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规模农业是必经之路,国家予以更大力度的支持。2016年一号文件要求确保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定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说明规模农业将成为坚定不移的国策,给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带来绝佳赚钱机遇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商机。 都说农业火了,许多农民纷纷流转土地,但农民土地怎样流转,农民利益才能最大化? 
1、要租不要卖 目前因为对于农民来说,最值钱的东西就是土地了,现在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以后指不定有什么更好的农业政策出台,到那时种地比打工挣钱多了,可以及时收回土地。 2016土地流转提供租金补贴——地方各级财政将重点对土地流向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且流转期限较长的流出农户,给予土地流转租金补贴。 
2、以土地入股 如果要确定租出去,那么租金该怎么定呢?一年每亩地800块?1000块? 这样肯定不行,要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向外出租,比如以每亩地1000斤或者多少斤粮食的价值为准,按粮食的价格确定租金,就像分红一样,租地人赚的多,农民自己分得也多。 都说是水涨船高,如果把租金写死了,以后粮食价格涨得很高,别人的水是涨了农民自己的船却还在下面。现在物价涨,房价涨,粮食价格再过两年说不定会涨成什么样。所以农民向外租地时一定不要把钱数写死。 
3、看准租地对象 农地流转租金的差异与转出农地农户对流转对象的选择密切相关。农地流转市场的土地租金比熟人社会中流转租金高得越多,农地越倾于在社会层面流转。 不同类型农地的流向出现了分化。高价值的农地多流向熟人,流转收益更多地体现为保障收益;低价值的农地则多在社会层面流转,流转收益主要体现为经济收益。 
农学谷商学院首席专家郭文军博士认为:对一部分转出农地的农户来说,土地的生产功能虽已淡化,但其保障功能仍然存在。因而政策上要从完善农户的社会保障制度着手解决转出农地农户的后顾之忧,才可能提升土地的生产要素性质。同时,农户户主如果希望获取非农工作机会,也必须加强教育与特殊技能的学习,这样才可能使其家庭不再仅仅依靠农地作为生存的资源。 微信搜索公众号“农学谷”,发现更多致富商机,结交更多良师益友。 微信名:农学谷 微信号:WOA-OA 邮箱:ai@g20.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