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日前,国内最大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年中业绩报告亏损5.66亿元。在奶价持续下跌、国内乳制品消费低迷的大环境下,现代牧业的巨亏,是行业大环境不景气下的结果,还是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呢? 
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很快,已成为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中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但受进口低价乳制品冲击与消费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全行业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去年以来,国内乳业上下游企业业绩全面下滑。今年3月,国内奶牛养殖亏损面已达到51%,比去年高了5.8%。更严重的是这种状况还在持续、扩大蔓延。 近日,又一家大型奶牛养殖企业出现亏损,这次居然是以“万头牧场”著称的鼎鼎有名的现代牧业。其实,现代牧业亏损的消息之前就有传出过。但是,亏损额高达5.66亿元的数字,还是引起了业内聚焦。之前约定“70%原奶供应给大股东蒙牛”的现代牧业,竟然也到了“倒奶杀牛”的地步! 那么,现代牧业的巨亏究竟是因为行业大环境下的不景气,还是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呢? 
现代牧业在过去几年的布局中,产业链扩张也远超过其他国内奶牛养殖企业。因此,大牧场的模式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据了解,目前北京周边的牧场需要外迁,很多省份也明确表示不再接收大型牧场,主要还是牵扯到环境污染的问题。 国际奶价波动下行、乳品进口稳步提升、养殖企业压力巨增,这是目前国内乳制品行情的真实写照。其实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在河北、山东、陕西一些地方,不断地出现奶农的“倒奶杀牛”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中小规模的牧场经营也出现问题。到2016年,现代牧业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集团,也已经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 有消息称,像华夏牧场、东营澳亚等国内大型规模奶牛养殖企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 
目前,整个行业的危机已经从个体奶农发展到中小养殖企业进而蔓延到奶牛养殖集团。连现代牧业这样的大企业都不得不喷粉(将鲜奶加工成奶粉)处理鲜奶,这也证明了我国乳品产业真的到了最艰难的时刻。 面对当前国内乳业的困境,一方面,一定要靠产业升级来解决乳业当前的困局;另外,相关部门也要出台实质性的政策,调整资金的补贴,加大对牧场青贮收购的补贴力度,相应出台相关原奶滞销和喷粉补贴政策;同时,要加强对复原乳的规范使用,增加国产生鲜乳的使用,保障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均衡。 最后,希望“倒奶杀牛”的情形以后不要再发生了。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 徐春晖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综合 记者:纪翔、袁秀月(实习)// 编辑:任真如(实习) // 责编:白晨// 监制:张磊 中国乡村之声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乡村之声”,并保持转载内容的单独完整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