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目前全球每年的青蒿素需求量为180吨,中国为这些青蒿素的生产提供了90%以上的原料。无论对于中国种植青蒿的农民还是制药企业来说,这都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有消息说,德国科学家目前发明了一种从烟叶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那么,中国的青蒿素生产技术会受到冲击吗?中国农民种植青蒿还能有效益吗? 
青蒿素,因为它的发现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而广为人知。 作为对抗疟疾的有效武器,青蒿素在非洲等疟疾肆虐的国家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全球每年的青蒿素需求量为180吨,中国为之提供90%以上的原料。 现在有一个消息传来: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从烟草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据说可以降低成本。 
▲ 发表在eLife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Molecular Plant Physiology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已成功借助烟草,生产出青蒿素的前体青蒿酸。 据《科技日报》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专家从每公斤烟叶提取120毫克青蒿素,从而可以满足大批量廉价生产抗疟疾药物的需要。 关于这项技术,国内烟叶研究专家赵元宽表示,其实,中国也完全可以做到从烟叶中提取青蒿素。在植物界,烟叶是一种极其容易实现转基因的作物。青蒿素的提取需要一种载体,烟叶恰好是理想的载体。目前,中国的烟草产量为每年4000万担。如果中国需要从烟叶中提取青蒿素的话,可以考虑划出专门的烟叶种植区域来种植可提取青蒿素的烟叶品种。 对于烟叶种植者来说,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前景。而且,烟叶种植如果可以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或许可以降低一些禁烟主义者对种植这一作物的反对力度。然而,在中国的科学家看来,德国的这项技术应用前景并不乐观。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克轩。唐克轩课题组十几年来专注于青蒿素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的研发。(图片来自上海热线)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克轩认为,相对于国内直接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技术路径,德国科学家从烟叶中提取青蒿素,需要一个从青蒿酸转化为青蒿素的环节,这无疑会增加成本。而且,我国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可以实现叶片干重提取1—2%的量,是德国科学家从烟叶中提取量的一百倍。 中国为世界青蒿素生产供应90%的原料却赔钱 据唐克轩教授介绍,目前世界上提取青蒿素的通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直接从青蒿中提取的方法,另一种是美、法等国利用酵母发酵技术生产青蒿酸来提取的方法。同等条件下,中国的技术生产每公斤青蒿素需要1300元——1500元,而美法等国家的技术每公斤生产成本则高达2200元——2500元。 中国青蒿素生产的另外一个先天优势则是,世界青蒿素原料供应,80%以上来自中国。 
▲ 青蒿种植成为一些地区农民的致富门路。 重庆酉阳享有“世界青蒿之乡”的美誉,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青蒿素高含量的富集区,平均青蒿素含量高达8‰,全球八成的原料青蒿产于重庆酉阳。 既有技术优势,又有原料优势,中国的青蒿素生产理应为国内的制药企业和青蒿种植户带来良好收益才对。但是,让中国的制药厂商尴尬的是,目前中国的青蒿素很难打入国际公立市场,即政府采购。世界卫生组织统一采购的青蒿素,60%来自印度以及诺华、赛诺菲等国际制药巨头。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青蒿素更多是把原料卖给了国际制药巨头,而青蒿素原料和成药销售利润比约为1:20。即使作为主要原料供应国,中国企业在销售青蒿素原料时,竟然是以每公斤700元的价格赔本销售。 终端市场没有话语权的后果是,国内的青蒿素生产厂家陷入生产即赔本的恶性循环。长期下去,企业生产积极性必然受影响。而对于广大的农户来说,受终端市场业绩较差影响,种植青蒿的效益自然也不会太好,因此种植积极性也会降低。 中国青蒿种植业存在两大问题 目前,国内的青蒿种植存在两大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农民种植分散,无法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传统的青蒿种植主要在山区,如果不是青蒿素的发现,青蒿的存在更多是以野草的面目示人。由于青蒿不用管理,所以,它的种植成本其实并不算高。但是,由于上游价格不稳定,农民也不敢随意扩大种植规模。目前,青蒿干叶的收购价一般为7元/公斤。如果低于这个价格,农民不愿意种。高于这个价格,企业的成本会抬高。 二是青蒿的高含量品种有待普及。目前,青蒿内的青蒿素含量只有0.8%。如不能低价收购,必然导致青蒿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那么,如何来解决青蒿素产业中的各种问题呢? 6月21日,中国青蒿素产业联盟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其目标是要打通青蒿素的产学研链条,将青蒿素从农田种植到成品产出的各个环节有机整合起来,让种植青蒿农民愿意种,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使生产青蒿素的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进军国际市场。 在青蒿种植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科研院校的力量为农民提供高品质的种质资源。另一方面,将会在国内平原地区的盐碱地带推广青蒿种植。 唐克轩介绍,目前国内青蒿种植主要向两个方向努力。一是由企业建立青蒿种植基地,承包农村的土地从事种植生产。另一种是企业与种植青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来生产。 我国青蒿可种植范围较广泛,重庆酉阳、吉林、辽宁、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等省区都有青蒿分布。 记者:夏恩博 // 责编:刘思思 // 监制:张磊 部分资料来源:科技日报、澎湃新闻;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