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兴化市数万名农民20年前购买了老农保,但新农保实施后一直没有清理转保,参保人找到社保部门才被告知:只能退保、无法兑现。被问到为何不及时开展清理转保工作,当地社保部门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令人尴尬:信息不全,不好通知。 事件还原 说起“养老保险”,一般的理解是年轻时交钱,年老了就可以领取养老金,颐养天年。而在江苏兴化市,这些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在20年前就向当地政府部门购买了一份养老保险,现在到了该领养老金的时候,却被告知不能领取了。七年前老农保逐步取消时,当地没能及时为数量庞大的参保户清理转保,甚至出现部分农民既有老农保又有新农保的情况。最终,数万农民持有的老农保无法兑现,无疑让地方政府陷入失信境地。 
我国推行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始于2009年,由于这一制度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符合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和缴费能力,从而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但是,由于“老农保”的缴费主要依靠农民自筹,同时较低的保障水平又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参保率一路走低终致难以为继,后来国家果断叫停。 老农保和新农保没能有效衔接导致问题发生 新老农保出现对接障碍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工作不力。一方面,不少参保的农民对新老农保的变化毫不知情,当地政府并没有履行告知责任,数万人没有退保,老农保与新农保没能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不仅没能兑现当初的诺言,让参加老农保的农民有一个老有所养的晚年,甚至让农民投保所用的血汗钱严重缩水。尤其是在面对外界质疑时,不做解释不予安抚,只给农民撂下一句“根据政策,只能退保”,不仅无益于相关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 
地方财政应加大资金转移支付力度,把农民养老事业办好 农民群众的利益无小事,老农保与新农保无法进行有效衔接,也就是管理部门的责任没能衔接好,管理部门这种做法,是对参保农民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事实上,“老农保”衔接“新农保”并没有计算上的困难,影响新老农保衔接的主要原因是老农保账户的亏空。因此,有必要在确保原参保信息准确无误的基础上,集中工作人员逐户逐人将老农保数据信息导入新农保系统中,实现新农保与老农保个人账户信息及账户资金转移。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不愿农民将打工时的基本养老保险转入“新农保”,是因为农民缴费越多,政府补贴越多,其背后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不愿承担“新农保”给财政带来的负担。因此,地方财政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集中财力把农民养老事业办好。对农村社保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甩包袱、撂挑子。每一项改革政策无论是小范围试点还是大范围推广,都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对于农村新老农保出现对接障碍,以及有可能出现民意反弹,有关部门绝不可掉以轻心。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吴学安 编辑:刘思思 责编:夏恩博 监制:望远 版权声明:本文已注明来源,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