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他们都在拿着手机使劲喊,这是在干啥呢?喊红包! 
这是在哪里呢?北京延庆区沈家营镇下花园村。 很开心是不是?其实,喊红包只是活动的一个小环节而已。大家真正参与的,是中国乡村之声8月26日的大型实景访谈节目——《城乡之间》的录制活动,以及见证中国乡村之声北京延庆采编实践基地的成立。 
《城乡之间》,主题是探讨全国推进城镇化的当下,从农村走进城市或者从城市返回农村者的生存状态、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我们直面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方案等等。 而中国乡村之声之所以在北京延庆建设一个采编时间基地,根本的目的就是让采编队伍真正下沉,以沉浸其中的方式来观察大时代背景下城乡的发展变化。 
▲ 村里的百年老树下,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政策顶层设计者、地方政府官员和老百姓一起“聊聊天”,共同探讨城乡发展问题。 当我们邀请的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延庆区农工委书记徐自成与村里的创业青年等人,在村子中央六百年树龄的老榆树下聊起“城乡之间”的话题时,好像聊起了家常。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民到底是怎样想的,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地方政府又是怎样做好城乡规划、解决好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究竟是怎样的走向,在大榆树下,渐渐都有了答案。 说起城市和乡村,有人觉得城市好,有的人认为农村好。城市与乡村,一定是割裂的吗?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谈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城市人和农村人对农村的看法有很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一个是,人们的“围城”心理在作怪,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并没有理性和客观的比较。第二个,是短板效应,城里人压力大,看中农村的环境好,悠闲自在,田园风光。但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差一些,羡慕城里人好的收入。城乡之间看农村的角度不一致。第三呢,城乡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很多人对农村不够了解。 农业的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而新型职业农民的构成,已不再是传统的农民转型那么简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正在被吸引到农村里去创业。 北京延庆区农工委书记徐自成什么是农村?农村不是土墙破路。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农村里的人更关心工作和生计,城里的人更关注环境、休闲。现在,不单是农村人回乡创业,农村还把人才吸引了过来。延庆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当城乡之间的差距缩小,人才、资源之间的流动成本逐渐降低时,农村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势也更被人们珍惜。“唱而优则商”的“卖菜大妈”张学敏,出身河北唐山农村,从央视春晚的舞台走红。如今,尽管她已是名人,却仍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农村户口和农民身份。 “卖菜大妈”张学敏我完全有条件移到城市里生活,但是我到城市里干嘛呢?我就是不愿意放弃我的农村户口,说的白一点,我舍不得家里的那几块地。等到以后分地的时候,我还能继续分地呢不是?我在农村依然可以住洋房、开汽车。 编辑:夏恩博 // 责编:刘思思 // 监制:张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