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以文名,国以人兴。 宁波,以厚重文化而名;中国,以兴旺国民而兴。 文化服务于民,国民以农业为基。 土地,孕育农业、养育国民、滋养文化——走进宁波,关注三农。 1月12、13日,“广播惠农面对面——全国‘农广’小分队走村大行动”来到浙江宁波,为那里的人们讲解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带去欢乐。 我们关心“三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1 农村 美丽中国,美丽乡村,这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重要内容。村民陈益针对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向专家发了问。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其一,重视古村落保护,国家会有专门的经费支持;其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并发展旅游业,在市场中实现价值,这也是美丽乡村的建设重点。” 
李国祥:“2016年起,国家将6000个村庄,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典型村,并连续两年,每年提供150万资金支持。” 2 农业 想扩大生产规模,土地问题该如何解决? 答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李国祥表示,想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通过土地流转和产权交易;股份合作——土地入股、社会化服务——土地托管,都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形式。 3 农民 “什么样的食品最安全?”慈溪孙方村村民娄清员的问题让大伙儿炸开了锅。 
李国祥回答:“食品分为三种:有机、绿色、无公害,大家购买时要注意: 无公害:正规超市都会有检疫检测,无公害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将无法进入超市;绿色:管理更加严格,化肥量很少,且使用绿肥;有机:依靠动植物的自身防御。” 
李国祥:“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药、统罚统治、提供社会化服务,都是解决‘滥用药’问题的好办法。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而在”十三五“之后,将实现负增长。” 
(活动结束后,李国祥研究员热情回答村民的问题) 我们走进“三村” 
三村:象山樟岙村、慈溪孙方村、江北慈城镇。 全面小康,不仅是提高物质生活,大家的精神生活我们也同样关注。 1 象山县樟岙村 一双手、一把剪,普通纸张瞬间变了样! 在象山县樟岙村农村文化礼堂,工艺美术大师谢才华的剪纸艺术博得了在场人的掌声与惊叹! 
几秒钟的时间,他就用一只活灵活现的“剪纸猴”为大家送上了最真挚的猴年祝福! 
这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五十年来,不断创新剪纸艺术。将自建的艺术馆和所有剪纸作品献给国家,并打造廉政教育基地和道德讲堂。 
(图为谢才华剪纸艺术馆中的剪纸艺术品) “剪纸是我的另一个生命,但我的天赋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我要为后世留下精神遗产。” 2 慈溪市孙方村 这功夫,太厉害了,一直说不停!快听,著名相声演员马星野为大家”送梨“来了。这可是他专门为”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宣讲创作的作品! 
姚剧,原名姚北滩簧,宁波第二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物化遗产。 坎墩(孙方村街道名)是姚剧的发源地。2015年,该街道被命名为第二批浙江省传统戏剧特色乡镇(街道),这是宁波的首个入选乡镇。在本次孙方村的演出中,也有姚剧的声音。 这位就是姚剧传承人陈红亚,她学习姚剧已近十年。她献唱的《黄昏敲过一更鼓》,讲述农妇苏小娥在丈夫去世后,依然要辛苦劳作的故事。 
著名歌手,卖菜大妈张学敏为大家送上了多首经典歌曲,观众们纷纷叫好,高喊着再来一首! 

3 江北区慈城镇 慈城镇勤丰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从2009年起,他们连续7年自编自导自演“我要上村晚”文艺演出,一支支优秀的文艺团队涌现,乡风舞蹈队是其中的佼佼者。 
演员们群舞《小河淌水》,看这优美身姿,看这五彩霓裳! 
2016年,“广播惠农面对面——全国‘农广’小分队走村大行动”将继续送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下乡,我们继续在路上。 
采编:严隽怡 为您推荐↓↓↓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