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八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农村电商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改变农民的收益渠道,让农民真正获利。但对于亿万农民来说,农村电商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画大饼的层面上,而是需要一步步有效的措施让政策落在实处。 
? 农村电商:千县万村最想做的事 去年,国家就出台了多项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政策。既然在国家层面都对农村电商发出了强劲信号,当地政府必然要配合,于是我们看到农村电商从去年以来就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各地基层政府一把手亲自上阵监督落实。 到了今年,政策导向更是让农村电商的发展有了加速的迹象。国务院及各部委密集出台关于农村电商的重磅文件,力挺农业电商发展。2016中央1号文件比2015年更为加大了关于“农村电商”的篇幅,并4处提及农村电商发展问题。相比去年而言,文件中更强调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农村电商落地实行提供了诸多有利保障。 在这样的态势下,当地政府对农村电商大开绿灯。 
然而,这种支持不仅扶持了积极创业的电商企业,也引来了一些利用电商旗号骗补贴的人。扶持不是撒胡椒面,政府有必要对企业的资质,创业者的实力进行考察,清除那些不干正事,骗取补贴的电商。在2015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上,刘强东针对农村电商的发展状况直言不讳地说出了“真话”——很多电商都打着农村电商骗地方的补贴,一些县级政府官员,为了搞电商形象工程(也就是政绩),发文要求公务员等必须在网上购物,不仅徒有其表,还会伤害线下零售业,影响税收状况,而农村电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没被重视。 
? 农村电商:是否具备向全国发展的条件? 农产品的区域性特点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众所周知,农产品的消费行为一个典型的特性:区域性消费。不同地方吃不同品种的鸡,有不同的吃法,很复杂。更别说土特产了,四川的腊肉就是四川的人最喜欢吃,而湖南人呢还是爱湖南腊肉滴,湖北的则吃湖北腊肉,湖南腊肉卖湖北就很难。除了少数全国知名的农特产品和得天独厚的产品之外,大多数农产品不具备向全国发展的潜力,还是只能在周边销售,这也是农产品有别于其他类型产品的特点。所以做农村电商,真得认真想想,不是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去,就认为是开启了电商时代了。 而且,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的营销费用越来越贵,对资金短缺的农民或农业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甚至绝大部分是赔本买卖。就算现在电商平台对农村电商有相关的优惠,但还是满足不了绝大多数农民的需求。再加上农村市场物流上的短板,短时间内电商并不会给农民带来太多裨益。 
? 农村电商:有天时,有地利,还要有人合 农村电子商务从各个领域,从产前、产中、产后都使农民加入到农村电商去,改变过去农民只是种养,以后通过电商也可以直接销售,这样把流通环节的收益也可以留在农民的手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然而当下互联网的技术、商业模式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别说农村人无法理解,就连城市里年轻人都深感跟不上这节奏。要想让电商能真正的在农村开花结果,没有既懂互联网,又懂三农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这事还真有点让人不踏实。 我们看到政府在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新局面。这充分说明了政府看到了问题是关键所在,然而人才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所以系统化、针对性的组织人员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好的政策,有了丰富的当地资源,再加上这些有勇气和决心扎根农业的新农人,农村电商才不至于变成一句口号和美好的幻想。 
致力于农业经理人管理实效培训的农学谷商学院,教务长黄国桂先生认为:政府已经意识到需借用互联网手段和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各大电商企业也反复用人口基数、收入提高、移动互联网使用率等数据力图证明农村电商含有巨大潜力,但农村电商要想真的获得成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唯有真心致力于提升农民卖货、购物的便捷,降低他们的成本,提高他们的收入,才能最终取得多方共赢的结果。 微信搜索公众号“农学谷”,发现更多致富商机,结交更多良师益友。 微信名:农学谷 微信号:WOA-OA 邮箱:ai@g20.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