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自然与时尚融合得如此完美!水墨画中走出的农房惊艳四方
2016-08-30   来源:鄂州农批网  作者:蓝猫打老师   字体:【 】  浏览:54次   评论:0

说到江南,很多人会想到那白墙黛瓦、庭院修竹、依山傍水、灵气十足的韵味。而说到杭州,又会赋予她现代智慧、方便快捷、时尚高端这样的现代特质。当天然的韵味与时代的特质在浙江杭州市郊的江南小镇里发生碰撞时,会发生怎样巧夺天工的变化呢?

“东梓关在富春江的东岸,钱塘江到富阳而一折,自此以上,为富春江,已经将东西的江流变成了南北的向道。”——郁达夫

才情横溢的富阳籍作家郁达夫曾在杭州度过了难忘的时光。如果他来到现在的东梓关,看到这恢弘静谧、古色古香的气息,是否还能回忆起当年的模样?

驱车沿302国道从富阳向西45公里,我们抵达东梓关村,一排排造型精巧、白墙黛瓦的三层小楼映入眼帘,郁郁葱葱的水稻田与之相连,好似一幅江南水墨风情画,如此清新明亮,与想象中的中国乡镇模板大相径庭。

村主任许时新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东梓关“杭州市重点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工程的推进,一批老房子回购加上房屋拆迁,落地新建的是杭州地区首个“新杭派民居”示范项目。

在农村,建房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群众七家八姓,利益诉求多是必然的。于是,东梓关村采用了由村集体统一征地、然后由外包公司统一进行规划设计的模式,并配套公共基础设施,村民只需出资自己房屋的成本建设费,民居落成之时,一脉相承、完备齐全。

2013年年底设计,2014年投入建设,如今,占地25亩、12栋楼46套民居已经基本竣工。

农房,归根到底要农民住得舒服。

37岁的项目总设计师孟凡浩介绍说,“杭派民居”并不是简单的旧村改造,也不是单纯追求美化外观,而是一项融合现代生产与生活的工程。

孟凡浩:“从农民的需求来说,他们不是看房子有多漂亮,而是更关注‘实惠’、性价比高。排在其次的是农房的设计要符合农民的生活方式。如果在里面弄咖啡厅、红酒吧什么的,就会脱离农民的生活。 ”

低造价,才能让村民掏钱掏的少,生活品质能够有比较大的改善;兼顾实用性与经济性,才能让美丽新居与柴米油盐相得益彰。

在形式上,孟凡浩设计下的杭派民居,借鉴的是画家吴冠中水粉作品中的江南民居式样。

孟凡浩:“吴冠中的画都是很抽象的,画江南民居也是抽象的艺术画,但是你一看这个东西就知道它是江南的。因为屋顶的曲线,勾勒出了江南的比较俊秀的美。在设计中,我们保留的更多是气质。房子的色调是白墙绿瓦,中间有一些灰色系的砖。”

在开了三次座谈会,发放了几十分问卷后,村集体与施工方得出要如何设计的结论。村主任许时新表示,东梓关的这片农居房,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为农民设计的项目。

许时新:“这个杭派民居完全根据农村的需求来设计,包括天井围墙、洗菜洗衣服区域,连电瓶车充电的地方,我们都设计好了。”

一幢幢独具江南水乡韵味的新农居,屹立在村口最显眼的位置上,成为东梓关人最为自豪的新风景所在。新农民人居环境的改变,给东梓关村带来的是更蓬勃的生气与价值。

村民:“现在到了周末,村子很热闹,很多杭州城里面的人过来。这里既有自然资源,又有历史资源,还有文化,有些新造的房子可以去参观。村子的人气高了起来。”

农村民居,也得因地制宜。

“杭派民居”没有固定的模式,复制到不同乡村,也有不同的呈现。到2020年底,富阳区将建成这样的特色村100个以上。

文村的村民小张,刚刚完成了他们村杭派民居的抽签选房,他眼中的希冀与笑意,似乎看到了他所期望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村民小张:“建房要补差价,不是很多。我补了16万,装修还有五、六十万。我这里有四间房,打算做民宿,原汁原味的乡村民居。”

在G20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乡村之声推出系列报道《走进浙江,感受小康》,为您生动展现具体可观可感的“浙江小康样态”。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记者:刘璐、李佳 // 编辑:白晨 // 监制:张磊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Tags:时尚融 水墨画 农房惊 责任编辑:蓝猫打老师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谁是山西“名嘴王”?明日见分晓.. [下一篇]集体土地能出租吗?宅基地卖了能..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