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基层法律案件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有的地方甚至是十倍的增加,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基层法院办案人手越来越不足,而且人才流失情况异常严重。法律案件增加了,办案人员的数量却在不断下降。在最需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的时期,留住基层法官,并提高基层法官的数量和质量,就成为当务之急。 
60名法官每年办理3000多案件 人才流失严重 彬县是陕西省咸阳市下属的一个偏远县,刘胜利在县人民法院已经工作了30年,说起这几年法院工作环境的变化,他感慨颇多: “我进法院30多年了,我刚进法院就是50多人一年审理200多个案件,现在是60个人,年审理3000多个案件,工作量增加将近15倍,法官就忙不过来。” 案件激增了十几倍,然而办案人员的数量仅增加了不到10个人,彬县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徐春宁说一方面是基层法院的编制数量太少,另一方面则是近年来从法院越来越留不住人: “2012年进来10个,大家说这真好,结果到2013年没过完,就走了5个。这几年感觉就是,有些娃娃你名字还没弄清楚呢,人家就考试走了,因为咱这儿是个比较偏远的地方,现在能进来司法考试肯定过了,有这个资质的话,人家上市里、省里的法院啊,或者什么地方,人家机会比较多。” 为了能让招考进来的新人能留住,彬县人民法院也是想尽了办法,比如说对考生的生源地多倾向于陕西省内一些贫穷地区的考生,对入职新人积极帮他们在当地找对象解决婚姻问题等等。然而即使这样,能长期扎根留下来的也不多,彬县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徐春宁: “反正这个活,两三年以后才能上手,如果两三年以后你就走,这对法院来说等于刚把人培训基本手熟了,能自己独当一面办案了,结果人走了,又来上一批新的。” 法官一年工资不如律师一个案子服务费 
不仅是偏远地区,就是在首都北京也存在法官流失问题。今年30岁的刘明远(化名)是北京一家银行的法律顾问,这份年薪20多万的工作他刚刚从事了一年多。就在一年前,他还是北京怀柔法院雁栖法庭的一名普通法官。 刘明远上大学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法官,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为中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一点贡献。正是抱着这样的志向,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就通过招考进入北京怀柔法院雁栖法庭,成为一名基层法官,并且一干就是5年。然而2015年,他最终还是选择离开: “原因有好多,最重要一个原因就在于物质保障,法院的收入确实比较低,因为是在郊区嘛,我是住在市里面,上班时间不是特别方便,每天来回的通勤时间很长,我爱人也在市里面工作,可能就会有现实的问题。” 一个年轻人,辛辛苦苦上了四年大学,又读了三年的研究生,通过了司法资格考试,然后又考上了法官序列的公务员,然而现实总是有些无奈。 刘明远告诉记者,在雁栖法庭,他每月税后的纯收入有五六千元,而目前北京的房屋均价每平方米已经达到三万多,另外与其他行业的法律工作者相比,基层法官的待遇明显要低很多: “就是说你有时候会横向比较,你跟律师比较啊,或者一起毕业的同学,他们在公司做法务的、做律师的收入相比较的话,你会发现会有一个很大的落差,有的律师可能代理一个案件就够法官一年的收入了,这个确实差距太大。” 基层法官:钱少、受气、压力大 怀柔法院雁栖法庭下辖雁栖、怀北、渤海三个镇和雁栖工业开发区,共51个行政村,婚姻、继承、相邻关系等传统矛盾纠纷仍然占据较大比例,在国际会都建设过程中,围绕征地拆迁、配套设施建设等新型矛盾不断产生,附近群众诉讼案件数量明显增加。身在一线,案件的数量和复杂程度,都让刘明远身心俱疲: “一线法官处于矛盾纠纷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当事人。可能有的当事人法律意识会比较差一点,会有当事人对法官的辱骂啊、威胁恐吓啊,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律师的工作是单向的,就是我一对一当事人,法官的工作是双向的,我要对两边当事人,最后还要形成一些文书,好多工作,确实很辛苦。” 
另外,基层法官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这对年轻法官长期工作的积极性有不小的影响: “干10年或是干15年都是一个样,渠道比较窄,因为年轻的法官比较多,虽然司法改革,但是还是在走一个行政序列,中间会有一个遴选,但是一个基层法院的法官,三五年被遴选上的也没有几个,凤毛麟角。” 不只是刘明远选择离开基层法庭,一些跟刘明远一起毕业的研究生同学也基本上都离开了法院: “当时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有进入法院的,有郊区的,有北京市区的,也有中院的,但是现在至少差不多有将近一半的同学都已经出来了。不光是基层的,中院的也有离开的,我当时知道有三个进了北京市二中院的,但是他们三个全都辞职了。” 劳动法专家刘秋苏也曾是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法官,从县城法院到市中级法院再到南京浦口区人民法院,一干就是19年,然而就在3个月前,他也选择离开自己工作多年的岗位,在感激法院工作给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同时,他也对目前法院法官的工作现状做了总结: “归纳了七个字,钱少、受气、压力大,现在每个法院的案件是在按照20%到30%的速度在增长,有的法院甚至达到40%到50%,法官越来越难做,法官的压力越来越大。” 专家:应提高基层法官收入,保护法官权益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法官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法律最后防线。目前基层法院,特别是偏远地区基层法院存在的法官流失问题的确值得注意,法官人数不足,流失严重,最终会影响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容易引起群众不满。 刘秋苏表示,要破解当前要破解基层法官流失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收入要提高,这种收入的提高要和办案数量相匹配,法院应该考虑如何让劳者多得。另外呢,让法官更像法官,法官被那种无理的当事人一遍又遍谩骂,举报投诉,有谁能体会到法官的痛苦呢?就是说维护法律的权威,维护法官的尊严,法官才愿意在法院坚守下去。第三个建议就是能不能考虑给法院增加编制,与以前相比,现在在编的人员虽然增加了一点点,但是远远不够,案件从八九十年代到现在已经翻了好几番,以前人均几十件,现在人均几百件,按照倍数就是八倍到十倍,我的建议就是大幅增加编制。”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记者:王丰 // 责编:夏恩博 // 监制:张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