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PK 西药 中药 中药起源于中国,极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按剂型可以分为:丸、散、膏、丹。我们常服用的为水煎剂,现代中药制法又有了配方颗粒等。 
西药 西药,相对于传统中药而言,指现代医学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西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上比中药精确,通常以毫克计。 
中药与西药孰好孰坏呢?这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问题。 中医多以生物为药,西医则以非生物为药,这是有本质差别的。中药是绿色药物,符合自然法则,必将成为未来医药的主流药物,欧盟、澳大利亚及美国等国家逐渐允许中医执业就是一个佐证。西药是分子级、原子级甚至是量子级(射线疗法)物质,十分细微,比细胞小得多,容易进入细胞体内发挥作用,这就改变了细胞的组成、结构,因此也就是改变了细胞的性质、功能,因为只能够进不能够出,就造成了不可逆性的后遗症。西药的精确性也是中药现在无法达到的,但不可否认中药的发展潜力。 
既然中药有成为主流药品的趋势,其发展潜力无限巨大,那中药的发展基石是什么? 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中药的质量与用药安全。中药包括: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质药材。植物药材是需求量最广的类型。 植物药材主要获得渠道为野生和种植。对中药材的开发,仅仅只是野生药材,肯定跟不上需求,因此中药材的种植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何保护与开发中药?如何保障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种植优质的中药材来保障我们的需求。 如何保证中药材的健康发展 GAP是规范科学种植中药的必须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却暂时停滞了!但是,科学规范种植中药材却逐渐被业界所接受。科学种植就是提高药材品质,提高生产药用成分含量高,减少甚至消除(含农残和重金属)的中药材。 中草药种植多为粗放型农业种植方式,面临环境污染、滥用误用农药、采青严重、错误加工、技术匮乏等问题,导致品质良莠不齐。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目前在中药材种植上主要还是人工栽培。 土壤条件好坏,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多数中药材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力高,酸碱度为中性的土壤中。选地应注意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如砷、汞、铅、铜的含量。 种植土地选择:生荒地和多年未耕作的撂荒地,避免尽量避免选用高产农田;非木本药材不选择山地,宜选择丘陵或者结合部;根和根茎类药材,适宜选择土质深厚肥沃、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性壤土或壤土种植;花、草、叶类药材,宜选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湿润土地种植;果实、种子类药材,适宜选择庭院、山坡地种植。 
要因地制宜选择土质。如:西北干旱地区可以选择甘草种植;河滩、季节河等可以种植桔梗、防风、射干、知母、黄芩、黄芪、板蓝根等;黑土地,是多年的腐殖质土壤,野生就有很多中药材品种,如桔梗、黄芪、关防风、柴胡、黄芩、远志等,尽可选定好行情品种发展。 
中药材的肥料选择也是关键,可采用有机肥。有机肥料又称农家肥料,如堆肥、饼肥、绿肥等,其来源丰富广泛,含有大量氮、磷、钾及其他多种营养元素,长期施用能增进土壤的团粒结构,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及通气性,具有迟效、速效和肥效长的多方面结合而发挥作用的特点,对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茎类中草药如山药、细辛、人参、桔梗等施用。 
现阶段,新型的农业模式已经在建立,有了土地,有了园子不知道怎么发挥,都是问题。中医药有数千年中华文化之基,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好,但是到底怎么发展,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去探索。八月,贵州“中草药”专题班开启中药文化新体验! 
八月“中草药专题”培训课程 课题一 | 中药材种植产业的趋势与政策扶持 课题二 | 中草药种植的地域性问题 课题三 | 中草药种植园区的功能划分 课题四 | 中药材产业与休闲农业结合 课题五 | 如何提高中药材的利润空间 课题六 | 中药材的贮藏技术(同仁堂贮藏法分享) 课题七 | 中药材产业市场对接+对外贸易+互联网 微信号:农学谷(WOA-OA) 
戳阅读原文,直接报名!
|