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温室大棚作物迅速发展,设施栽培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但由于大棚的特殊生产环境和管理上的不合理,导致蔬菜瓜果类作物生长、产量及品质欠佳,如何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条件下的合理施肥水平,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食品安全?

? 误区一:施肥多,产出多 许多菜农在温室大棚菜地大量施肥,以求多产出。其实蔬菜施肥过量极易引起肥害。解决方法:一是种过3年以后的温室大棚,鸡、牛粪各控制在2500千克以内,化学肥料降减50%左右。二是全盐浓度大的地块,注重施牛粪、腐殖酸肥和EM菌肥,以提高土壤碳氮比,松土透气,解盐降肥害。三是补充硼、锌、镁肥,平衡土壤营养,为降低投入,争取持续高产创造条件。 
? 误区二:留苗多,高产量 很多菜农在留苗时往往多留,认为苗多能高产。其实,由于冬季气温低,光照弱,光合作用差,碳水化合物合成少,因此只有合理密度才能高产。解决方法:一是越冬茬蔬菜以合理稀植为好。二是为了充分利用间,可采取前期密植,中期疏株,后期疏枝的管理办法,以叶枝不拥挤为准,来提高总产量和总效益。 
? 误区三:温度高,长得快 其实蔬菜对温度有上限要求,一般为25~32℃。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大,机体运行、生理活动紊乱,植株徒长,营养和生殖生长不平衡,产量反而会下降。解决方法:一是温室大棚设置两道放风口,及时降温。二是按各种蔬菜生长期所需温度和各个器官生长期适温要求管理,防止高温长蔓不长果。 
? 误区四:株蔓旺,长势好 多数人认为株蔓旺是好庄稼,其实水多叶旺、根必浅,营养不全产量低,营养生长过旺必然影响生殖生长,产量反而降低。解决方法:一是在幼苗期掌握弱株根深,控水控株促根,使地下部吸收光合产物占60%左右,中后期地下和地上吸收量各占50%。二是前期株体消耗营养量占60%,生殖生长占40%;中期各占50%;后期生殖生长占60%~70%,营养生长只占30%~40%,即保证前期有一定的同化叶面积,后期控蔓促果,提高产量。 
? 误区五:打药勤,病害少 很多菜农在蔬菜生长中后期,隔2~3天打1次药,认为药打得勤就可以防止病害蔓延。解决方法:一是认准病害,对症喷药,最好是选用含铜、含锌剂,既能杀菌,又能增强植株抵抗病菌侵入能力,还能促进作物生长。二是改善生态环境,枝繁叶茂,通风不良,天天打药效果也不见得好,应疏叶降温。三是对土传菌引起的死秧,应在苗期注重用药预防。如果忽视病源,苗期染病,后期发作,病菌已侵入植株体,勤打药效果也不好。 
? 误区六:茬次多,收入多 很多人认为,投资建造温室大棚,不能让地闲着,所以副茬跟主茬,主茬套副茬,栽植茬次多,结果往往效果差,效益低。解决方法:一是越冬一大茬,一年种一茬为好,春秋茬以一年两作为宜。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老株再生可续收一茬,价格低时拔秧晾地。二是每年在夏季留一段时间深翻、雨淋压盐,暴晒杀菌,闷棚灭虫,熟化土壤。 农学谷商学院定期举办“休闲农业经理人”培训,有专业的农场经营专家结合当前经营者的实际情况,告诉你如何更好地将一、二、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这里不光讲课,通过“讲授+诊断+案例”的教学模式,让学员从心灵到思维都直接参与起来,真正体现“对症下药”的服务!更多详情请关注“农学谷”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公众号“农学谷”,发现更多致富商机,结交更多良师益友。 微信名:农学谷 微信号:WOA-OA 邮箱:sy@g20.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