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小麦卖出高价,传统的方式肯定需要转变。思维要转变,做法也需要转变。除了三二一产业反向融合,用小麦打“怀旧”牌,也能使麦收季节赚取高额利润。 
“三夏”大忙陆续开启,记者近日却在河南新安县五头镇仝沟村看到一个奇怪的景象,村里近5000亩小麦被齐头去掉,只剩下麦秸在田里。该县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仝沟村是个碾馔专业村,麦穗都提前割下来做碾馔了!” 碾馔是什么? 去糠、汆炒、脱皮等十余道工序,最后用石磨将炒熟阴干的青麦粒碾压成嫩嫩的、长长的细条,透着缕缕麦香的的“碾馔儿”便新鲜出炉,其色泽青碧,清香爽口。也因这种食品是在石磨上碾磨而成的美食,人们就称其为“碾馔儿”。 “碾馔”制作过程大约三、四个小时,因此民间有“碾馔儿好吃真难做,一碗碾馔儿汗湿襟”的说法。 
仝沟村将新鲜的碾馔晒干,利用互联网远销到北京、甘肃等地,待到想吃时,只要用蒸笼蒸热后清香如故。当地农民表示,家里种了10亩小麦,每亩小麦可制作700多斤碾馔,增收4000多元,比小麦收入高出好几倍呢。 仝沟村村主任刘宽说:“目前全村有40多家200多口人从事碾馔加工、批发,村里耕地面积有5000多亩,能增收近3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村民靠碾馔致富。” 
这是一条典型的换个思维巧致富的例子。以前一提到碾馔,大家都会想到是青黄不接时的充饥之物,但是现在生活水平好了,这些忆苦思甜的食物反而有了更好的市场。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思维也要跟着发展。发展特色产业致富,有时候需要不走寻常路。仝沟村也是利用了这样的机会,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村民靠碾馔致富。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致富帮》 作者:王居蔚 编辑:刘思思、李雨楠、张磊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