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虾等水产动物的最基本生存条件是水体环境,所以为保证水产养殖业更快更好地发展,首先就必须保持养殖池塘水质的良好性。 鱼类养殖中阻碍产量的原因是由于养殖过程中塘底淤泥的沉积作用,而养殖专业户往往忽略了这点。他们只重视对池塘施肥及预防疾病等方面,对池塘底质缺乏关注,使塘底的淤泥积聚得多,水质不断恶化,致使鱼苗得病死亡。在养殖期间,不能忽视每一个细小阶段,对池塘底质要定期更换,以使水产品更加安全和健康。 
? 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存在的问题 水产养殖池塘主要输入人工投饵、施肥、生物尸体及其粪便等有机物。池塘水深的不同造成了输入的部分有机物不能及时得到分解,所以原本的有机物慢慢就变成了水底沉淀淤泥的组成成分。 虽然池底有限的淤泥量可以有效发挥保肥、供肥以及缓冲池水水质等作用,但是如果养殖池塘池底沉淀的淤泥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水中含有的有机质就会增多,细菌在氧化分解这些有机质的过程中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从而导致存在于池塘下层水中的氧气含量少之又少。在这种缺氧环境下,厌氧性细菌繁殖速度无疑会大幅度提高,同时可以更快地发挥发酵作用,从而增加了诸如氨、硫化氢、有机酸、低级胺类、甲烷等还原性中间产物的含量。 
危害:这些还原性中间产物的长时间积累将会严重阻碍鱼类的顺利生长;这些产物特别喜欢与氧气同在,水中一旦有氧气存在,它们立即和氧气发生反应,消耗大量的氧气,而水中的含氧量只有在其完全氧化之后才可以回升。

? 改进途径 ● 通过爆嗮和冰冻池底改良底质 将池塘中的水全部排出,以便池塘底部能够被充分晒到,也可以在冬季用冰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改良底质问题上都是比较可靠的。通过爆嗮,池底沉淀的淤泥可以变得较为干燥疏松,同时也进一步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接受到更多的氧气,有利于降解沉淀的有机物质。 总之,这两种方法一方面能够消灭大量的害虫和寄生虫,另一方面也能杀死大量的病菌和有效提高施肥的肥力。 
● 排净池塘污水,挖去多余的塘底淤泥 水产养殖池塘应该每年排干塘水以滤去多余的淤泥,淤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以为陆上经济作物提供优质肥料。 养殖池塘底部通常保有大约20厘米的淤泥层最好。在干塘期可修正池塘堤岸,预防漏塘。在水产养殖期,池塘有水的情况下,为了水产动物的正常生存和生长,也要定期滤去一些淤泥,改善池塘水质;在去淤过程中,可以释放泥中的养分,增加池塘肥力。此外,为了应对池塘有机质分解消耗的氧气导致池塘缺氧,应该运用增氧机增加塘水的含氧量,特别是夏季。 
● 在池塘干塘期进行作物种植 池塘一般排完水后,要保持长时间的干塘期,此时可适时在塘底进行一些经济作物的轮作。这样可依靠植物发达的根系吸收淤泥中的水分、淤积的有机质、矿质元素,改善塘底土壤结构。同时,在干塘期可以获得一份不错的经济作物的收入。假如种植的是种草,可以为下一个养鱼期提供优质的绿肥。 
● 光合菌种的投放 水产养殖阶段,池塘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孕生了大量腐殖质,其分解过程会消耗水中大量氧分;缺氧条件下的有机物分解更是会产生大量的还原性中间产物,导致水质持续恶化,影响养殖物的生长。 面对这种情况,可向水体投放一种具有优化水质功能的光合细菌,分解池塘有机物,产生氧气和营养物,减少有害为主,增加浮游动物的生活量。这些浮游动物和细菌将养殖动物的粪便和池塘多余有机物分解成光合细菌的食物,使光合细菌增殖,继续净化水质。 
● 生石灰巧妙施用 ? 池塘施用生石灰,致使池塘淤泥PH升高,形成各种水生分解者的生活环境,促进水底营养物质的循环,增加水体肥力。 ? 改良水质。 增加的水体碱度,可以提供水体一定的缓冲空间,维持水体环境的稳态;生石灰遇水变成氢氧化钙后吸收二氧化碳,又变为碳酸钙沉淀,使悬浮的胶状有机质等集结沉淀,使池水澄清、增加水的透明度,可增强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增加水中含氧量。 ? 改底培藻。生石灰下塘后产生的钙离子置换出塘底淤泥其他阳离子(钾、钠等矿物质),促进无机盐循环利用,且根据需要吸收或释放CO2供藻类光合作用,间接提高水体溶氧。 ? 降低风险。生石灰中的钙离子能与水体重金属离子(铜、汞等)竞争鱼体及鱼鳃的细胞膜渗透通道,从而降低其毒性。另外生石灰形成的碳酸钙能使塘底淤泥疏松多孔,有利有机物进行有氧分解,加快氨氮、亚硝酸及硫化氢等中间产物的正向转化,降低水体有毒物质污染,从而降低养殖风险。 
? 生石灰用量用法 干塘清塘 带水(1米水)清塘300斤/亩,干法(10CM水)清塘150斤/亩,此外视淤泥多少酌量增减10-20%,盐碱池少用或不用。生石灰化开后,立即使用效果最佳。 常规用法 成鱼塘(水深2米左右或以上)每15-20天使用一次,用量30斤/亩,不计水深。晴天上午9点或傍晚7点左右使用效果最佳。另对于鱼塘周边有大量桉树的鱼塘,每次下雨后就需要使用。 治疗用法 生石灰对于鱼类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最好。成鱼塘(水深2米左右或以上),用量30斤/亩·米,水深大于2米按2米计,低于2米则按实际水深计算,晴天上午9点使用。 改善养殖池塘底部淤泥中的有机质的种类和配置比,使之符合水产养殖的生态生活条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有毒物质对池塘水体的危害,要重视水产养殖池塘底质的水体问题,这样才能让水产养殖走健康、持久之路。 文/ 冀锋 农学谷商学院定期举办“休闲农业经理人”培训,有专业的农场经营专家结合当前经营者的实际情况,告诉你如何更好地将一、二、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这里不光讲课,通过“讲授+诊断+案例”的教学模式,让学员从心灵到思维都直接参与起来,真正体现“对症下药”的服务!更多详情请关注“农学谷”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公众号“农学谷”,发现更多致富商机,结交更多良师益友。 微信名:农学谷 微信号:WOA-OA 邮箱:sy@g20.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