寄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节目中心策划部邮编:100866电话:010 86090353电子邮箱:xiangchou@cnr.cn 文化薪火 世代相传 记忆乡愁 作者:黑龙江七台河 杨娜编辑:周阳波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