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 [切换城市]

TOP

不就是个面吗?你也吃得热泪盈眶
2016-08-09   来源:广安农批网  作者:admin5   字体:【 】  浏览:52次   评论:0

说起吃面,中国人绝对把面琢磨得透彻至极。不用美食家,每个普通的中国人一辈子吃过的各种面食,花样应该不少于10种。各地面条的吃法也多,或荤或素的炸酱面、鲜香味美的打卤面等。

我们最先去的绝对就是山西。山西面食文化历史悠久,从可考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般的家庭主妇能做几十种,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山西

在山西,最有名的应该算刀削面了,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比如大拉面、剔尖、河捞、猫耳朵等等面食也是别具特色。

山西有一道面食,别具特色,每家每户都会做,俗称“花馍”。这些花馍经过民间艺人一双巧手摆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行象、飞禽走兽和花卉果实便出现在你的面前。

不同类型的花馍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男女青年结婚时,新郎家要给新娘家蒸“上头糕”花馍,待新娘出门时,妈妈要将“上头糕”的根部一段裁下来,让一对新人带走,意是是让女儿在婆家扎根,其余切成片分送给家人与邻居,表示喜鸟儿飞远了;还有给老人蒸的寿糕花馍。每当婴儿满月时,姥姥家都要蒸一种又圆又大、中间空心的花馍馍,俗称“囫囵”。孩子满月的时候,长辈会让孩子从花馍中间钻过去,气氛还是挺喜庆的,寓意就是孩子能够茁壮成长。

内蒙古

可以说,味道在,乡情就在。即使离开故乡时间再久,只要能够尝到一口地道的家乡的美食,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接下来咱们再品另一道特色面食,莜面。莜面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地区,以及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及阴山山地、乌兰察布市南部的特色食品,主要生长在无霜期短的山地区域。这道面食,特别适合想减肥的人,因为莜面的营养成份是其它面粉营养成份的七倍以上,可与精面粉媲美。莜面中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和药物成份,同时莜面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它对于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的功效。

三生三熟

莜面吃法讲究三生三熟:莜麦收割下来,不能吃。这就是"一生"。要将莜麦磨成粉,须先将麦粒炒熟。支一口大铁锅,将脱好的莜麦倒入锅内,用锅铲徐徐翻动,这就成了"一熟"。将炒熟的麦粒磨成莜面,这就又成了生的了,这是"二生"。莜面粉在吃的时候,要先和成面,和面时不能用凉水,得用开水。这就成了"二熟"。用手将莜面团在案板上搓成细细的面条,称之为"莜面鱼鱼"。又成了生的了三生。接下来就是添水加柴,烧火猛蒸。莜面蒸熟了(三熟)。这时,莜面才真正能吃。

一到夏天,新鲜蔬菜多了,蒸出莜面窝窝、鱼鱼,用醋、酱油加水加盐,调和成"冷盐汤",汤内放烧茄子、黄瓜、水萝卜丝、韭菜和香菜段,再加一些大蒜块,冷汤调莜面,几碗下肚,格外爽口!中国人吃面的习惯由来已久,甚至将面条叫“饭”,而大米、小米做的饭则叫做“米饭”来区别。吃面也有民俗礼仪的意义,比如过生日往往也少不了吃面条,因为面条又长又薄,薄的意思是瘦,而瘦则与长寿的寿同音,所以中国人过生日,几乎都要吃长寿面。

湖北面的口感是不是足够好,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面得是纯手工制作的,如果是机器压制的面,和手工制作的面相比较,差的还真不是一点半点,纯手工制作的湖北阳新油面您尝过吗?这道面食不简单,人家可是当地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咱第三站去湖北阳新瞅瞅去。

阳新玉堍油面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年历史。2009年,玉堍油面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玉堍村村民大都姓李,家家靠做油面致富,因此,玉堍油面也被称作“李面”。

油面制作需要两人合作,所以玉堍油面大都是夫妻或者父子一起制作,几百年来,玉堍村的手艺几乎没有外流。

纯手工的油面,由于各人制作习惯的不同,每一批的口味依据季节和天气都略有不同,几乎成了玉堍油面与众不同的一大特点,这也正是区别于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标准化食品的最大亮色。

油面味道鲜美,爽滑却不腻口,营养丰富,更有着健脾胃,降血压,祛风寒等药用功效。您如果想品尝,就不妨去阳新转转,这里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县城,据考证,建县距今已有22个世纪之久了,想必如此高龄的城镇,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

江苏

中国的江苏如皋,是世界有名的长寿乡,145万人中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333个,这些老人的早餐食谱里都少不了一道主食:盘水面。

记者采访了当地有名的百年老店,店里做面几十年的汪师傅说:敲一个小鸡蛋,把鸡蛋白放在里面和面。面要揉得好,要压得紧,面粉和水的比例是一斤面粉,二两半的水,压面揉面的过程中需要放一点的干面粉,这样煮面的时候水才不会浑。

汪师傅说:做盘水面有独门秘诀,煮面的火候要大,不能小,小的话面就会软,正常的煤气灶煮出来的面是不好吃的,汤水也要大,正常的一锅水要在30斤以上,煮面的时候讲究眨眼成功,面放下去浮上来就可以捞了。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叫“过桥”,把捞起的面放在冷中过一下,一方面洗掉面上的面粉,又可以起到面的冷却作用,面变得爽滑,有劲道。

激完冷水,过完桥,汪师傅把煮好的面条放在早已配好调料的碗里,用筷子迅速的搅拌。他告诉记者这碗里的调料也是如皋独有的配方。

河南

最后压轴的就是河南烩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有着4000年的历史。是一种荤、素、汤、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吃过烩面的人很多,可烩面的故事,听过的人就不多了。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个冬雪天,患寒病落难于一户农家。母子心地善良,将家养的麋鹿屠宰炖汤,草草将面团拉扯后直接下入汤锅,煮熟后端给李世民。李世民吃得满身冒汗、暖流涌身,不觉精神大振,策马谢别。

李世民即位后,整日山珍海味倒觉不出什么滋味,就想起吃过的那对母子做的面,想到他们的救命之恩,便派人寻访母子,以厚加赏赐。还真是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那母子。太宗又命御厨向老人拜师学艺。从此,唐宫庭御膳谱上就多了这救命之面——麒麟面。

后来,因为麋鹿极其稀少,只得取山羊代替,麒麟面也改称山羊烩面。经御厨鉴定其口感滋味和医用价值都不亚于麒麟面,于是羊肉烩面便成为宫庭名膳,长盛不衰。

中国的面食文化博大精深,时间关系我们只是挑选了几个地方来为大家介绍,还有很多比如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兰州牛肉面、四川担担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镇江锅盖面和吉林延吉冷面等等,这些面食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意义。

热干面

炸酱面

担担面

锅盖面可以说,面条起源就在中国,传到海外又被各国发展出了许许多多的新品种。如意大利的通心粉,土耳其的辣面、美国的加州面等。这些带有浓烈异域风味的面条,无论怎样千变万化,风格迥异,究其渊源,却都与中国的面条有著或近或远,或多或少,且毋庸置疑的联系,多么的令我们骄傲。

本文来源:中国乡村之声《乡土乡情》

编辑:渠晓静、雷雪 // 责编:夏恩博 // 监制:汪群均

Tags: 责任编辑:admin5
】 【打印繁体】 【投稿】 【修改内容】 【修改栏目】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巴西水果总动员,少见多怪不如一.. [下一篇]现场炒鱼、直播跳伞...这些县委书..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