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城市工商资本大举下乡与广大农民争夺利益,而不是与其形成互补,是当前三农问题面临的新挑战。” 
国家将大量惠农资金投放到农村,开启了“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时代。应该说农民种田赶上了一个极好的时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工商资本大举进军农村,各级政府也在发展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口号下,采取各种手段鼓励和吸引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流转农民的土地,而且还将国家的各种惠农项目重点倾斜投入到城市工商资本经营的土地上。因此本该由广大农民分享的利益被城市工商资本攫取。 这样一来,尽管农业在一些指标上有所改观,比如在机械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劳动生产效率等方面都有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不见得提高甚至很多都在降低),但是这又和农民有什么关系呢?很多农民不仅无法再分享农业利益和国家的资源投入,而且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使原本具有一定活力的村庄也在不断走向衰败。这对农民、农村和农业都是十分不利的。 
?要给下乡资本设门槛、立规矩 时下,不管是房地产的、还是互联网的,形形色色的企业你追我赶进入农业。据农业部统计,近三年流入企业的承包地面积年均增速超过20%。然而,不是你有钱就能玩得转农业,“米饭好吃田难种”。 从不少地方实践看,工商资本种粮食等大田作物,大多“规模不经济”。可资本追求的是利润,种粮不行种果蔬、花卉,搞高科技、生态农业,对众多不懂农业的企业而言,高投入意味着更高的风险,难免赔本赚吆喝。既然如此,为何这么多企业纷纷下乡?有的是对农业投资的长期性和风险性缺乏认知,盲目跟风;有的本身心术不正,流转的土地不种庄稼种“房子”。一些企业抱着投机心态,加上地方政府推波助澜,于是出现了企业“有实力争地、没能力种地”现象,出现了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这样的资本下乡不加限制、任性发展,受伤的是农业、农民。 
?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做什么?一句话,干农业干不了的事。 鼓励工商资本做些什么?鼓励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工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现代种养业。 要限制什么?限制工商资本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农地,防止企业与农民争夺耕地经营权,把农民硬挤出去。 要禁止什么?严格禁止改变土地用途、侵害农民利益、破坏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引导好工商资本下乡,地方政府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各地情况不同,要因地制宜,准确把握。工商资本要切记:农业投资不能急功近利,让农民分享到发展“红利”,才能收获农业的明天。 
农学谷商学院潘思旋院长结合长期走访接触的案例指出:农业用地被卷入土地流转,价位一路攀升。可是这空虚的数字没有带动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最终农业荒废,农民失所,从中获利的,只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抛出空头支票的参与者罢了。因此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土地出让方,都需要冷静看待,否则在这场轰轰烈烈经济结构改革过程中,不仅会错失农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同时也会让下乡资本赔钱,让农民、农业受伤。 农学谷商学院首席专家郭文军博士认为:要给下乡资本设门槛、立规矩,让真心干农业、有能力干的留下来,把动歪心眼、打插边球、弃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于不顾的卡在门外。 微信搜索公众号“农学谷”,发现更多致富商机,结交更多良师益友。 微信名:农学谷 微信号:WOA-OA 邮箱:ai@g20.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